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上海灘最后一個名媛,嫁給林則徐后人,結果,他卻在婚內愛上一個寡婦。
1909 年,郭婉瑩出生于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個富商家庭。6 歲那年,父親郭標因孫中山先生的盛情邀約,毅然決然地舉家歸國。
眼看著女兒到了適婚的年紀,家人直接安排她與一位世交的富家子弟訂下婚約。然而,一次偶然間關于美國玻璃絲襪的交談,讓她敏銳地察覺到兩人在精神層面的巨大差異。
未婚夫一句 “這襪子真結實,穿一年都不壞”,令郭婉瑩深感無法與一個只關注物質實用性,而對生活情趣毫無感知的人共度一生。于是,她果斷地解除了婚約。之后,她憑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成為了燕京大學心理學系的一名學生。
郭婉瑩在學習上很有主見,在愛情上也是如此,經過千挑萬選,她喜歡上吳毓驤。吳毓驤出身于福州林則徐家族,不過,此時的家族已不復往日的輝煌,家境趨于清寒。
幸而他自己足夠爭氣,19 歲時,吳毓驤成功考取了庚子賠款的公費留學資格,前往清華大學留美預備部學習,隨后又遠渡重洋,赴美麻省理工學院深造,主修電機工程,輔修工商管理。留學歸來后,他與郭婉瑩迅速墜入愛河,并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婚后不久,吳毓驤風流的本性逐漸顯現,他與一位年輕的寡婦產生了情愫,而這位寡婦恰好還是郭婉瑩家的舊相識。得知此事后,郭婉瑩并未驚慌失措,在朋友的陪伴下,她冷靜地前往寡婦家中,將丈夫帶回了家。
經歷丈夫出軌風波后,郭婉瑩直接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出資,在繁華熱鬧的商業街開了一家獨具特色的服裝店。從店面裝修風格的確定,到服裝陳列方式的構思,她都親力親為。店里的服裝一經推出,便迅速受到眾多名媛淑女的青睞,生意異常紅火。然而,好景不長,社會陷入動蕩不安,人們的消費能力急劇下降,服裝店的生意一落千丈,最終難以為繼,只能無奈歇業。
與此同時,吳毓驤在事業上也遭遇了滑鐵盧。他接連投資的多個項目均以失敗告終,不僅賠光了所有積蓄,還陷入了賭博的泥沼無法自拔。郭家的產業也因戰爭遭受重創,經濟狀況急轉直下。為了維持家庭的基本生計,郭婉瑩不得不放下曾經富家千金的身段,回到娘家四處托人尋找工作。
她不辭辛勞地從事著各種繁瑣的工作,不管是在工廠里從事簡單的手工勞作,還是在店鋪中幫忙打理雜務,她都毫無怨言。戰后,吳毓驤通過海外親戚的關系,在一家公司謀得一份職位。他憑借自己扎實的學識和出色的能力,逐漸在公司站穩腳跟。之后,他又瞅準時機,開辦了自己的貿易公司。經過一番艱苦努力,家庭的經濟狀況才慢慢有所好轉。
1957 年,毓驤鋃鐺入獄。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不僅讓家庭失去了主要的經濟來源,還背負上了高達 14 萬的巨額債務。郭婉瑩無奈之下,只能帶著年幼的孩子,從寬敞舒適的豪宅搬到了僅有 7 平米的狹小逼仄的屋子。為了償還債務,她忍痛變賣了家中的金銀首飾、珍貴字畫等值錢物品。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郭婉瑩被下放到農村農場進行勞改。她每天都要從事喂豬、種地、拌水泥等繁重的體力勞動。不過,她并沒有因此絕望,而是苦中作樂,穿著旗袍刷馬桶,腳蹬皮鞋在菜市場賣咸鴨蛋,
特殊時代結束后,郭婉瑩開始在學校教授英語。在這段時間里,她結識了汪孟立,兩人情投意合,攜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不久后汪孟立因病離世,郭婉瑩再次陷入了孤獨之中。但她并未因此而消沉,而是繼續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并成為了當地頗有名氣的英語教師。
1998 年,郭婉瑩安詳地離開了人世,遵照她的遺愿,她的遺體被捐獻給了醫學事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