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BUG》欄目 徐苑蕾
曾經叱咤華語影視圈的TVB(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如今正深陷藝人流失、業績下滑與轉型困局的多重危機。
近日,有老牌演員公開控訴TVB收入微薄,直言“全職洗碗都比當演員賺得多”,也有演員炮轟公司內部派系斗爭激烈,猶如現實版《甄嬛傳》。這些爭議不僅暴露了TVB長期存在的管理問題,更折射出香港影視行業的整體萎縮。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TVB頭部藝人加速離巢,包括多位“視帝”“視后”相繼出走,導致公司核心人才斷層。與此同時,TVB業績持續低迷,2024年營收僅33.23億港元,較2014年巔峰時期縮水超40%,并已連續7年虧損,累計虧損額高達34.84億港元。
為尋求新增長點,TVB押注電商與直播帶貨,但效果不盡如人意。2024年電商收入暴跌74%,內地直播業務流量銳減。曾經的“港劇情懷”還能支撐TVB找到新的生存之道嗎?
演員控訴收入低:“洗碗都比我錢多”
2025年對于TVB而言可謂多事之秋,多位資深藝人公開炮轟公司內部管理問題,將長期積累的矛盾徹底暴露,最引人注目的是近期兩位老戲骨的連續發聲。
老牌演員魯振順在內部會議上向管理層大吐苦水,指出近年因不時裁節目致收入大減。他其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我也要交租和正常生活,全職洗碗都比我錢多。”
此番言論隨后引發廣泛關注。面對輿論壓力,TVB總經理曾志偉回應,“長江后浪推前浪,公司盡力保留舊人,但藝人需接受現實。”
此外,演員江華的批評則更為尖銳,他直指TVB“山頭文化嚴重”,形容內部派系斗爭激烈如同職場版《甄嬛傳》。
根據財報資料,TVB合約藝人按逐次出鏡或包薪制支薪。與內地市場片酬制不同,TVB長期壟斷香港藝人市場,一定程度上導致藝人議價權薄弱。而隨著香港影視市場整體萎縮和內地市場的崛起,這種依靠壟斷地位壓低成本的模式恐難以為繼。
因此,不少TVB藝人轉行謀求生存,近日多名演員更是因為跨界之大而登上熱搜。比如TVB演員蔡淇俊和香港小姐陳思齊就因為在內地擺攤賣雞爪備受熱議,曾出演《使徒行者》的演員沈震軒則在社交媒體上證實自己開網約車幫補收入。
TVB的藝人流失問題不僅體現在基層演員的轉行潮上,不少曾獲得“視帝”(最佳男主角)和“視后”(最佳女主角)的頭部藝人也在大規模離巢,這一現象在近年來更是呈現加速趨勢。
根據不完全統計,過去5年,至少有7位曾獲得TVB最佳男主角或最佳女主角的藝人選擇離開,包括王浩信、胡定欣、唐詩詠等人。離巢的視帝視后大多處于30-45歲的黃金年齡段,本應是中流砥柱,其離去不僅削弱了TVB的演員陣容實力,更帶走了寶貴的觀眾緣和行業影響力。
為了應對頭部藝人離巢,TVB嘗試通過“部頭合約”,即每年拍攝一部劇集留人,如王浩信離巢后仍以這種形式與TVB合作。但這種松散關系難以培養藝人忠誠度,也無法阻止核心人才的外流。TVB還試圖通過子公司邵氏或合作公司維持與離巢藝人的聯系,效果同樣有限。
連虧7年,營收較峰值收縮四成
TVB的藝人流失危機絕非偶然,而是香港影視產業結構變遷、市場萎縮的必然結果。在此背景下,近年來,TVB收入持續萎縮,2024年TVB實現營收33.23億港元,同比下滑2%,而2014年峰值期為57.73億港元,也就是說,10年間,TVB營收規模收縮了超過四成。
此外,自2018年起,這家有著半個多世紀歷史的傳媒巨頭開始陷入連年虧損的困境。從股東應占虧損角度看,截至2024年,TVB已連續7年未能實現盈利,累計凈虧損額達到34.84億港元。
傳統業務萎縮與廣告收入下滑構成了TVB財務困境的最直接表現。作為免費電視運營商,TVB長期依賴廣告收入實現商業變現。2014年,TVB廣告收入達到39.98億港元的歷史高峰,此后便持續走低,2019年降至21.49億港元,2020年進一步萎縮至10.76億港元。
這一下滑趨勢與全球電視行業的大環境密切相關,數字媒體的崛起徹底改變了廣告市場的格局,傳統電視的受眾規模和廣告價值被不斷稀釋。盡管2024年TVB在香港的廣告市場份額從75%回升至83%,但整體市場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反映出傳統電視廣告的衰退。
大幅削減運營成本成為TVB財務改善的最直接抓手。自2021年起,TVB開始實施一系列“省”字訣措施,包括合并電視頻道、減員等動作。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TVB總營運成本較上年同期減少約4.58億港元,2024年成本管控進一步強化,總營運成本同比減少5.65億港元至32.79億港元。截至2024年底,TVB的合約藝人及職員數量為2982人,較2023年的3496人同比下降約15%,而上年同期降幅為13%。
進入2024年,TVB的財務狀況開始釋放出積極信號,全年EBITDA(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轉正至2.95億港元。TVB管理層預計,2025年EBITDA將持續攀升,并將實現全年股東應占凈利潤為正。不過,TVB的股價卻未隨之上漲,在公布業績后,TVB股價反而大幅下跌5.39%,市值不足15億港元。
一位機構人士表示,這可能與TVB主營業務模式缺乏重大突破、傳統電視行業逐漸衰落以及帶貨業務量能有限等因素有關。投資者對TVB能否持續盈利仍持謹慎態度,反映出市場對傳統媒體轉型前景的普遍擔憂。
轉型電商失利,帶貨流量銳減
值得注意的是,TVB近年來的業務重心逐漸從傳統電視廣播轉向電商領域,試圖通過“直播帶貨+內容電商”的模式開拓新的增長點。
2021年,在虧損的情況下,TVB仍掏出2億港元收購了香港本地電商平臺士多集團(Ztore)及其子公司鄰住買(Neigbuy),使得TVB的電商收入在2022年同比增長262%,達到8.6億港元,占總收入的24%。
然而,香港市場當下的零售環境異常艱難,為了壓縮成本,2024年TVB將士多平臺與鄰住買合并,導致電商收入大幅下跌。2024年,TVB電子商務業務收入為1.27億港元,較2023年的4.86億港元同比下降74%。從EBITDA維度看,TVB的電子商務業務也是唯一虧損的業務,2024年虧損額為3364萬港元,2023年則為4900萬港元。
這筆收購也為TVB的業績帶來了9400萬港元的資產撇銷,其中包括商譽8500萬港元、相關無形資產400萬港元以及其他資產500萬港元,直接拖累了凈利潤表現。
而在內地市場,TVB的直播帶貨業務也漸顯疲態。2022年4月,TVB入駐抖音并打造直播帶貨矩陣,不過并未起用TVB藝人帶貨。2023年3月,“TVB識貨”直播間在淘寶正式開播,首場主播陣容有演員陳敏之和陳豪坐鎮。當時,淘寶官方數據顯示,TVB淘寶直播首秀的累計觀看人次超過485萬,最高在線人數超過3萬,單場帶貨達2350萬。按照TVB和淘寶雙方約定,當年將進行48場直播合作,預計為TVB帶來千萬港元的收益。
TVB在2023年財報中也披露了內地帶貨的GMV數據:“多渠道網絡業務于年內的商品交易總值達到超過5.7億元人民幣。”不過2024年,TVB卻未再披露最新的GMV數據,公司僅提到,中國內地業務的收入增長主要由大量合拍劇項目帶動。
《BUG》欄目注意到,截至4月18日,今年“TVB識貨”直播間在淘寶進行了20場直播,但僅有少數場次有TVB藝人現身撐場。觀看量較2023年首播時大幅下滑,大部分直播觀看人次在10萬-30萬人次水平,部分場次甚至僅有4萬-5萬人觀看。
靈籠科技負責人宮黎表示,直播帶貨經過多年爆發式增長后,市場已趨于飽和。頭部主播占據主要流量,中小平臺及新入局者難以突破。TVB的“港劇情懷”雖能短暫吸引觀眾,但缺乏持續的內容創新、低價優勢以及差異化的供應鏈優勢,無法形成穩定復購。同時,人才持續外流的問題也使得TVB難以穩定培養專業帶貨主播。
來源:新浪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