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亞峰會召開已近兩年,企業“出海”生態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涌現出越來越多的“鏈式出?!卑咐?,以產業上下游組團、本地化生態整合與技術標準輸出等為主要表現特征。
相較于“單打獨斗”,“鏈式出?!眱瀯萃怀?/strong>,能夠有效降低出海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強抗風險能力、加速本土化市場融入進程、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等。
在全球化退潮與區域化合作不斷加深的今天,彰顯中國企業智慧的"鏈式出海"無疑值得關注。
陜西是中國向西開放“門戶”,被視為企業“鏈式出?!敝衼喌膽鹇约Y地。
鎬京筆記&《中亞觀察》梳理出10大陜企“鏈式出?!卑咐?,從工程機械到新型建材,從能源裝備到現代農業……可以看到,在這場轉型升級浪潮中,"國資龍頭領航+民企集群護航"的雁陣模式正蔚然成型。
01
·愛菊糧油·
跨國閉環+農業共生
鏈式特征:
構建"境外種植-跨境運輸-國內加工-全球銷售"全產業鏈閉環,通過訂單農業合作社實現本地化共生,以中歐班列雙向循環和文化IP輸出破解跨境協同難題。
鏈式方式:
市場壁壘高企,本地人排斥外來企業,文化隔閡難消……愛菊集團的鏈式出海方案似乎能夠為之提供一個解決樣本。
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是成立于1934年的老字號糧油企業,現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其創新打造的“三位一體”跨國供應鏈體系,以哈薩克斯坦北哈州種植基地、新疆阿拉山口加工中轉站、西安國際港務區深加工中心為核心,構建了“境外種植—跨境運輸—國內加工—全球銷售”的產業鏈閉環。
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原料運輸時間大幅縮短,返程班列則將面粉、食用油等深加工產品返銷中亞及歐洲,形成高效低成本的“雙向循環”,顯著增強供應鏈韌性。
其創新之處在于深度本地化融合。集團在哈推廣“訂單農業合作社”,采取“訂單農業、訂單收購”方式,實施“種子研發、種植、管理、收割、收購、存儲”一條龍運營策略,既保障了原料穩定供應,又帶動當地農業現代化升級,創造近千就業崗位,實現多方利益共享。
同時,依托絲路菊花節、農耕文化體驗等農文旅項目,以“絲路”IP強化品牌國際影響力,將技術輸出與文化傳播融合,成為“一帶一路”農業合作的標桿典范。
這一模式不僅破解了跨境糧食產業鏈協同難題,更以“安全可控、互利共贏”為中國企業全球化提供了可復制的創新路徑。
02
·陜鼓集團·
綠色技術生態圈
鏈式特征:
以"1+7"系統解決方案實現從設備輸出到生態共建,通過海外研發中心推動綠色技術本土化,形成研發-制造-服務-運營全鏈條閉環。
鏈式方式:
將一個設備從出口到培訓、再到服務的輸出不難,而繼續做到創新共研、屬地深耕、生態聯動等鏈式延伸,則需要企業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強大的本地化運營能力,以及構建區域產業協同生態的戰略視野。
陜鼓集團憑借領先的綠色技術和定制化解決方案,從能源高效利用、低碳技術革新到產業協同升級,全方位賦能中亞地區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踐行者,陜鼓聚焦中亞鋼鐵、有色、煉油等關鍵領域,通過提供高效節能的大型壓縮機組和定制化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助力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用戶提升產能與能效,
同時,通過“1+7”智慧綠色系統解決方案,以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為圓心,整合設備、EPC、服務、運營、產業增值鏈、智能化、金融七大增值服務,構建了覆蓋研發、制造、服務、運營的全鏈條閉環。
陜鼓注重技術協同與本土化合作,通過設立海外研發中心整合全球資源,將綠色低碳技術融入中亞項目,推動當地工業減碳增效。
目前累計提供11臺(套)大型壓縮機組,并以專業團隊確保設備長期穩定運行,疫情期間仍逆行完成哈薩克斯坦化工項目檢修服務,獲哈方用戶“對中國裝備的高度評價”。并作為省級服務貿易示范企業,帶動陜西企業共建“海外陜西”品牌,展現了鏈式出海的技術輸出、本地化服務與綠色協同優勢。
03
·陜西重汽·
定制化產業鏈平移
鏈式特征:
"一國一車"精準定制+KD工廠本地生產,依托物流效率與配套企業抱團,實現研發-制造-服務全鏈條屬地化復制。
鏈式方式:
能夠深入中亞各國量身定制本土化運營策略,并能將配套產業和政府優惠政策都帶過去,陜汽是少有的一個。
依托“一帶一路”倡議,陜汽在中亞五國構建了高度適配的本地化生產網絡,如在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家設立KD工廠和區域服務中心,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提升市場響應速度。
更突出的是其“一國一車”定制化模式,針對不同國家的需求精準開發產品,例如為哈薩克斯坦的長途物流定制牽引車、為塔吉克斯坦的基建項目提供自卸車。
在物流效率上,陜汽新疆公司依托連霍公路及中歐班列,實現“上午發貨下午送達霍爾果斯口岸”的高效交付,組裝速度最快可達7分鐘一輛車,極大縮短交付周期。
同時,搭乘陜汽“出?!边@艘大船,漢德車橋、法士特變速器等配套企業“抱團出海”,2024年出口量分別增長12%和超3億美元,形成從研發到服務的全鏈條支撐。
此外,陜西重卡能夠成為中亞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中國重卡品牌,離不開西安稅務部門的強力扶持,其通過“一企一策”的出口退稅政策支持,進一步強化資金流動效率。
通過技術適配、服務網絡覆蓋及政策協同,陜汽不僅鞏固了中亞市場的龍頭地位,更以“中國制造”的高質量形象推動全球商用車產業鏈升級,成為區域合作與產業國際化的典范。
04
·陜西建工·
基建生態裂變
鏈式特征:
以標志性工程為支點,延伸"建造+貿易+投融資"復合鏈條,整合設計-采購-運營全環節,帶動建材、礦產等關聯產業出海。
鏈式方式:
通過基建建設出海,帶動設備、技術、運營等產業鏈上下游出海。陜西建工集團打造的健康可持續的海外業務生態體系堪稱典范。
陜建控股集團自2014年進入中亞市場,充分發揮集建造、投資、運營于一體的國際一流現代化綜合建筑服務商的優勢,以強基建、擴貿易為抓手,精準延鏈補鏈強鏈,推動海外市場“建筑+貿易+投融資帶動”一體化發展。
集團在中亞承建了多項標志性工程,如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的吉爾吉斯斯坦奧什醫院項目,不僅改善了當地醫療條件,還通過烏茲別克斯坦布斯坦渠道修復、塔吉克斯坦道路升級等民生工程,有效提升區域基礎設施水平,促進民心相通。
同時,陜建以工程總承包模式整合勘察、設計、咨詢、采購、建造及運營維護全鏈條,并延伸至礦產開發、礦產貿易、地產開發、建材制造銷售、跨境物流等。
這一鏈式出海戰略不僅提升了“華山國際”品牌影響力,更通過技術輸出、就業創造和社會公益,深化了中國與中亞的經貿紐帶,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典范。
05
·隆基綠能·
綠能雙鏈融合
鏈式特征:
"光伏+綠氫"雙技術鏈疊加中歐班列物流鏈,通過本土化項目示范與技術培訓,構建清潔能源綜合解決方案輸出體系。
鏈式方式:
從光伏到綠氫,隆基綠能是打造“一帶一路”綠色能源鏈式出海的標桿。
首先,隆基憑借高效光伏組件技術優勢,在中亞重點項目中實現突破,例如烏茲別克斯坦1GW光伏項目采用最新Hi-MO7組件,組件效率達22.5%,特別適配當地高溫、高反射的荒漠環境,顯著提升發電增益和長期收益保障。
其次,隆基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構建高效物流體系,加速組件出口,2023年僅烏茲別克斯坦項目便發運20MW組件,計劃完成3000個集裝箱運輸,凸顯供應鏈整合能力。
此外,隆基不僅提供硬件設備,還通過綠氫項目延伸產業鏈,如與ACWA Power合作的中亞綠氫項目,推動當地從綠電到綠氨的能源轉型,形成“光伏+氫能”的綜合解決方案。
在本地化方面,隆基積極參與政府主導項目(如稅務局大樓、大學光伏工程),設立辦事處并培訓本土人才,強化與中亞國家的技術協同與社會信任。
面對全球貿易壁壘,隆基以中亞為新興市場支點,分散單一市場風險,助力其電網升級與碳中和進程,彰顯中國企業在全球能源轉型中的引領作用。
06
·楊凌農業·
農業科技全鏈賦能
鏈式特征:
品種輸出-技術培訓-智能裝備-冷鏈貿易四維聯動,形成從土壤到市場的農業科技生態閉環,實現"軟硬實力"雙向滲透。
鏈式方式:
既有品種輸出又有技術賦能、既有供應鏈建設又有市場拓展,以楊凌現代農業國際合作集團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出海企業,以農業科技為紐帶,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
公司依托上合組織農業基地平臺,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建成多個境外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推廣中國優質品種與先進技術。
例如,向烏茲別克斯坦出口“青砧”蘋果種苗并配套無支架矮化密植技術,帶動當地蘋果產業升級,產量顯著提升;同時引入智能水肥一體化設備,使棉花種植節水50%、增產50%,實現了資源高效利用。
在貿易層面,公司通過冷鏈物流、跨境供應鏈體系,保障了陜西獼猴桃、蘋果等農產品高效出口至中亞地區,2025年簽訂的上萬噸水果出口合同進一步拓展了市場。
同時,公司注重“軟實力”輸出,聯合高校開展農業人才培養,為當地提供技術培訓,并搭建產銷平臺,促進雙向貿易。
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陜西農業的國際競爭力,也為中亞國家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經驗”,實現了農業技術普惠與經貿共贏的雙重目標。
07
·陜煤集團·
能源價值鏈重構
鏈式特征:
煉化-銷售-出口垂直整合,配套智能裝備技術輸出,通過本土化運營改革實現能源開發與產業協同的深度綁定。
鏈式方式:
陜煤集團鏈式出海到中亞的亮點體現在其全產業鏈布局、技術創新驅動及本土化融合的戰略實踐中。
陜煤的吉爾吉斯斯坦中大石油80萬噸/年煉油項目作為該國最大的外商投資項目,不僅覆蓋當地30%的成品油市場,還通過配套建設的37座加油站和出口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的渠道,構建了“煉化-銷售-出口”一體化鏈條,帶動物流、農業等產業發展,并創造超千個就業崗位,成為中吉合作的標志性工程。
其次,陜煤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表現突出,其重裝集團憑借智能化采煤機、無人駕駛瀝青攤鋪機、5G遠程控制塔式起重機等差異化技術產品,成功打入中亞市場,彰顯“中國智造”的國際競爭力。
在運營層面,陜煤注重本土化策略,通過降薪改革優化管理結構、引入當地居民合作降低運營成本,并開展技術培訓強化屬地化人才儲備,既提升效率又深化民心相通。
這種以重大項目為支點、技術賦能為引擎、全產業鏈協同的出海模式,大大深化了與中亞國家的能源與基建合作。
08
·祥盛實業·
產業生態嵌套
鏈式特征:
以水泥為原點延伸建筑-地產-礦山-酒店多業態,通過國內外資源聯動與社會責任投入,構建屬地化產業生態網絡。
鏈式方式:
通過多元化產業布局與本地化深耕實現互利共贏,陜西祥盛實業集團彰顯了一個從小縣城出來的國際企業擔當。
該集團以水泥產業為切入點,自2018年起在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干納州投資建設“費爾干納亞新建材有限公司”,目前累計投資2億美元,先后建成水泥生產線兩條,年產水泥200萬噸,提供勞務輸出和就業崗位600多個,顯著提升了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利用效率。
其業務模式突破單一產業限制,延伸至建筑工程、房地產開發、礦山開采及酒店經營等領域,形成“建材生產—工程建設—綜合服務”的產業鏈閉環,例如通過海外子公司投資西安西灃國際項目,引入高端酒店品牌瑞吉,實現國內外資源聯動。
此外,祥盛集團注重社會責任,通過捐贈水泥救災、扶貧捐款等行動深化與當地社區的聯系,成為中亞民眾“靠得住”的合作伙伴。
這種以產業為紐帶、以本土化為根基、以社會責任為支撐的鏈式出海模式,不僅推動了企業國際化進程,也為中國與中亞的經貿合作提供了可復制的范例。
09
·陜西有色·
資源雙向循環
鏈式特征:
勘探-開發-技術輸出鏈條與綠色礦山理念結合,形成"陜西技術+中亞資源"的跨境資源協同開發模式。
鏈式方式:
陜西有色集團以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為支點,通過設立首個海外分支機構——中亞礦產資源開發代表處及中亞礦產資源公司,構建了集資源勘探、開發、并購、技術合作與商務協調于一體的全鏈條布局,展現了國企國際化發展的前瞻性與系統性。
其選擇哈薩克斯坦作為首站,不僅因其作為“一帶一路”首倡之地的區位優勢,更依托中國—中亞西安峰會的合作共識,精準鎖定中亞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強化戰略資源儲備,并通過委托西北有色地礦集團的專業化運營,將陜西在礦產勘探開發領域的技術與管理優勢輻射至中亞,形成“技術輸出+資源輸入”的雙向協同。
同時,該集團注重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強調智能化礦山建設與低碳技術應用,推動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平衡,體現中國企業在海外布局中的責任擔當。
此外,通過整合中亞五國資源網絡,搭建品牌宣介、信息聯絡及保障支撐平臺,陜西有色集團不僅深化了中哈合作,還為后續拓展至烏茲別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奠定了堅實基礎。
10
·延長石油·
能源跨界協同
鏈式特征:
油氣主業與非能產品(輪胎/光伏料)雙軌出海,依托能源通道優勢實現物流鏈與產業鏈的跨領域共振。
鏈式方式:
延長石油作為能源企業,在2024年全年油氣當量產量突破2000萬噸大關,產能提升的同時,積極拓展中亞市場,通過設立中亞辦事處、開行首趟中歐班列“延長產品專列”等舉措,將輪胎、玻纖、EVA光伏料、高透聚丙烯等多元化產品出口至中亞地區,其中輪胎出口量同比增長25.7%,玻纖出口額增長48.66%,展現了其產品競爭力和市場滲透力。
這一布局不僅依托中亞作為“一帶一路”核心走廊的地理優勢,還結合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資源稟賦與產業升級需求,例如烏茲別克斯坦在紡織、現代農業等領域的戰略規劃與延長石油的化工產品形成互補。
同時,延長石油通過中歐班列強化物流效率,既保障了能源運輸通道的穩定性,又推動了非能源領域的技術合作與貿易增長,體現了從單一能源出口向全產業鏈協同的轉型升級。
這一鏈式出海模式不僅助力企業實現“擴油增氣”目標,更通過產能輸出、技術共享和本地化合作,為中亞國家帶來就業與稅收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