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7日,國共兩軍上百萬大軍參加的淮海戰役已經開始了1天時間,原本駐扎魯南地區的解放軍華東野戰軍40余萬人大舉南下,并首先與山東、江蘇兩省交界的國民黨軍第3綏靖區部隊交上了火,該綏靖區僅3萬余兵力,裝備水平差,根本無力阻擋,因此全軍上下人心惶惶,不少人都籌劃著臨陣倒戈起義。
副司令即將率部起義
盡管綏靖區司令官馮治安對蔣介石政權還抱有幻想,不愿改弦易轍,但他長期養尊處優,躲在后方徐州城內,部隊的指揮權逐漸落入負責前敵總指揮的副司令官何基灃手中。何基灃早在全面抗戰時期就秘密前往延安訪問,并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他的帶領下,第3綏靖區的起義工作一直在緊鑼密鼓進行。
3綏區部隊系西北軍雜牌改編,何基灃早在北洋軍閥時期就追隨西北軍領袖馮玉祥,一路從連長晉升到綏靖區副司令,無論軍閥混戰還是全面抗戰時期,他都戰功赫赫,因此在軍中頗有威望,不少軍官都愿意追隨其左右,共同倒戈起義。但作為一支雜牌部隊,他們內部還安插有不少特務,這些人與西北軍并無瓜葛,也很難被策反。
綏靖區通訊全部被特務掌握
更要命的是,第3綏靖區配備的無線電報、有線電話等現代化通訊工具,全部被這些特務掌握,涉及多個部門上百人,其中不少人可以將信息直接報送徐州“剿總”甚至南京國防部。一旦其中有人發現了起義的秘密并向上報告,駐扎徐州城內的2個中央軍野戰兵團就會立即猛撲上來,將第3綏靖區一口吃掉。
起義在即,必須確保大局穩定,不能大動干戈將上百特務斬盡殺絕,那就只有盡力爭取一途。為此,何基灃在11月7日晚主動約見了前線指揮所主管通信工作的第四處通信組長樊云門,他雖然僅僅是中校軍銜,職務也低,卻是司令官馮治安的河北同鄉,還掌管著全軍的通信聯絡,是個讓許多人側目而視的角色。
主動談話后通信組長去而復返
何基灃事前經過反復分析,認為樊云門雖然是馮治安的親信,但他也是個聰明人,在當前大兵壓境的緊張形勢下,不會不考慮自己的前途和出路。因此,何基灃開門見山,直接以指揮官的身份下達指示:部隊將要有大的行動。現在給你一個任務,對你的通信聯絡部門要嚴密控制。電話電臺要適當封鎖。凡是不利于行動的,該控制的控制,該管制的管制,該處理的處理。不要含糊。希望你把這件事盡快搞好,向我報告。
當然,考慮到樊云門和馮治安的關系,對“起義”二字何基灃始終閉口不談。好在樊是個明白人,并沒有過多啰嗦,直接立正敬禮,隨即辭去。很快,他就再次登門拜訪,并報告說:“副總座交辦的事,已經辦好了。真不容易!這些小子們有的還不老實,想反抗,都被我綁起來了,請示副總座如何發落?”
電臺都被看管,電話也被切斷
原來,樊云門離開那一刻就做出了正確選擇,他返回后立即召集通訊營長等人,部署兵力將電訊部門中的82名工作人員和6部電臺全部看管起來;同時,軍中所有電話線也都被切斷,僅保留何基灃通話的線路。如此一來,沒有何基灃點頭,第3綏靖區各作戰部隊再也無法與任何人和任何部門聯絡。
何基灃沒有想到原來很棘手的通訊問題,會解決得如此順利,如此干凈利索,不費一槍一彈就全部控制,因此心中十分高興,但為了避免節外生枝,他還是特意交代樊云門對所有人員既要看押好,生活上也不要苛待,要多關心,多教育爭取,歡迎他們參加起義。
起義的三綏區官兵
11月8日,第3綏靖區2個軍在何基灃等人率領下成功起義,樊云門也因為當初的正確抉擇獲得新生,后來擔任了華東野戰軍第34軍后勤部長等職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