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薹一斤三塊,頭上的那截“帽子”就占了三分之一。很多人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順手掐掉那一段丟了,覺得老、不好炒、不好看。其實,那一段才是最嫩、最香、最有味的地方。
春天的新蒜薹,帽子脆得能掐響,炒菜、攤餅、剁餡樣樣都能用。別看它不起眼,只要方法對,不光不浪費,還能多出一道好菜。
蒜薹整根都是寶,最怕的是不懂吃。把常被扔掉的那一段用好了,廚房里的細節,也能多點講究。
“丟掉的三分之一”,其實最有滋味
一根蒜薹從根到頂,大致可以分三段:底部略粗、筋多,中段脆嫩適炒,頂端就是所謂的“蒜薹帽”。這一段通常帶著一個小小的尖頭,看起來顏色更深、表皮略細,口感上也略有差別。
有人覺得它咬不動,是因為整段和中段混炒,火候沒掌握好,影響了口感。
正確做法,是將“帽子”部分單獨處理,細的切碎做餅,粗的分段炒蛋,香味濃郁又不沖。
尤其在春天新鮮蒜薹剛上市的時候,這段綠帽子其實是最鮮嫩的,掐一下能聽到“咔嚓”脆響。
菜市場的老主顧懂得挑,買回去后會把蒜薹平鋪案板上,一根根順著段位掐開,專門將帽子收出來,留作單炒或拌餡。
這樣炒出來的菜不光嫩,還能保持顏色清爽,搭配葷素皆宜,不出水、不變色,實打實是一段被忽視的“寶料”。
蒜薹帽三種做法,樣樣能上桌
第一種,切碎攤餅。
選嫩一點的帽子段,用手掐斷,清洗干凈,切成米粒大小,加一個雞蛋、一勺面粉、少許鹽,攪成面糊。鍋底刷油,把面糊攤薄,開小火慢煎,兩面煎成金黃色,切塊裝盤。這種餅帶著淡淡蒜香,口感微脆,適合做早飯,配粥剛剛好。
第二種,配肉快炒。
帽子段里略粗的部分,去掉外層皮筋,斜切成小段,搭配雞蛋、臘肉、豆干都適合。鍋里熱油直接下菜,不需爆鍋,快炒兩分鐘,加點鹽出鍋。注意火候,炒久了會出水,影響口感。只要炒得快、炒得勻,這段帽子反而比莖更入味。
第三種,剁餡包餃子。
將帽子細段切末,和豬肉、蝦仁、雞蛋一起調餡。這部分蒜香濃但不嗆口,拌出的餡味道柔和,比單用蒜苗或韭菜要淡雅一些,適合老年人或不吃重口味的家庭。做出來的餃子皮不發綠,咬開還帶點汁水,是不少農村主婦過年做混合菜餡時的“點睛之料”。
這三種做法,原料簡單,調味不多,就靠蒜薹自身的香氣撐味。用得好,一小把帽子段就能做出一頓飯的主菜,既節省又不浪費。
春天的蒜薹最嫩,蒜薹帽千萬別扔
蒜薹一年四季都有,但春季最嫩、最脆,尤其是剛剛抽薹那一波,顏色綠、筋少、水分足,帽子部分更是清香撲鼻。
到了夏天以后,蒜薹開始纖維化,這時候的帽子口感才會偏老,不適合直接吃。
所以很多人誤解說帽子不好吃,往往是買的不是時候。春天菜市場剛上市的新蒜薹,最適合分段吃。中段清炒,帽子打餅或搭配炒菜,底部則可用來煮湯或剁末下鍋增香,一根蒜薹三種用法,不落一點。
而且,蒜薹帽耐儲存。如果買回家暫時不吃,可以把整把蒜薹立著放在水盆里,水淺淺浸住根部,放在陰涼處,帽子部分依然可以保持清脆兩三天不蔫。
如果不想濕放,也可用濕毛巾包住帽子部分,套進保鮮袋,冷藏一兩天也不影響口感。
農村很多人知道一個竅門,蒜薹帽別急著處理,先把整根掛在廚房陰涼通風處,等到做飯前再分段,這樣炒出來的帽子段顏色更青,味道更足。這個習慣現在在城市里少見,但對講究口感的人來說,細節就藏在這種慢慢來的處理上。
結語
一根蒜薹,從頭吃到尾,并不只是個說法。帽子段雖不顯眼,卻是整根里最有香氣、最容易做出新花樣的部分。只要不急著扔、不怕麻煩,蒜薹帽不僅能省錢,更能添菜。
現在正是蒜薹鮮嫩的時節,做菜的時候不妨多留心那段常被忽略的“帽子”。
用心搭配一下,炒個蛋、攤個餅、拌個餡,不僅不浪費,還能讓人吃出小時候家里的味道。
把原本當作廢料的帽子段用好,不就是過日子里那點講究嗎?下回買蒜薹,記得別再順手扔了那一段綠尖尖。真的,可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