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春夏之交,是一年里濕氣偏重的時期,人體易受濕邪侵襲,也是健脾祛濕的黃金時期。
脾胃作為氣血生化中樞,負責把吃進去的飲食轉化成營養,一年四季供養著心肝肺腎。
每個季節的最后十八天,由脾來負責季節的轉換。
所以我們要把握好這個關鍵時機祛濕健脾,尤其是脾虛、痰濕重的人!
今天,邀請到廣州公立三甲醫院,脾胃專家唐永祥,分享一個健脾祛濕食療方,幫助大家更好的清一清身體里的痰濕垃圾!
大家先幫忙點贊、轉發、關注!
谷雨期間脾胃功能會變強,胃口變好是好事,但千萬別暴飲暴食。吃太多增加脾胃負擔,消化不動的東西,會變成痰濕垃圾,讓你長胖。
1、這幾類食物要控制
甜膩的奶茶蛋糕、寒涼的冷飲刺身、油膩的燒烤炸物,以及酒類等黏膩食物,最易滋生濕氣要少吃。
2、多吃這些祛濕好物
冬瓜、玉米、紅豆、薏米、山藥、茯苓這些健脾的可以經常吃,祛濕還能養脾胃。
3、調料用好也能祛濕
做菜時適當撒點姜、蔥、蒜、花椒、辣椒、砂仁、豆蔻等香辛料,不光提味,還能幫著疏通氣血,把纏在身體里的濕氣趕出去。
這里分享一個食療方——四神祛濕粥。
【原料】茯苓15克、山藥20克、炒薏米15克、芡實10克、帶芯蓮子8顆、大米50克
【制作】藥材泡30分鐘后加800ml水,大火煮開調小火慢熬40分鐘,米煮軟后關火燜10分鐘。
【功效】
茯苓:利水滲濕,促進小便排濕
山藥:補脾養胃,修復消化功能
炒薏米:健脾止瀉,改善大便溏稀
芡實:固腎攝精,防止營養流失
帶芯蓮子:清心火助睡眠,緩解春困失眠
真實門診案例分享:
36歲唐女士因長期熬夜應酬,反復發作口腔潰瘍伴咽喉粘痰。
診見舌苔黃膩,舌邊齒痕明顯,手掌潮濕,辨證為濕熱蘊結中焦,脾胃升降失司。
開方:茵陳、佩蘭、茯苓、生甘草。配合早餐四神祛濕粥(去山藥加赤小豆10克)
茵陳清肝膽熱,佩蘭芳香化濁,茯苓健脾利濕,生甘草調和諸藥,四味配伍形成清熱不傷正、利濕不損陰的調理體系,重點疏通中焦濕熱,恢復脾胃升清降濁功能。
調理10天后,舌苔轉薄白,晨起口苦消失,大便成形。繼續鞏固兩周,潰瘍未再復發。
最后提醒:食療方僅作日常輔助調理,不能代替治療。若癥狀反復或加重,想針對性調理好,還需中醫辨證論治,切勿私自用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