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斯特大學的一項研究描述了一種新發現的化石物種,該物種已有 4.44 億年歷史,其柔軟的內部結構保存得非常完好。一種新發現的可追溯到 4.44 億年前的化石物種被正式命名為Keurbos susanae,以紀念這位科學家的母親蘇珊(人們親切地稱她為蘇)。
巖石中的蘇(Keurbos susanae)化石。圖片來源:萊斯特大學
這一發現發表在《古生物學》雜志上,是萊斯特大學古生物學家25年研究的成果。這項研究描述了一種此前未知的奧陶紀多節生物。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地理、地質與環境學院的莎拉·加博特教授表示:“‘蘇’是一個由內而外、無腿無頭的奇跡。令人驚奇的是,她的內部結構就像一個礦化的時間膠囊:肌肉、筋腱、肌腱,甚至內臟都保存得細致得令人難以想象。然而,她堅固的甲殼、腿和頭卻不見了——早在4.4億年前就因腐爛而消失了?!?/p>
“我們現在確信她是一種原始的海洋節肢動物,但她的精確進化關系仍然難以捉摸。”
萊斯特大學地理、地質與環境學院的莎拉·加博特教授在化石發現地。圖片來源:萊斯特大學
如今,地球上約 85% 的動物都是節肢動物,包括蝦、龍蝦、蜘蛛、螨蟲、千足蟲和蜈蚣。
它們擁有超過 5 億年前的優質化石記錄,但通常它們的化石遺骸都是外部特征,而“蘇”則完全相反,因為她的內臟才是化石。
萊斯特大學地理、地質與環境學院的莎拉·加博特教授在化石發現地。圖片來源:萊斯特大學
這塊化石是在南非開普敦以北250英里的索姆頁巖層(Soom Shale)發現的。索姆頁巖層是由粉砂和粘土組成的層帶。這些地層形成于4.4億多年前的海底,當時一場毀滅性的冰川期摧毀了地球上約85%的物種——這是五大“物種滅絕”之一?!疤K”游過的海盆似乎在某種程度上避開了最嚴酷的冰凍條件,包括“蘇”在內的一個迷人的動物群落在那里避難。
蘇沉沒的沉積物環境極其有毒。沒有氧氣,更糟糕的是,水中溶解著致命的(且散發著惡臭的)硫化氫。研究人員懷疑,這塊化石的形成及其不同尋常的內外翻轉的保存方式,背后隱藏著某種奇特的化學魔力。
但也存在缺點,因為“蘇”的獨特保存使得很難將其與同時期的其他化石進行比較,因此她如何融入生命進化樹仍然是個謎。
萊斯特大學地理、地質與環境學院的莎拉·加博特教授在化石發現地。圖片來源:萊斯特大學
25年前,加博特教授在學術生涯的起步階段發現了這些化石,當時她所在的路邊小采石場幾乎已經消失,因此不太可能再找到其他標本。這塊化石的解讀難度極高,加博特教授一直希望能找到另一個頭部或腿部完好的標本。
加博特教授補充道:“這項研究工作堪稱一場超級馬拉松。很大程度上,因為這塊化石保存得如此完好,其中蘊含著太多解剖學信息需要解讀。層層遞進的精美細節和復雜性令人嘆為觀止。我一直希望能找到新的標本,但經過25年的搜尋,這塊化石似乎已經稀有到難以尋覓——所以我再也堅持不住了。尤其是最近我媽媽對我說:‘莎拉,如果你要用我的名字給這塊化石命名,你最好趁我還沒埋進土里變成化石之前趕緊行動起來?!?/p>
我開玩笑地跟媽媽說,我把這塊化石命名為“蘇”,是因為它保存得完好!但實際上,我給她取名“蘇”是因為我媽媽總是說,我應該從事一份能讓我快樂的職業——無論它是什么。對我來說,快樂的職業就是挖掘巖石,尋找化石,然后試圖弄清楚它們是如何生存的,以及它們如何揭示地球上的古代生命和進化史。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