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里森敢死隊》
懂得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的心聲,學會調整,遇見困難了,多想想,沒什么大不了;遇見喜事了,也別太放在心上,因為那只是一瞬間。懂得,一生中,名利只是過眼云煙,擁有再多,不如有份好心情。盡管隊員們都是罪犯出身,但他們的英勇表現卻讓人信服。他們常常抱怨任務艱巨,偶爾也有小偷小摸,甚至關鍵時刻撒手離去,但這些缺點反而使情節更加真實可信,也讓觀眾更加容易產生共鳴。
2、《血疑》
相良英治是萬惡之首,感情渣和工作能力差只會玩弄權術的垃圾男 頭一次覺得國語配音不錯 第七集開始敏江媽媽換演員,渡邊美佐子后不如前六集的八千草薰演得好 以前總說韓劇里情侶白血病車禍狗血,原來白血病起源在這,醫療背景還算比較合理。
3、《阿信》
小的時候看還不懂什么,現在看得好感動,看到第六集眼淚止不住的流,小阿信真的好懂事,看完覺得以后遇到什么困難都能堅強起來,挺過去,看看阿信,沒有什么是挺不過去的。阿信從童工到商業強人,一生坎坷,其堅韌善良如微光,展女性成長力量,感人至深。
4、《黑名單上的人》
在制作和調度上確實十分粗糙,但是在情節橋段的組織、戰爭中的危機情況以及真實人性的書寫上,比現在的很多國產抗戰劇都高出不少段位,幾乎算是諜戰題材影視劇的先驅了。黑名單上的人,死亡檔案,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除了時代造成的拍攝技術之外,其他都堪稱經典。
5、《女奴》
電視劇中的音樂與攝影藝術達到了極高的水準,它們如同魔法般賦予故事以非凡的生命力,讓每一幕都深刻鐫刻于觀眾心間,難以忘懷。不知道是不是引進的第一部巴西的片子,女奴伊佐拉很有名。當年可能是從沒看過這類片,很有名。現在看來,有點狗血。
6、《神探亨特》
作為一名老北京感到深深的共情:這就是二三十年前真實的北京、真實的海淀、真實的雙榆樹、真實的社會百態、真實的警察與小偷,還有熱心的居委會大媽和愛湊熱鬧愛管閑事的街坊鄰居……看著好親切。雖然作為電影沒有特別好,但隨著時間經過變成了微博黃金時代的留影。
7、《成長的煩惱》
很多人美劇啟蒙是老友記,我的是這個。又想起來丟失的碟包里全套的成長的煩惱dvd了,我現在的觀影原則是必須看原聲,但這個看的是中配,配音好像和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一個班底。四五歲還是一個必須看中配的年紀,長大了看原聲反而覺得陌生,現在還能想到爸爸穩重的聲音、哥哥裝裝的聲音、弟弟賴賴唧唧的聲音,和刻進dna的主題曲。
8、《姿三四郎》
當年能引進這部劇,不知道對國人的思想有過怎樣的沖擊。這部劇明線是姿三四郎的成長及柔術由術入道,暗線則由日本的明治維新影射戰后的和平崛起。這里的“術”和“道”之別,不僅僅是對柔術。日本對擂臺賽與洋人決斗也有著天然興趣,但這部劇對這樣的決斗的理解已經超出了東亞另一國一大截,這是今天回看此劇良可嘆息的。
9、《排球女將》
看的熱血沸騰,有女主的毅力應該什么事都可以成功吧!音樂好聽、演員各有特色… 日劇真的很愛把結局放在修復親情上,好好的勵志劇也這樣。暴露年齡系列的劇,有多少人看過這部劇呀!這部劇是我看的第一部日劇,也是第一部有關體育項目的電視劇。
10、《大西洋底來的人》
放在那個年代挺新奇的,就是看到后面感覺單集之間有點割裂,有的劇集借鑒了文學作品沒啥創意,有的反派反復出現也不知道結局,伊麗莎白最后兩集莫名隱身了,馬克到底為什么能在水里呼吸、身世如何也不知道。英俊的肌肉(幾乎全)裸男+奇幻海底+打斗,嚯當年誰見過那個,給彼時幼小的我不小的震撼。
當年國內引進最成功的10部電視劇,你還記得幾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