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這樣一個國家 —— 這里的人們可能一生都嘗不到肉味,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就是 “頂級豪車”,甚至連跑步都會被政府明令禁止!這不是虛構的魔幻故事,而是真實存在于非洲心臟地帶的布隆迪,一個被貧窮與荒誕深深烙印的國度。
凌晨五點,夜色還未褪去,42 歲的約翰已經握緊了家中最珍貴的 “財產”—— 一輛銹跡斑斑的 “二八大杠” 自行車。這輛車不僅承載著全家的生計,更是他養活八個孩子的唯一希望。車后架上,近五百斤的香蕉堆得搖搖欲墜,如同小山般幾乎遮住了他的視線。從山腳的種植園到 100 公里外的首都布瓊布拉,這趟旅程,是生存的博弈,更是與死神的賽跑。
布隆迪的公路,與其說是道路,不如說是布滿陷阱的 “生死線”。絕大部分是崎嶇不平的土路,坑洼處能輕易吞噬車輪;唯一的柏油路橫貫首都,卻暗藏更大的危機。每當約翰騎著載滿貨物的自行車下坡,他會松開剎車,任由車速飆升至 70 公里 / 小時。狂風呼嘯著掠過耳畔,車架不堪重負發出刺耳的吱呀聲,稍有不慎,便是車毀人亡的結局。但他不敢減速,因為多跑一趟,就能多賺 6 元人民幣 —— 這 6 元錢,是孩子的口糧,是全家的希望。
上坡時,約翰不得不花錢雇人推車,每次兩毛錢的小費,換來的是蹲守路邊的赤貧者們渴望的眼神。這些連自行車都買不起的人,為了一口木薯糊糊,甘愿用體力換取生存的機會。約翰的腳趾因常年赤腳運送貨物,布滿了深深的裂口,沙蚤趁機鉆入皮膚產卵,腳底早已潰爛流膿。即便如此,他從未想過休息,因為他深知,一旦停下,饑餓就會如潮水般吞噬整個家庭。
去年,約翰的鄰居在扒卡車時不幸被碾死,留下五個孩子只能靠乞討度日。這個悲劇時刻警醒著約翰,他自行車后架上綁著的,不只是香蕉,更是一家人的生死存亡。而在布隆迪,像約翰這樣的 “自行車富豪”,已經算是幸運兒 —— 全國 70% 的人日均收入不足 3 元,許多人甚至連一張破草席都買不起,只能在冰冷潮濕的泥地上度過漫漫長夜。
在首都的貧民窟里,33 歲的黛西和三個孩子蜷縮在用防雨布搭建的三角棚下。棚頂漏洞百出,雨水不斷滲入;地面潮濕泥濘,成群的蒼蠅圍著發霉的木薯葉嗡嗡盤旋。黛西五歲的大兒子,每天最重要的 “任務”,就是冒險去山上偷采木薯葉。“生葉子又苦又澀,可煮爛了就能勉強填填肚子。” 黛西一邊說著,一邊掀開衣服試圖給一歲的小女兒喂奶。然而,她自己已經兩天沒有進食,干癟的乳房再也擠不出一滴奶水。
在布隆迪,饑餓是人們最親密的 “伙伴”。全國人均年食肉量僅 14 克,這是什么概念?不過相當于我們日常餐桌上一勺肉末的分量。對于普通家庭來說,一碗摻著花生碎的咖喱飯,售價五毛錢,已是難得的 “盛宴”,只有像約翰這樣的運輸工偶爾才舍得享用。肉類在這里是遙不可及的奢侈品,腐爛的菜葉、發餿的剩飯,才是人們日復一日的主食。
黛西小兒子的腳底,布滿了沙蚤咬出的血洞,她只能顫抖著雙手,用縫衣針小心翼翼地挑出里面的蟲卵。看著孩子痛苦的表情,她無數次在心底祈求:要是能有一雙鞋,孩子就不用受這份罪了。但一雙最便宜的塑料拖鞋,售價高達 9 元 —— 這抵得上她整整三個月的收入。
比貧窮更令人絕望的,是布隆迪荒誕的政策與動蕩的歷史。2014 年,總統頒布了一項令人匪夷所思的法令:未經政府備案,禁止民眾跑步。官方給出的理由是 “防止圖西族以跑步為名策劃叛亂”,但明眼人都知道,這不過是對底層百姓的變相控制。在這個國家,首都警察的月薪僅 100 元,為了維持生計,他們守在檢查站向路人瘋狂索賄。就連運送香蕉的約翰,每次經過都要交 “過路費”,否則,警察就會毫不留情地拆了他的車轱轆。
布隆迪仿佛被時光遺忘,全國通電率僅有 11%,智能手機對于這里的人們來說,是只存在于想象中的 “神器”。孩子們的玩具,不過是撿來的啤酒瓶蓋、破舊的輪胎碎片;學校教室里,課本上的字跡被雨水暈染得模糊不清,三分之一的教師自己都是文盲。政府無力修建公路,卻將大量預算投入到無休止的種族清算中 —— 胡圖族與圖西族的仇殺持續了數十年,街道上的彈孔尚未填平,新的沖突又在暗處滋生。
更可怕的是,貧困在這里形成了一個難以打破的惡性循環。布隆迪婦女平均生育六個孩子,她們堅信 “多一個孩子就多一雙干活的手”,卻沒意識到,有限的土地早已不堪重負。饑餓的家庭,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將女兒以 95 元的價格賣給鄰國,男孩則被送去當童工。在首都的市場里,常常能看到令人心碎的一幕:一位母親抱著骨瘦如柴的嬰兒,含淚哀求:“帶走她吧,換一袋木薯粉就行……”
每天傍晚,約翰終于抵達布瓊布拉的集市。他卸下香蕉,接過 6 元報酬,花 5 毛錢買了一碗咖喱飯。剩下的錢,他小心翼翼地攢起來 —— 車胎早已磨得只剩一層膠皮,再不更換,下次運輸可能就是絕路。回程路上,他看到幾個少年扒在卡車擋板上飛馳,這是他們為了省力想出的 “辦法”。突然,卡車司機猛踩剎車,一個少年摔進溝渠,鮮血瞬間染紅了路邊的香蕉葉。約翰別過頭,繼續默默蹬車,他知道,明天,這些孩子依然會出現在這里,為了生存,繼續冒險。
夜幕降臨,約翰的破屋里飄出木薯葉苦澀的味道。八個孩子圍坐在火堆旁,爭搶著唯一一勺加了鹽的糊糊。屋頂的裂縫透進點點星光,遠處不時傳來零星的槍聲。但這一刻,約翰的內心卻涌起一絲滿足 —— 全家還活著,自行車還沒散架,明天的太陽,依然會照常升起。
在布隆迪,幸福的標準低得讓人心疼:能呼吸,能站立,能咽下一口飯,便是值得感恩的事。這里的人們不懂什么是 “內卷”,也無暇抱怨命運不公,他們像野草一樣,在裂縫中頑強生長,在苦難中尋找希望。而我們平日里習以為常的一日三餐、一雙普通的鞋子、一場自由的奔跑,于他們而言,卻是遙不可及的 “天堂”。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