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教育改變命運”的口號已經不管用了。基本上,家庭情況越好的,孩子的成績也會越好。
越來越多的事例表明,教育已經變成了個性化的東西,而且最終考驗的是父母的格局。
就拿當前最火的高中雙休這件事來說,父母如何給學生安排好高中雙休這兩天,就預示了學生的未來,就代表著父母的格局。
有的父母撒手不管,讓孩子在家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作業,只做好這個后勤服務,別的一概不管;
還有一種情況,有的父母迫不及待給孩子報了輔導班,周末直接把孩子花錢送到輔導班,按時接送,別的不管不問;
還有一種,跟學生聊聊這一周發生的事兒,跟學生談談學習的進度,問問他的成長,問問孩子這兩天的安排,解疑答惑,給出建議。
顯而易見,哪一種對學生的幫助最大?
自然是第3種。
大家現在應該有一種感覺,教育不能改變命運,但是家庭可以改變命運。教育的盡頭,實際上是拼爹。
小學雞娃、中學擇校、大學專業的選取以及畢業后工作的走向,所有的一切,都跟你的家庭有關系。
有格局的父母,很早就做好了布局,給孩子鋪好了路。而很多的家長只能是隨波逐流,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命,隨他們去吧。
目前來看,學校教育也在逐步分化。公立學校只能保證學生的基本學習,只能提供最基本的普通教育,而學生的拔高更多的還依賴于家長的格局。
所以在將來,學生的就業,學生的發展,更多的是考察的是原生家庭所給予的幫助。即便是學生有天賦,或者遇到更合適的機會,更多的也是依賴家長打好的基礎。
在未來,學校可能只負責基礎教育成績的提升,而更多的育人的角色應該還是由家長來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