要說這段時間什么最火?非黃金莫屬!
不僅戴著好看,還能穩穩賺錢。
17 日,國際金價暴力拉升沖破 3350 美元/盎司,國內金店足金飾品每克普漲 20 元以上,普遍報價在每克 1005 元左右,再創歷史新高。
不僅實物金火到不行,投資更靈活的“黃金 ETF”也在支付寶、各大平臺上熱度狂飆。
有網友曬出自己買入黃金 ETF 的戰績:不到半個月就賺了 5000 塊,房租錢這不就來了。
現在最硬的通貨,果然還得是黃金!漲勢根本停不下來,狐妹都酸成檸檬了!
和黃金一樣,鉆石曾是珠寶界的“頂配”,但如今走勢卻是“冰火兩重天”。
黃金一路飆升,而鉆石卻持續下跌。
曾被視為“永恒象征”的鉆石,現在成了“燙手山芋”。
DR 鉆戒母公司迪阿股份 2024 年虧損 1262 萬元,15 個月關店 221家。
全球最大鉆石生產商戴比爾斯連續降價,毛坯鉆石價格幾乎腰斬,成品鉆石下跌 35%,虧損 2500 萬美元,母公司英美資源集團計劃減記 29 億美元并退出鉆石業務。
為什么大家都去買黃金了?
這背后不僅是“亂世買黃金”的慣用策略,更是一場全球資產的大逃殺。
美股走低、美聯儲降息預期、美元不行了、地緣沖突升溫,幾重 buff 加持,黃金一下子就成了“避險頂流”。
先說短期,美國經濟數據一塌糊涂,大家都猜美聯儲可能降息,再加上美元和美債收益率一起跌,黃金的機會成本降了,金價就開始飆升!
但看長遠點,市場對美元的信心越來越低,各國央行加大黃金采購力度,今年 1 月就買了 18 噸黃金,甚至咱們央媽黃金儲備都突破 2289.5 噸,連續 4 個月都在加倉!
黃金的“避險屬性”在全球貿易摩擦和美國頻繁變動的關稅政策面前愈發突出,成為不確定時代中的“避風港”。
此外,美國的高債務使得美聯儲降息的可能性增大,黃金在這種穩健的環境下價格持續上漲。
除了投資價值,黃金做為珠寶裝飾品也開始“破圈”,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青睞。
18-34 歲這群人,已經貢獻了黃金市場超 1/3 的銷售額。黃金不再是傳統的“老氣配飾”,而是成了“可穿戴的理財產品”,不僅保值還能裝飾自己。
深圳水貝珠寶市場,黃金手機貼紙都能賣到 20 萬片,周生生與故宮聯名的 “龍年祥瑞” 系列、潮宏基的 “敦煌飛天” 古法金,黃金瞬間變成了“潮流單品”。
大家都不信鉆石“騙局”了
曾經的“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是愛情的代名詞,也是資本制造的神話。
但這場神話,如今快演不下去了。
2023 年,老牌巨頭戴比爾斯還在等一個“春天”。他們選擇囤原鉆、壓產量、拖庫存,賭行情能回暖。
結果一年內,全球原鉆價格跌了 40%。戴比爾斯庫存超過 20 億美元,堆成了一座“鉆石山”。
其實,鉆石從來不是稀缺品,而是被包裝成稀缺品。
這是一場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的市場游戲。
早在 1902 年,戴比爾斯就通過收購南非的鉆石礦,掌控了全球 90% 的供應。掌握源頭,自然就掌握了定價權。
戴比爾斯第二代掌門恩斯特曾說過:“提升鉆石價值的唯一方法,就是讓它看起來更稀缺。”
于是 1930 年起,他們主動減少開采量,三年內,全球年產量從 2200萬 克拉銳減到 1.4 萬克拉。供給收緊,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戴比爾斯又頻繁贊助好萊塢電影,推動“鉆戒=愛情”的價值觀。在《紳士愛美人》里,瑪麗蓮·夢露一句“鉆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讓無數觀眾信以為真。
同時期,戴比爾斯還建立了 CSO 中央銷售組織,全面控制供需節奏。
他們在礦山端簽訂獨家采購協議,在銷售端只與 125 家一級批發商合作,看貨定量、全球配貨,一切都在系統掌控之下。
但這個局,已經越來越難維系。
隨著俄羅斯埃羅莎、澳大利亞力拓等供應商崛起,戴比爾斯的市場份額已跌破 35%。
原本高高在上的“鉆石盟主”,開始低頭讓利。根據行業媒體 Rapaport 的報道,戴比爾斯不得不降價,還允許批發商推遲訂貨,自己承擔起越來越沉重的庫存壓力。
科技加碼把鉆石打到白菜價
過去買鉆,是因為信它稀有、值錢、象征愛情。現在想明白了,原來它貴,是人為的。
原鉆價格不透明,回收折價,1 克拉以下基本不保值。甚至都沒個公認定價機制,怎么買都像是“被宰”。
黃金就不一樣了。按克賣、有行情、隨時能出手,買金等于買安心。
但真正顛覆鉆石行業的,不是黃金。是培育鉆石。
這種從實驗室里長出來的鉆石,成分結構和天然鉆完全一樣。
肉眼看不出任何區別,只有專業設備才能檢測出熒光或氮含量的細微差異。
它不是假鉆,而是真正的鉆石。這一點,美國已經蓋章認證了。
2018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直接修改定義:
Lab-Grown Diamond,也屬于鉆石(Diamond)的一種。
也就是說:只要是純碳晶體結構,不管地底幾億年,還是實驗室幾周長成,都是鉆石。
這一下,神話塌了。一個長期靠“稀有性”維持的市場,被一紙定義打破。
而價格,也完全拉開了。同等級的1克拉鉆,培育鉆價格幾乎是天然鉆的二十分之一。
肉眼無差、化學無差、佩戴無差,差的只是品牌故事的“溢價”。
而這場行業大洗牌里,中國迅速抓住機遇,站上了C位。
僅用數年時間,就把鉆石切割產能做到全球第一,占據全球超一半產量,其中 80% 來自河南。
而全球最便宜的鉆石,就藏在河南一個低調的小縣城—商丘柘城。僅 2021 年,這里就產出了約 400 萬克拉培育鉆石,接近當年全球總量的一半。
這些毛坯鉆石在實驗室中生成,經由加工和切磨,最終出現在世界各地的珠寶柜臺。
但培育鉆石的背后,并不只是消費市場的熱度,更是一個龐大而扎實的工業體系在支撐。
鉆石的原石“金剛石”,早已是工業領域不可或缺的超硬材料,被稱為“工業的牙齒”,廣泛應用于航天、軍工、光伏和電子信息等多個高端行業,用來加工和打磨各類高硬度材料。
早在2022年,中國的金剛石產量就突破了160億克拉,占據全球九成以上。
雖然培育鉆石產業起步稍晚,但能快速崛起,靠的是幾十年來在超硬材料領域的技術積累。
這一切的起點,追溯到上世紀。新中國剛成立時,金剛石完全依賴進口。為了打破封鎖,國家啟動代號“121”的科研攻關任務,由三磨所等單位參與。
1963 年 12 月 6 日,中國首顆人造金剛石在鄭州誕生,這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也成為整個產業的種子。
這顆種子從鄭州發芽,在河南各地開枝散葉,逐步形成完整產業鏈。
如今,河南已成為全國超硬材料的研發和制造中心,擁有 200 多家相關企業,覆蓋從原材料到工業金剛石、再到培育鉆石制品的全流程。
其中,黃河旋風、中南鉆石、豫金剛石、力量鉆石等本土企業早已構建起較為成熟的研發體系和產業布局,逐步在全球培育鉆石市場中站穩腳跟、打開知名度。
這股產業熱潮甚至一度帶動A股掀起風口,不少相關概念股因“鉆石”而走紅資本市場。
去年小米15手機鑲了鉆石,但價格很親民,只賣5999元;今年小米SU7 Ultra 車標,直接把車標鍍上黃金,起售價飆到52.99萬元。
總的來看,狐妹覺得黃金和鉆石這兩個珠寶命運真的是大相徑庭。黃金最近漲得真是讓人有點“望金興嘆”啊!好消息是鉆石你能夠買得起了!
問題來了,你會買哪個?
參考資料:
中央財經、南方窗、智研咨詢等其它網絡截圖
編輯:不吃麥芽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