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海軍的發展歷程中,航母的身影逐漸浮現且愈發重要。曾經,我國為了追逐航母夢,引進過4艘航母,但最終只有瓦良格號成功被改造為遼寧艦,其余三艘航母則有著各自不同的命運。
回首歷史,航母在海戰中的作用愈發凸顯。例如在二戰期間的中途島戰役,美軍正是憑借航母的強大力量,扭轉了戰局,這一經典戰例讓世界各國深刻認識到了航母的戰略價值。
瓦良格號的故事,可謂曲折而傳奇。1985 年,前蘇聯在烏克蘭開始打造這艘航母,當時蘇聯試圖加強常規力量建設,急需更多航母來增強實力。然而,航母的建造工程浩大且復雜,直至 1991 年,它也僅完成了 68%。隨后蘇聯解體,俄羅斯和烏克蘭成為最大的繼承國。烏克蘭當時面臨著經濟崩塌、人才流失等諸多問題,根本無力繼續建造這艘航母,無奈只能選擇出售。
而中國一直渴望擁有自己的航母,于是成為了瓦良格號的潛在買家。但美國從中作梗,致使航母上的所有裝備被拆卸,中國買到的只剩一個空殼。即便如此,我國仍花費 2000 萬美元將其購入。此后,在瓦良格號的回國途中也是波折不斷,土耳其甚至要求中國繳納巨額保證金。好在 2002 年 3 月,它終于抵達大連港口。經過中國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2012 年,遼寧艦誕生,我國終于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航母。
除了瓦良格號,我國還引進過另外三艘航母。首先是墨爾本號,這艘航母的經歷頗為坎坷。1943 年由英國開始制造,還未完工二戰就結束了,英國因自身實力衰退將其出售給澳大利亞。起初,澳大利亞視其為珍寶,可它在之后的幾年中不斷發生撞擊事故,讓澳方苦惱不已。最終,澳大利亞將其拆卸至只剩空殼,賣給了中國。好在我國從中學到了一些技術,比如獲得了一個飛行甲板,實現了技術突破。
再者是明斯克號。在七十年代開始建造,韓國曾以 1300 萬美元的價格將明斯克號和新羅西斯克號兩艘航母購入。但由于金融危機,韓國自顧不暇,只能將明斯克號以 530 萬美元的價格賣給我國。然而,明斯克號只是一艘輕型航母,對我國的軍事作用有限,最終被改裝成了軍事主題公園。最后就是基輔號,它的命運與明斯克號相似。如今,它靜靜地坐落在天津地區。
這三艘航母雖然未能像瓦良格號那樣被成功改造為我國的現役航母,但它們在我國航母發展的道路上都具有一定的意義。它們為我國研究航母技術提供了參考和借鑒,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我國自主研發和改造航母奠定了基礎。
在我國海軍走向深藍的征程中,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與挑戰。但正是這些曲折的經歷,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發展航母力量的決心,不斷推動我國海軍向現代化、強大化邁進。未來,相信我國的航母事業將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