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鎮做題家”還在拼了命想擠進體制內的時候,有個浙大碩士學歷的女生,卻在國家電網的基層崗位上心態崩了。
這女孩是浙江大學畢業的,當時手里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華為年薪 35 萬的崗位,另一個是國家電網的崗位,兩個崗位都和她專業對口。最后她放棄了華為,選了國家電網。可誰能想到,這個看似不錯的選擇,卻因為基層工作太辛苦,讓她陷入了困境。
她得背著十幾斤重的工具箱爬鐵塔,暴雨天還得去搶修設備,這些體力活和她原本期待的辦公室工作差太多了。最艱難的時候,女孩連續高燒三天,都不敢請假。
學歷和崗位的落差,給這位浙大女碩士帶來了很大的心理沖擊。看到二本畢業的同事比自己先進入辦公室工作,這個浙大女孩情緒一下子就失控了。她實在想不明白,自己學歷這么高,卻要在一線累得滿頭大汗,忍不住質問:“憑什么二本的比我還先坐辦公室?”
有網友說:“體制內中專生當領導管碩士生的情況多的是 那你不得氣死?”這話雖然不好聽,但確實是職場的現實。在體制內,學歷可不是晉升的唯一標準,工作經驗、人際交往能力,還有機遇這些因素,都能影響職業發展,高學歷的人真沒必要為此困惑和不甘心。
還有人質疑:“本碩985怎么可能在千島湖,起步都是蕭山,要么她就不是電氣工程科班專業,都不是科班出身報電網做什么呢”,大多數人都覺得高學歷就應該有個“高起點”,一旦和預期不一樣,就難免會產生質疑。但實際情況是,職場發展充滿了變數,崗位分配受很多因素影響,不是學歷高就一定能有個“好崗位”。
更有網友言辭犀利地指出:“人家只輸一次高考就必須一路輸你嗎?憑你情商就必輸,搞管理又不是搞做題,生活都沒弄懂!按考試,馬斯克為什么給川普壓著?”這話直接戳到了名校生的痛處,強調在職場中情商和綜合能力很重要,提醒高學歷的人不能只看學歷,要重視實踐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也有人替二本畢業生說話:“二本也能跟你浙大碩士一樣進電網,人家就已經贏你幾個身位了。自己想不清楚為什么嗎?你這是在嫉妒你未來的領導”,確實能通過層層篩選進入電網,說明二本畢業生肯定有自己的優勢,也許在求職準備、專業技能、崗位匹配度這些方面表現得很出色,這也打破了“學歷至上”的固有觀念。
從網友的這些評論能看出來,學歷不是決定一切的因素。這個女生的情緒背后,也反映出名校生普遍存在的職業認知誤區。很多人覺得高學歷就一定能有個輕松的好崗位,把基層鍛煉當成是“大材小用”。但在央國企的晉升規則里,基層經驗恰恰是關鍵。就像公務員考試,就算考上了省直機關,也可能要去鄉鎮掛職鍛煉,這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必經之路。國家電網這種技術密集型企業,更需要員工去一線積累實際操作經驗,以后才能勝任管理或者技術核心崗位。
二本同事先進入辦公室,本質上就像是職場競爭里的“田忌賽馬”。職場可不是只看學歷的地方,二本畢業生可能理論知識沒那么扎實,但他們可能更快適應了基層工作節奏,積累了豐富的實操經驗和人脈資源。這就好比玩游戲,有人選擇慢慢發育再進攻,有人選擇快速進攻,方法不同,節奏自然也不一樣。
在做職業選擇的時候,既要放下“學歷優越感”,也要去掉對體制內工作不切實際的幻想。選擇央國企,就得接受它的人才培養模式;選擇高薪的私企,就得適應高強度的競爭環境。沒有十全十美的工作,只有適合自己的人生。
要是你也在職業選擇上犯難,不妨問問自己:是更看重短期內的舒適,還是長期的發展?能不能接受“先吃苦后享福”的成長過程?
在評論區分享你的想法,說不定能給正在迷茫的年輕人一些啟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