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報訊(全媒體記者/賴杰琦 通訊員/吳蜀) 近日,以“傳承革命薪火 弘揚愛國精神”為主題的“我在愛教基地上思政課”活動第五期走進株洲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秋瑾故居。百余名學生通過沉浸式思政課堂,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溫革命記憶,接受深刻的愛國主義精神洗禮。
“沉浸式”思政課通過打造情景劇,讓學生沉浸式感受革命人士的精神覺醒和秋瑾的家國情懷。記者/賴杰琦 攝
活動現場,學生們認真聆聽湖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段平帶來的“弘揚愛國精神”主題思政課,了解秋瑾生平事跡和愛國精神。隨后,通過舞劍、覺醒、募捐、決裂等4場以“覺醒年代”為主題的情景劇,沉浸式參感受了革命人士的精神覺醒和秋瑾的家國情懷。大家還體驗了株洲剪紙、竹木雕、福庭晏拓印等非遺技藝,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學生參觀秋瑾故居。記者/賴杰琦 攝
本次活動由中共株洲市委宣傳部、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文旅廣體局主辦,株洲市文明辦、湖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石峰區委宣傳部承辦。
評論丨讓歷史在行走中“活”起來
賴杰琦
近日,株洲市第五期“我在愛教基地上思政課”走進秋瑾故居,通過情景劇形式的“沉浸式”教學,不僅重構了思政教育的空間與形式,更以創新精神為內核,展現了新時代思政課從“說教”走向“共情”的深刻變革。
秋瑾故居的磚墻本身即是教材。學生在回廊間穿行時,腳步會不自覺地放輕——這座見證過秋瑾發出“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吶喊的建筑,用斑駁的磚木構建起具象化的歷史坐標。
活動最引人注目的創新,莫過于以《覺醒年代》為主題的沉浸式情景劇。通過舞劍、覺醒、募捐、決裂等四幕演出,秋瑾“休言女子非英物”的豪情從課本躍入現實。學生置身故居庭院,不再是歷史的旁觀者,而是“穿越”到革命年代的親歷者。這種以空間敘事激活歷史記憶的方式,將思政課從單向灌輸轉化為多感官體驗,正如有的學生所言:“仿佛觸摸到了秋瑾的豪情”。大家淚光中閃爍的不僅是感動,更有對精神傳承的深刻理解。
這場在秋瑾故居展開的創新思政課,其價值遠超單次活動的意義。它用實踐證明:當思政課突破課堂圍墻,歷史便不再是抽象符號,而是可感可知的精神血脈。當思政課真正成為“有風景的課堂”“有溫度的教育”,便能如星火般點燃少年心中的信仰之光,讓革命薪火在新時代生生不息。
編輯:李毅哲
二審:王建設
三審:高曉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