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發布的《那些做了近視激光手術的人,后來怎么樣了?》一文引發廣泛討論。作為屈光手術領域的權威專家,山西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陳鵬結合13萬臺手術經驗,對近視激光手術的安全性、適用人群及術后護理等核心問題進行了專業解讀。
手術安全性與效果:數據與臨床雙重驗證
陳鵬指出,《人民日報》文中引用的“97%患者裸眼視力達預期”“術后10年滿意率98.7%”等數據,與臨床實踐高度吻合。“近視激光手術已發展30余年,從準分子激光到全飛秒、ICL晶體植入,技術迭代讓手術更精準、安全。”作為山西首位完成10萬臺屈光手術的專家,陳鵬團隊術后隨訪數據顯示,95%以上患者術后視力穩定,并發癥發生率低于1%。
針對“術后反彈”擔憂,陳鵬解釋:“屈光回退多與高度近視或不良用眼習慣相關。”他建議患者術后定期復查,并強調:“手術矯正的是現有度數,但無法阻斷因過度用眼導致的新近視。”
技術突破:山西屈光手術的“標桿式”發展
陳鵬在屈光手術領域開創了多項“山西第一”——
技術引領:率先引進全飛秒激光,在山西率先開展飛秒激光切口輔助ICL晶體植入術、全飛秒3.0/4.0近視矯正手術、角膜交聯手術、愛爾康全光塑手術,是山西首位實施特許手術項目——EVO+Visian ICL(V5)晶體植入術的專家。
科研創新:主持省級課題《GSDME介導角膜焦亡研究》,為術后感染防控提供新思路;團隊成果獲歐洲白內障屈光年會收錄。
人才培養:為山西培養8名全技能屈光醫生,帶教全國20余名手術醫生,奠定區域技術推廣基礎。
“安全的前提是嚴格篩選患者和精準操作。”陳鵬提醒,激光手術需滿足“年齡≥18歲、度數穩定2年、無活動性眼病”等條件,而ICL晶體植入術更適合高度近視或角膜薄者。
圖 | 陳鵬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專訪
術后風險可控:科學認知是關鍵
對于文中提到的干眼、眩光等短期并發癥,陳鵬表示:“通過術前精準評估、術中規范操作及術后人工淚液輔助,90%以上癥狀可在3-6個月內緩解。”他特別強調,術后避免揉眼、過度用眼和定期眼底檢查,是長期保持視力的關鍵。
理性選擇,量“眼”定制
陳鵬總結:“近視矯正需個體化設計,全飛秒、半飛秒、ICL等術式各有優勢。”他建議患者——嚴格術前檢查:排除圓錐角膜、重度干眼等禁忌癥;選擇經驗豐富的醫生:手術量、技術熟練度與效果密切相關;術后科學護眼:避免“報復性用眼”,每年定期復查眼底。
總之,近視手術非“萬能”,但確是成熟可靠的視力矯正方案。權威官媒與頂尖專家的雙重背書,為公眾提供了科學參考。理性評估、規范操作、術后護眼,方能真正擁抱清晰“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