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關于教育界的最新新聞,最令人悲痛的新聞,就是北大副教授42歲的陳昊博士去世了。
這兩天也不知怎么的,好像上天密集召回這些年輕人,尤其是80后的這一批精英。
40歲上下就提前透支了生命,令人想來,不禁扼腕嘆息。
陳昊出生在1983年,剛剛42歲,2011年獲得了北大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博士學位。
28歲就獲得了博士學位,而且是北大的。之后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這都是國內頂尖的985高校,后來到北京大學科學技術和醫學史系任教。
照片當中的陳博士,風采奕奕,濃眉大眼,完完全全一個青年才俊的形象??上н@樣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有著美好未來的年輕人,生命卻永遠的定格在了42歲。
之前跟學生說,你們未來最擔心的就是,有人比你優秀,還比你更加努力。一直用這樣的話來刺激我的學生們,讓他們學習更努力一點,讓他們的成績更好一點。
確實啊,很多人比我們更優秀,也比我們更努力,陳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個。
但是從今天開始,我不會再跟學生說這句話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所任教的高中就形成了這么一種趨勢,就是一直給學生打雞血。讓他們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去,為著那更加美好的未來,為著那更加出色的成績。
說白了,就是豁出自己的命去卷。
但現在北大教授的經歷告訴我們,這個社會形成了這種風氣,實在是不可取。
下面網友的評論也說得很清楚:希望我們的社會更松弛一點,不要再沒頭沒腦的卷了。要按照客觀規律來辦事,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它的發展規律,欲速則不達……
是啊,我們應該遵循客觀發展的規律。教育有自己的規律,高中教學也有它的規律,高中生也有他自己的成長規律。
按照規律辦事,順其自然,依乎天理,我們的這個社會才能變得更加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