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歐陽宏宇
始于一頁紙,抵達全世界。
第30個世界閱讀日即將到來。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主題定為“閱讀:通往未來的橋梁”(Reading: A Bridge to the Future),倡導通過閱讀開拓視野、傳遞智慧,為人類共建更美好的明天。
圖書從來都被賦予了諸多美好的含義。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寓意莫過于“人類進步的階梯”,它代表著我們如何與世界溝通,向他人學習,往未來進發的根本奧義。而如何選書,則代表了我們看世界、他人甚至未來的角度。
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封面新聞聯合機械工業出版社帶來一份從人生態度到社會趨勢,再到硬核知識、處世方法的書單,以饗讀者。與你一同看世界之大,從書頁抵達。
封面態度
《你可以說不》
市面上,叫《你可以說不》的圖書或音像作品有很多,這次推薦的這一本則是專門針對,職場女性因“討好型人格”而陷入工作困境的“拒絕俱樂部行動手冊”。書中提出“不可晉升型任務”這一概念,作者基于自身的經驗、可靠的研究和各行各業女性的個人逸事,深入探索了為何人們總是要求女性承擔這類任務,以及職場女性應該如何有效拒絕不合理的工作請求、減輕自己的工作負擔,并構建恰當的工作結構。女性從來都不只是職場中的輔助角色,她們可以說“不”,更可以選擇對職業生涯發展來說真正重要的工作。
封面K詞
《士氣》
這是一本深刻洞察現代組織管理痛點、重構人性化職場生態的必讀之作。在人工智能主導效率革新的當下,書中敏銳指出“情緒成本”與“情緒價值”的轉化邏輯,強調員工心理安全感是組織士氣的基石,進而借助大量真實案例詮釋理論,展示如何通過開放溝通、“三步情緒領導力模型”等工具,解決“員工倦怠”“創造力不足”等普遍問題。《士氣》不僅是管理學的革新之作,更是數字化時代組織進化的路線圖。它以心理學為錨點,情感經濟為框架,為管理者提供了一套從“管控”到“共情”、從“生存”到“繁榮”的系統方法論,也是中國企業邁向人本管理的里程碑式讀本。
封面人物
《德魯克:一位智者的人生影像》
德魯克是一位“管理學家”嗎?在他自己看來,更像是“社會生態學者”。書中首次以德魯克自述的“旁觀者”身份切入,展現他如何以超越行業的視角觀察社會、組織與人性的互動。全書取材了克萊蒙特大學德魯克檔案館的獨家藏品,通過真實案例與咨詢經歷生動呈現解讀著德魯克的人生切片。這本書既是一部思想傳記,也是一部社會觀察史。讀者不僅能汲取經典管理智慧,更能領悟如何在復雜世界中保持獨立思考與人文溫度。無論是管理者、學者,還是對自我成長有追求的讀者,都能從中找到超越時代的答案。
封面趨勢
《銀發經濟學》
大前研一在書中以80歲高齡的智識與樂觀,為老齡化社會注入商業活力與人文溫度。他將老齡化視為“增量市場”,提出“加、減、乘、除”四大策略,破解低欲望社會與老齡化疊加的困局,不僅為日本這一“問題先進國”提供破局思路,更為中國等面臨老齡化挑戰的國家揭示了銀發經濟的巨大潛力與創新路徑。不僅為日本這一“問題先進國”提供破局思路,更為中國等面臨老齡化挑戰的國家揭示了銀發經濟的巨大潛力與創新路徑。
封面大咖
《有效的經營者》
宋志平的這本深度剖析企業經營本質的實踐指南,融合了作者40年企業實戰經驗與理論洞見,為現代管理者提供了從“卓越管理者”向“有效經營者”躍遷的系統方法論。他犀利指出,管理的邊際效用遞減,而經營的邊際效用遞增,過度依賴管理可能掩蓋經營層面的核心問題,其中的“有效經營者五項任務”極具操作性。在宏觀經濟轉型期,本書直擊中國企業“重管理輕經營”的痛點,不僅是企業家的戰略手冊,更是數字化時代的組織進化指南。無論是初創企業探索方向,還是成熟企業突破瓶頸,抑或個體規劃職業發展,它均能給你帶來深刻啟發。
封面熱讀
《一日浮生》
面對死亡的焦慮和生命本來的意義是什么?在七八十年前,維克多·弗蘭克爾給了我們一個不錯的答案。但時過境遷,焦慮替代了恐懼,放手一搏變成了躺平“茍著”,這一代人該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存在主義心理大師歐文·亞隆在《一日浮生》中用10則治療故事打臉暢銷書市場上的"五步克服焦慮""三招找到人生意義",而是用殘忍的誠實告訴每個人:死亡無法克服,只能面對;意義不會自動顯現,需要主動創造。因此,當你準備好翻開這本書,親自探索有關生命的真相,請記住:你必須親自過完這一生。
封面推薦
《視覺錘》
作為勞拉·里斯對定位理論的劃時代延伸,這本書為信息爆炸時代的營銷實踐提供了一套兼具理論深度與實操性的指南。在傳統定位理論聚焦“語言釘”的基礎上,本書開創性地提出“視覺錘”概念,強調視覺元素在搶占消費者心智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這不僅是營銷人的戰略手冊,更是設計師、創業者乃至自媒體從業者的靈感源泉。它教會我們,在“右腦經濟”崛起的今天,視覺不僅是美學表達,更是商業競爭的核武器。無論是傳統品牌煥新,還是新銳品牌破局,抑或是個人IP打造,本書都能提供從心智占領到價值變現的系統解決方案。
《企業進化論》
最近幾年,跨學科的思維方式在管理學中運用得越來越多,而生物學視角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角度。在這本書里,作者將達爾文進化論與復雜性科學引入商業研究,提出“企業基因”概念,揭示組織存續的核心并非規模或效率,而是“變異—選擇—保留”的進化能力。這一角度也是顛覆性的。讓人們意識到,在技術顛覆與全球化熵增的今天,組織的終極競爭力不再是“強大”,而是“適者生存”的進化自覺。無論是傳統巨頭轉型、科技新貴破局,還是中小企業突圍,都應該擁有從“活下去”到“活得好”的生存哲學。
《高效能法則》
對現代“內卷文化”,英國效率專家阿里·阿布達爾有自己的反思與回應,他在書中提出了一套以“低耗能高產出”為核心的效率哲學,告訴所有讀者,應該重新審視“努力必須拼命”的認知,并為他們提供了一條兼顧效能與幸福感的路徑。因此,這本書不僅是效率提升手冊,更是一份“數字時代生存宣言”。它教會我們:高效能不是為了榨干自己,而是為了將人生還給生活。無論是職場人掙脫“假努力”陷阱,創業者平衡事業與家庭,還是企業構建人性化團隊,它都能提供從理論到實踐的系統解決方案。
《我讀巴芒》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很多人都不陌生,但要論及其投資思想和方略,則很難窮盡,更何況要從專業領域進行解讀。在這本書里,私募基金經理王冠亞對巴芒投資思想進行了全景式解讀,融合巴菲特與芒格的智慧精髓,結合中國本土實踐,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套兼具深度與實用性的價值投資指南。全書以巴菲特歷年致股東信為核心脈絡,提煉出10大模塊、80個專題、400多個知識點,覆蓋股票投資、企業管理、資本配置、風險管理等全維度內容,既可以是你的價值投資“技術手冊”,也能作為一部關于財富觀與人生哲學的沉思錄。
《沃倫·巴菲特:終極金錢心智》
“股神”的決策邏輯與人生哲學是什么?相信這是很多人都感興趣的事。這本《沃倫·巴菲特:終極金錢心智》是一部穿透財富表象、直擊巴菲特思維內核的深度傳記,以心理學與行為金融學視角解析“股神”,為投資者提供超越投資技巧的底層心智模型。通過閱讀你能發現,巴菲特的真正遺產不是伯克希爾的萬億市值,而是一套可習得的“心智操作系統”:通過認知升級、情緒馴化與價值觀錨定,普通人亦能在不確定世界中構建自己的“復利人生”。
《成為教練》
這是一部融合職業發展指南與心智成長哲學的深度著作,不僅為渴望進入教練行業的新人提供系統化路徑,更為資深從業者揭示職業升華的底層邏輯。書中結合教練行業“自雇率高、時間自主”的特性,提出“起點—終點—障礙—行動”四步法,教會讀者教練的本質是“用專業喚醒潛能,以對話重塑人生”。無論你是初入行業的探索者、尋求突破的資深從業者,還是對個人成長有追求的普通人,本書都將為你提供技術的銳度、思維的深度與生命的溫度。
《無偏見溝通》
在溝通中你是否經常會遇見雞同鴨講的情況?《無偏見溝通》就為你揭示了偏見形成的深層機制,通過可落地的工具模型,幫助個人與組織跨越認知鴻溝,構建真正高效的對話生態。這本書既是溝通技術的工具箱,更是文明進程的啟示錄。它證明,無偏見并非消除差異,而是學會在差異中看見人性的公約數。無論是企業領袖構建包容文化、教育者化解代際隔閡,還是普通人改善親密關系,本書都能提供科學的框架、實用的工具與覺醒的力量。
《體驗經濟》
DIY、手作、手工……說起體驗經濟很多人都不陌生。作為約瑟夫·派恩與詹姆斯·吉爾摩的里程碑式著作,《體驗經濟》首次系統提出“體驗”作為獨立經濟產出的理論框架,為現代企業突破同質化競爭、重構商業價值提供了革命性視角。事實上,在物質豐裕時代,消費者的終極訴求已從“擁有什么”轉向“成為什么”。無論是文旅從業者設計沉浸式場景、科技公司探索人機交互,還是傳統企業重構價值鏈,本書都能提供理論的深度、工具的銳度與案例的溫度。所以:“當體驗成為經濟產出,顧客即產品,記憶即貨幣。”
《人心為上做公關》
《人心為上做公關》是一部顛覆傳統公關思維的革新之作,不僅是公關從業者的“戰時手冊”,更是所有組織與個體的“信任生存指南”。本書以心理學與社會學為根基,提出“情感信任力”為核心的公關方法論,為數字化時代的品牌危機管理、用戶關系構建提供了兼具人文溫度與實戰銳度的解決方案。所以,真正的公關高手,不是輿情消防員,而是人心的建筑師。無論是企業化解危機、品牌重塑形象,還是個人經營社交資產,都能為你提供理論的深度、工具的精度與價值觀的溫度。
《空雨衣》
以詩意的隱喻與深刻的思辨,直擊現代社會的核心悖論——效率與人性、組織與個體的撕裂,在管理哲學大師查爾斯·漢迪的《空雨衣》中,他以芝加哥雕塑《無題》為引,隱喻工業化社會中人被系統抽空的困境——效率至上、目標量化、角色固化,最終淪為“無靈魂的工具”。如何避免成為“空雨衣”?作者以宜家“分權自治”、海爾“小微創客”為例,解析如何通過權力下放激活個體價值,避免“空雨衣”式的機械執行。對于每個人來說,真正的管理,不是填充那件“空雨衣”,而是讓人重新長出身體與靈魂。
《銀發經濟》
“老齡化不是文明的黃昏,而是銀發浪潮托起的新黎明。”《銀發經濟》既是商業的望遠鏡,也是社會的聽診器。這本書讓你看到,銀發經濟不是細分市場的“邊角料”,而是重塑全球增長邏輯的“主戰場”。無論是康養企業挖掘需求金礦、科技公司開發適老化產品,還是個體規劃全生命周期財富,你都能從中獲得數據的銳度、案例的溫度與戰略的遠見。
《妙趣橫生行為經濟》
這是一部將晦澀的經濟學理論轉化為生活智慧的趣味讀本,以行為經濟學為棱鏡,揭示人類決策中的非理性陷阱與隱秘動機,為個人、企業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套“反直覺生存法則”。作者在書中顛覆了傳統經濟學“完全理性”假設,通過“損失厭惡”“錨定效應”“心理賬戶”等經典理論,以“巧克力實驗”“最后通牒博弈”等案例,詮釋了經濟實踐中的“非理性人性的解碼器”和“理性決策的防彈衣”。《妙趣橫生行為經濟》側面佐證了人類的不完美恰恰是理解世界的鑰匙。無論是消費者識破營銷套路、企業設計助推策略,還是政策制定者優化公共選擇,都提供了理論的銳度、案例的妙趣與實戰的底氣。
《重新學會學習》
方軍與張華聯合撰寫的本書一部直面AI時代學習變革的革新之作,書中系統提出了“穿透式學習”方法論,為知識爆炸時代的深度學習者提供了一套從理論到實踐的全方位解決方案。讀完這本書后,你會發現它不僅是學習者的“認知升級指南”,更是AI時代的“生存操作系統”。本書用理論的銳度、工具的精度與時代的溫度告訴讀者,真正的學習不是知識的囤積,而是穿透表象、構建體系的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