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好。
《新京報·書評周刊》2024合訂本
正在熱賣中!
近400頁的8開新聞紙,集輯成書。
進入“新京雅集”商城
即可下單訂購
我們希望為愛書之人
送上一份算得上沉甸甸的2024合訂本
20+場深度訪談&對話
(包括麥克法倫、阿瓜盧薩、蔡皋、孫萍、艾米莉·格雷維特等海內外眾多作家學者)
320+好書推薦
40+期專題
共計340+頁好文尊享
今天要為各位愛書之人介紹的是
2024合訂本所收錄的部分優質書評
我們正處在一個信息爆炸,但智慧卻日漸稀缺的年代。人工智能的崛起,對人類創造性活動的獨特性提出挑戰。它們不僅吟詩作賦,甚至能深度參與到圖書的寫作中。今天,我們的閱讀焦慮不來自匱乏,而來自過剩。
優質的書評越來越被需要。它應該足夠真誠,去除蕪雜的考慮,聚焦書內,直面內容本身的好與壞;它也應該足夠清晰,連通知識的網絡,跳出書外,展現它在人類整體知識圖譜中的位置。
為讀者提供優質的書評是《新京報·書評周刊》長期努力的方向。經典與流行、暢銷與小眾、主流與邊緣……在2024年的年度合訂本中,你一定能發現那個適合你的“閱讀風向標”。
*點擊封面圖片,即可打開相關推送內容。
1.《布羅茨基傳》:一出關于布羅茨基的戲劇
《布羅茨基傳:在兩座島之間生活》
作者:(俄)馬克西姆·古列耶夫
譯者:孔霞蔚
版本:上海貝貝特|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3年10月
與傳統的傳記寫作不同,為了重述布羅茨基的生活,古列耶夫調動他戲劇和電影創作的才華,給傳主搭建了一個舞臺,讓與他有關的各種人物依次登場,并配以歌隊輝煌的伴唱,以此烘托聚光燈下詩人的出場。歌隊這種戲劇的標配,來自古希臘悲劇的設置,著者如此安排,或許想告訴我們:“想要成為一名古希臘英雄,你需要在方方面面付出努力,或者至少要追隨俄耳甫斯進入冥府?!?/p>
讀完以布羅茨基為主人公的這出大戲,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天生擁有“那張鷹鉤鼻子臉龐的悲劇面具”的布羅茨基就是那個從冥府返回人間的詩人。不過,他不講述冥府,甚至也不講述現世,他孜孜不倦地講述的是圣以撒大教堂洋蔥頭圓頂上的反光。
——收錄于2024年3月8日
《新京報·書評周刊》報紙
2.《心通意會》:重建近代中國的問題意識
《心通意會》
作者:楊天宏
版本:壹卷YeBook|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3年8月
《心通意會》指出,歷史學界過去標榜的“實證”,早已面臨嚴峻的理論挑戰和實踐困境。就理論而言,后現代史學業已指出,歷史學者借以進行實證研究或認為能賦予其研究“實證”性質的史料,基本是以“文本”(text)的形式存在,文本是人做成的,當時當事人在記錄歷史的時候,是通過觀察認知,進行有選擇的記錄,本身就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即便檔案,也存在制作成分,不可盡信。
開拓一種新的研究思路的理論路徑,作者稱為是“虛證”。所謂虛證,強調研究中獨立思想的重要性。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既要為自己的思想見解提供證據,更要建立證據鏈和分析論證的邏輯鏈,證據可能具有部分客觀性,證據鏈的形成則是基于事實的主觀運思,至于邏輯鏈以及與此相關的認識論框架,則是純主觀建構。這一充滿思辨的學術制作過程,指向性只有一個,就是“證明”歷史學者對于“歷史”的構想。從這個意義上講,所謂史料重要,解讀更重要;獨家占有的史料重要,但對尋常史料不尋常的認知更重要。
——收錄于2024年5月10日
《新京報·書評周刊》報紙
3.《亦神亦祖》:歷史人類學視角下粵西南地區的社會史
《亦神亦祖》
作者:賀喜
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3年8月
傳統中國的中央與地方,一直是學界探究傳統中國社會建立與維系的重要視角。大一統背景下,中央如何實現控制力量的下沉,以及地方對中央滲透的因應,更成為研究央地關系的主要面向。針對中央與地方這對充滿張力的議題,近代以來,越來越多學者將研究視角對準“文化”領域。
《亦神亦祖》以粵西南及海南島作為研究對象,以該地區的祭祀現象作為研究內容,作者用“公藏機構的歷史文獻”和田野考察中搜集到的碑記、族譜和科儀書等民間文書,著重展現“處于流官與土司制度交界之處的區域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如何在禮儀上進行表達”。當然,以上研究內容和展現并非作者的最終目的,賀喜通過本書想要探討的“不止是地方的歷史發展”,而且要“勾勒和建立一個展示中國社會不同地點的社會結構以及當地人的意識形態模型演變的年表,”以“探討國家擴張所影響的社會形態”,進而助力于史學界對“宋以后國家與地方社會的關系有更為深入的了解”。
——收錄于2024年7月5日
《新京報·書評周刊》報紙
4.《游戲與人》:以游戲為棱鏡,關照現代社會
《游戲與人》
作者:(法)羅歇·凱盧瓦
譯者:余軼
版本:明室Lucida|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4年2月
中國游戲在過去幾年積極向海外輸出,一些國內的大廠既是世界產值規模最高的游戲公司,另一些中國公司則在非洲與東南亞等發展中地區帶動并孵化了本地游戲產業的發展。但我們關于游戲的認知,卻遠沒有與這個蓬勃產業,這種互動媒體的活力相匹配。這恰恰是因為中國知識分子長期以來看低游戲,將其貶低為兒戲,因而忽略了游戲與人之間的深層次精神聯系,也破壞了游戲潛在的社會功能。知識分子對游戲的漠視,輻射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其中特別致命的是教育:因為學校教育中從未出現游戲,既沒有關于游戲好壞的分辨標準,又沒有游戲表達文化的分析,使得我們整體的游戲素養都低得嚇人。而這樣的智識環境,又反過來使得關于游戲的專門理論變成了中國五千年思想中罕見的“白卷”地帶。
回看中國語境下的游戲,五千年的汗牛充棟中,除了筆者之前曾寫過的儒家的“君子不戲”和佛家的“佛陀游戲度人”的態度之外,我們幾乎沒有關于游戲的社會作用的思想遺產。而與此同時,過去二十年的經驗也向我們證明了,無論是“綠壩”還是“網戒所”,都攔不住人的游戲天性,因為游戲的人 (Homo Ludens) 本就是我們成為人的關鍵;而另一方面,游戲化系統貫穿著當代社會的數字生活,在一個事實上的游戲社會,我們無法逃避游戲的影響。
——收錄于2024年7月26日
《新京報·書評周刊》報紙
5.《三國前夜》:從王莽開始的奇幻漂流
《三國前夜》
作者:張向榮
版本: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年6月
《三國前夜》書中就引用了日本學者東晉次的論斷:“如果說東漢王朝是中國各代王朝禮教國家形態的原型,那么王莽政權則是導致這一原型出現的誘因。”簡言之,雖然王莽激進的儒家改革最終失敗,但儒家精神已被社會各個層面廣泛接受。儒教不再是浮在表面的官方意識形態,而是滲透了漢家的日常生活、社會觀念、地方秩序、人才選舉等。在理想狀態下,后漢這個由劉氏一姓統治兆民的秦制政權,竟然有了家庭的溫情脈脈,達到了“化家為國”的境界,作者把這種境界下的統治和社會稱為“禮教中國”。在此之后,除個別政權之外,歷代皇朝都以建立禮教中國為目標,以建成禮教中國而自詡,哪怕是異族建立的帝國也概莫能外。
——收錄于2024年8月23日
《新京報·書評周刊》報紙
6.《洛爾迦,被詛咒的詩人》:我們悸動的身體,漂浮在一個黑暗的世界里
《洛爾迦,被詛咒的詩人》
作者:[西]弗朗西斯科·翁布拉爾
譯者:李卓群
版本:南京大學出版社·守望者
2024年5月
從翁布拉爾那極富熱情和感染力的行文中,能感覺到他對洛爾迦的深沉熱愛。相信他在對洛爾迦作品的持續重讀中始終都能感知到,在洛爾迦的筆下,語言在升起,而世界在沉落。洛爾迦化用一切,也瓦解一切,在他那不斷升起的語言里,有他提取的萬物的靈魂,他讓它們不斷凝聚為驅動其語言升起的不息之力。這種語言動力上的萬物的慷慨饋贈,洛爾迦懂它們,有它們的本質密碼,能讓它們化于無形,融入其語言里,跟那些詩作一起升起,進入無限的宇宙,獲得全新的生命形式。要想讀懂洛爾迦的詩,就得重新發現萬物,理解他如何引領萬物穿透死亡并創造性地重生。甚至,他的每次出色創作,都可以理解為對其自身而言的一次死而復生。他的詩,就是他復活的節日慶典,而他將以此擺脫肉身的羈縛,獲得真正的自由,讓他可以隨時赴死,因為他的靈魂已在其語言中找到了永生之路。正像他在那首名為《告別》的詩中傳達的:
“我將告別/在十字路口。/為了進入/靈魂之路。//喚起記憶和從前/惡劣的時間/我將到達/自己白色的歌/那小小的果園/像星辰一樣/在那里顫抖。”
——收錄于2024年8月23日
《新京報·書評周刊》報紙
從社會科學到文學藝術,從熱門經典到冷門佳作,我們邀請風格多元、專業誠懇的大咖作者傾力撰文:
還有大量書評等你來發現(以下是部分書評書目):
書評周刊2024合訂本
以上,只是其中部分書評的概況。
40+期專題的深度內容,盡在2024合訂本中。
合訂本原價168元,首發獨家優惠售價99元!
點擊書封進入“新京雅集”商城
可即刻下單
本文為《新京報·書評周刊》2024合訂本推廣內容。正文部分整理:劉亞光;編輯:李永博。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