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夕陽透過教室的窗戶,照在我們的課桌上。那一刻,陳雨晴抬頭看我,眼睛里映著金色的光。
“李明,畢業后你想去哪所大學?”她問。
“北大或者清華吧,跟你一樣。”我笑著回答。
“那我們畢業后還能一起吃食堂嗎?”她的聲音輕輕的。
那時候,我們都以為未來像一張白紙,可以隨意描繪。誰也沒想到命運已經畫好了分岔的路口,只等我們踏入。
01
高三的教室總是亮到很晚。劉老師說:“高三不拼命,將來拼命也超不過別人。”我坐在倒數第二排靠窗的位置,桌上堆滿了習題冊。每天早上六點到教室,晚上十一點才離開,周而復始。陳雨晴是我的同桌,她漂亮又聰明,是班上的第三名。我是班級二十名左右,不算差,但在重點高中也算不上好。
春天的一個下午,劉老師宣布了模擬考的成績。
“陳雨晴,班級第二,全年級第七。”劉老師滿意地點點頭。
同學們的掌聲中,我看著雨晴臉上抑制不住的笑容。
“李明,班級二十六,退步很大。”劉老師皺著眉頭說。
我低下頭,感覺所有人的目光都刺在我身上。放學后,雨晴收拾著書包,欲言又止地看著我。
“沒事,我下次會考好的。”我對她說。
“我可以幫你補英語,你英語太差了。”雨晴說,她的英語在班上是數一數二的。
從那天起,我們開始了課后的補習時間。她教我英語,我教她物理。我的物理一直不錯,是為數不多能幫到她的科目。
“這個公式要這樣記。”我指著筆記本上的公式說。
雨晴點點頭,認真地寫下筆記。陽光從窗外照進來,落在她的臉上,她的皮膚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白皙。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開始偷偷看她,看她寫字時專注的樣子,看她思考時咬嘴唇的習慣。
王浩是我最好的朋友,他總是調侃我和雨晴。“看上人家了?小心人家看不上你啊。”
“胡說什么。”我打了他一下,但心里卻默默承認了這個事實。
在一次班級春游中,我偶然聽到雨晴和她的閨蜜趙夢的對話。
“你打算考哪所大學?”趙夢問雨晴。
“必須是北京的一本,最好是北大或者清華。”雨晴斬釘截鐵地說。
“為什么非要去北京?”
“只有考上好大學,才能遇到優秀的人,改變命運啊。我不想一輩子困在這個小城市。”雨晴的聲音堅定而充滿向往。
那一刻,我明白了她的追求和我的差距。我家里普通,父親在工廠做工人,母親是小學老師。雨晴家境好得多,她父親是當地一家大企業的中層管理者,母親在銀行工作。
距離高考還有一個月的時候,我鼓起勇氣約雨晴放學后一起散步。春天的晚風帶著花香,街邊的路燈一盞一盞亮起來。
“雨晴,高考后你就要去北京了吧?”我問。
她點點頭:“如果能考上的話。”
“我…”我猶豫了一下,“我其實挺喜歡你的。”
雨晴停下腳步,看著我,表情復雜。“李明,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高考。高考后的路還很長,現在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
我尷尬地笑了笑:“你說得對,我就是想告訴你。”
“不管結果如何,高考結束后我們一起慶祝吧。”她說。
“好,一言為定。”
那一晚回家,我翻開書本,卻怎么也看不進去。心里只想著她的話——高考后的路還很長。那時的我天真地以為,這是她給我的希望。
02
高考那天,天氣出奇地好。陽光明媚,但不刺眼,微風吹過,帶走了初夏的悶熱。
第一場考試結束后,我在考場外遇到了王浩。
“感覺怎么樣?”王浩問。
“一般,數學有兩道大題沒做完。”我有些失落。
“沒事,還有語文和英語,你英語不是進步了嗎?”
我點點頭,看見不遠處的雨晴被一群人圍著,她笑得很開心,看起來考得不錯。我想上前打招呼,但最終還是沒有邁出那一步。
三天的考試結束了,如同一場馬拉松的沖刺。大家都松了一口氣,開始談論著假期計劃和聚會。考試結束當天,我想約雨晴出去慶祝,但當我走到她座位前時,她已經收拾好書包準備離開。
“雨晴,要不要一起去慶祝一下?”我問。
“啊,不好意思啊李明,我已經和趙夢她們約好了。”雨晴歉意地說,“改天吧。”
我看著她和那群成績優秀的同學一起離開教室,心里有些失落。王浩拍了拍我的肩膀:“走吧,我們去打游戲!”
那個暑假,我幾乎沒見到雨晴。班級群里時不時有人曬出聚會的照片,雨晴總是其中的焦點,而我從未收到過邀請。
終于,高考成績公布了。我早早地來到學校,看到大家聚集在公告欄前。雨晴站在人群中,臉上洋溢著喜悅。她考了623分,超出一本線50多分,被北京一所知名大學錄取。
我的成績是502分,差本科線20分。站在人群外,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失落。
班主任劉老師組織了一次畢業聚會。聚會上,考上好大學的同學成了焦點,他們談論著大城市的繁華和憧憬的未來。而我們這些沒考好的學生則默默坐在角落,偶爾附和兩句。
我鼓起勇氣,端著飲料走到雨晴身邊。“恭喜你啊,考得這么好。”
雨晴笑了笑:“謝謝。你呢?”
“差一點點。”我尷尬地說。
“哦,那…挺可惜的。”她說完,就被其他同學叫走了,留下我一個人站在那里。
聚會結束后,我給雨晴發了一條短信:“恭喜你考上理想的大學,以后有機會常聯系。”
過了很久,她才回復:“謝謝,你也加油。”
就這樣,短短七個字,像是一道無形的墻,將我們分隔開來。
我的父母為我的成績傷心了幾天,但很快就開始討論下一步該怎么辦。
“要不要復讀一年?”母親問。
我搖搖頭:“我不想再浪費時間了,我想先工作,積累一些經驗和錢,以后再說。”
父親嘆了口氣:“也好,現在大學生也不少,關鍵還是要有本事。”
就在我準備去省城找工作的前一天,我在火車站遇到了雨晴。她拖著一個大行李箱,準備前往北京。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上前去。
“雨晴,你這是要去學校報到了嗎?”
她抬頭看見是我,明顯愣了一下:“啊,李明啊,是的,提前去看看環境。”
“一路順風。”我說。
“嗯,謝謝。”她看了看手表,“我得去檢票了,拜拜。”
她匆匆離開,連頭都沒回一下。看著她的背影,我突然明白,我們之間真的結束了。不,或許從來就沒有開始過。
03
離開家鄉的第一年,我在省城一家電子產品維修店當學徒。每天從早上八點工作到晚上十點,工資不高,但我學到了很多實用技術。晚上回到出租屋,我會在網上自學編程和電子技術,常常學到凌晨。
老板姓張,是個四十多歲的技術好手,看我勤奮,對我格外照顧。他總說:“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數只想著玩手機,肯學技術的不多了。”
一年后,那家店面臨倒閉,張老板決定回老家。臨走前,他給了我一部新型智能手機:“好好研究這個,這玩意兒以后會火的。”
他的話點醒了我。智能手機剛剛興起,市場潛力巨大。我開始專門學習手機維修技術,同時關注這個行業的發展。
第二年,我存夠了錢,專門去了廣州學習了三個月的手機維修高級課程。回到省城后,我找到了一家專門維修高端手機的店鋪,工資幾乎翻了一倍。
那段時間,我偶爾會在班級群里看到雨晴發的照片。她在北京的生活看起來光鮮亮麗,參加各種活動,認識了很多新朋友。而我的朋友圈則是手機零件和電路板。
王浩有一次給我打電話:“李明,聽說雨晴在大學里混得不錯啊,還參加了校園選美,拿了獎呢。”
“哦,挺好的。”我漫不經心地回答。
“不過聽班上同學說,她學習成績一般,好像挺愛玩的。”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吧。”我說。
第三年,我回到家鄉,用積蓄開了一家小小的手機維修店。開業第一個月只有十幾個客戶,我幾乎要堅持不下去了。但慢慢地,因為技術好,價格公道,口碑傳開了,生意逐漸好轉。
店鋪旁邊是一家奶茶店,老板娘小梅經常來我這里修手機。她人很熱情,總是關心我的生意。
“李老板,你這么年輕就開店,真厲害。”小梅有一次說。
“哪里,小本生意而已。”我笑著回答。
“看你整天忙,也不談戀愛啊?”
“沒時間,等事業穩定了再說吧。”
事實上,我的心里始終有個結,自從高考失利后,我總覺得自己還不夠格,不足以去追求什么。
第四年,在一次修理客戶手機時,我發現了二手翻新手機的商機。很多人想換新手機,舊手機其實只需要簡單維修和翻新就能繼續使用。我開始從客戶那里收購舊手機,翻新后在網上銷售,利潤比單純維修要高得多。
那時,電商正在興起,我開了一個網店,專門銷售翻新手機和配件。沒想到,網店的銷量遠超實體店,我開始把重心轉向線上業務。
一天,王浩來我店里,看到我正在處理網店的訂單,驚訝地說:“沒想到你還挺有經商頭腦的嘛!”
“活著嘛,總要想辦法。”我笑著說。
“對了,你知道雨晴回來了嗎?”王浩突然說。
我的手頓了一下:“回來了?”
“嗯,聽說是在北京找工作不順利,被裁員了,回家鄉發展。不過據說她在大學里談了個男朋友,家里挺有錢的。”
我點點頭,沒有多說什么,但心里泛起了一絲波瀾。
第五年,我的電商業務已經發展到需要租一個小倉庫的規模。我雇了兩個員工負責發貨和客服,自己則專注于產品的采購和翻新技術的提升。同時,我開始接觸手機軟件開發,發現了一個新的商機——專為小商家定制的簡易進銷存APP。
就在我準備擴大經營規模時,我在商場里偶遇了陳雨晴。
04
春天的商場人來人往。我正在為新店選址看鋪面,轉角處撞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陳雨晴坐在咖啡廳里,面前攤開一份報紙的招聘版,神情疲憊。五年沒見,她變了不少,少了學生時代的青澀,多了都市女性的成熟,但眉宇間透著一絲焦慮。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走了過去:“雨晴?”
她抬起頭,先是一愣,隨后驚訝地睜大了眼睛:“李明?真的是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