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銀行深耕區域經濟,譜寫出一曲現代金融服務的“評彈新聲”。
文/每日財報 林嵐
2024年末,蘇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22.23億元,較上年增長3.01%,實現凈利潤總額63.75億元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0.68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1.10%和10.15%,總資產規模達6938億元,穩居城商行第一梯隊。
蘇州銀行是憑什么常年保持穩健增長的呢?
蘇州園林的疊石理水,既有傳統金融的穩健肌理,又蘊藏科技賦能的時代韻律。當長三角的產業浪潮與數字經濟的星辰大海在此交匯,蘇州銀行這家扎根姑蘇的城商行,堅定落地科創賦能、數字革新、綠色轉型、普惠潤澤、銀發關懷這五篇大文章,深耕區域經濟,譜寫出一曲現代金融服務的“評彈新聲”。
科創賦能:
做新質生產力的“伴飛者”
在蘇州工業園區,當某人工智能初創團隊為研發資金焦灼時,蘇州銀行的“鐵三角”服務團隊已帶著知識產權質押方案叩響大門——這是“1+10+9+N”創新服務網絡的毛細血管在搏動。從總行科創綠色金融部到10家科創人才金融服務中心、9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再到遍布江蘇的N個靈活服務觸點,這張服務網如同精致的蘇繡,既勾勒科創戰略的經緯線,又織密實體服務觸達點。
而全國首創的“小蘇科創力”專屬評價模型,則勾勒出差異化科創服務圖景。它突破傳統財務評估的二維平面,整合權威外部評級、投融資活躍度、知識產權價值圖譜及產業特征分析等要素,為科創企業量身定制"創新基因識別碼"。這套評估模型斬獲了全國銀行業首張數據知識產權證書,可使得客戶經理精準捕捉科創新興企業的獨特光軌。
同時,蘇州銀行精心編織了"GOAI"科創生態圈——聯動投資促進、科技創新等政府職能部門(Goverment),匯聚頂尖學府、科研機構、產業園區與孵化器載體(Origin)的沃土,攜手券商、律所等專業服務機構(Agency),結合創投基金、擔保機構等非銀金融力量(Institution),共筑“金融+”的生態雨林。以蘇州某半導體公司為例,它立志于征戰芯片自主化之役,蘇州銀行在其初創期便以創業扶持資金注入創新火種。伴隨著企業成長,蘇州銀行借力“GOAI”生態圈,持續優化金融護航方案,以金融活水滋養著企業新質生產力的蓬勃生長。
數字革新:
解碼未來的“金融元宇宙”
作為數字人民幣首批試點的前沿陣地,蘇州銀行以本土銀行的擔當,在這場金融科技革命中勇立潮頭。作為2020年便成為全國首家接入流通體系的非運營機構銀行,蘇州銀行為姑蘇大地帶來數字支付的新風。從工資發放到停車繳費,從稅款繳納到食堂餐費,數字人民幣在G端政務、B端企業、C端民生的應用場景全面開花,織就了一張覆蓋千萬用戶的數字金融服務網。
在國際貿易環境面臨挑戰的時刻,蘇州銀行巧妙運用數字化手段幫助外貿企業應對外部沖擊。升級了的“匯智贏”國際結算系統,可以實現方案定制化、業務無紙化、流程線上化、終端自助化,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務體驗,真正實現“各方多贏”。目前,借力“匯智贏”系統,該行已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多家金融機構建立代理行合作,在跨境金融領域突飛猛進。
在托管運營的幕后戰場,蘇州銀行則以數字化為利刃,雕琢出業務新范式。自動化估值平臺實現托管產品100%全流程自動化處理;智能指令處理平臺則借助OCR與NLP技術,完成指令自動分揀、錄入與校驗,將交易結算效率提升60%以上,有效防控80%以上的轉賬風險。憑借這些硬核實力,2024年,蘇州銀行資產托管規模躍過2000億元大關,增速行業領先,并一舉斬獲"資產托管銀行拓撲獎""年度卓越資產托管獎"等六項殊榮,彰顯了數字化創新與風控能力的雙輪驅動。
2024年與移動云的戰略合作,則寫下"央地合作"的精彩注腳。當首個"AI程序員"正式入職,代碼世界迎來智能助手。輔助平臺則讓測試用例生成覆蓋率超90%,準確率達80%,效率提升50%,為研發團隊卸下重擔。而移動AI云電腦的登場,又為傳統PC設備困境帶來破局之道——依托中國移動的算網資源,讓營業廳、辦公室、培訓室的終端用戶,通過多設備隨時接入云端桌面,開啟了"屏幕即入口,辦公無邊界"的便捷新體驗。
綠色轉型:
碳賬戶里的“水墨江南”
蘇州銀行自主研發的綠色金融管理系統,不僅摘得蘇州自貿片區"綠色金融創新獎"的桂冠,更成為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數字引擎。這套智慧系統深耕于數據治理的沃土,搭建起全線上化管理平臺。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其中的綠色資產智能識別功能,能夠將綠色信貸標識細致地嵌入對公信貸全流程,對照監管部門的綠色分類標準,為每一筆信貸資產進行科學且嚴謹的"生態標注",讓金融活水清晰流向真正的綠色領域。
而近日,蘇州銀行成功落地了全省首單新型高效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轉型金融貸款,為行業綠色轉型點燃強勁引擎。此次受惠的,當了解到某特種玻璃企業正致力于生產技術升級以提升能源效率時,蘇州銀行迅速聯動蘇州雙碳產業科技投資公司,為客戶定制融資方案。經過多輪深入調研與高效對接,這筆滿載綠色希望的貸款順利發放,助力企業繪制減碳宏圖——預計到2028年底,單位產品碳排放強度將下降25%。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蘇州銀行于2023年落地的首單碳排放掛鉤項目貸款,堪稱綠色金融與新質生產力結合的典范。在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合作中,蘇州銀行與企業達成創新約定:以每年50萬千瓦時發電量、300噸碳減排量為"綠色標尺",若未達標則次年啟動利率動態調節機制。這種"激勵+約束"的金融設計,既精準解決了企業的資金需求,又引導企業不斷優化運營、提升新能源發電量。
普惠潤澤:
滴灌經濟的“活水工程”
蘇州銀行聚焦"普惠小微""鄉村振興""科創人才"三大核心客群,不斷精研升級"快抵貸""征信貸"等產品功能與智能審批體系。同時,開創批量銀擔合作新范式,并讓"政采貸"業務實現全流程線上化;推動"房抵經營貸"審批邁向自動化,縮短審查審批的決策鏈條。
針對小微企業,開啟"百行進萬企""首貸擴面""滴灌潤苗"等銀企融資對接專項行動,將服務觸角延伸至企業門前,搭建起精準對接的橋梁,讓更多小微企業沐浴到首貸的陽光。同時,減費讓利的春風持續吹拂。蘇州銀行嚴格恪守"七不準、四公開"準則,全面落實"兩禁兩限"政策要求,讓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盡享支付降費的實惠,切實降低經營成本。
針對農業經營主體,打造"村貸通""助農貸"等三農特色產品。比如為返鄉創業的被征地農民量身定制"創e貸",以助力其實現創業夢想;圍繞民生"菜籃子"工程,為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商戶推出"快易貸"。以江蘇射陽大米集團有限公司為例,它既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也是"射陽大米"這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運營者,鹽城分行通過供應鏈融資的紐帶,將普惠金融的溫暖傳遞到該品牌上下游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釋放"射陽大米"的品牌價值。
銀發關懷:
打造暖意的“幸福里”銀行
蘇州銀行以溫暖為筆,為銀發客群勾勒出名為"蘇心康養"的溫情畫卷。這套精心搭建的服務體系已陪伴超200萬老年客戶,在醫療、教育、養老等維度編織起覆蓋全域的智慧服務網絡。其中"幸福里"俱樂部圍繞康養生活的每個場景,提供全程陪伴服務。更有每月28日的"蘇心康養服務日",將暖心的柜面服務送進社區院落與養老院舍,讓金融服務化為觸手可及的溫情守護。
針對銀發族的數字生活需求,蘇州銀行在手機端打造了專屬的"頤享空間"——以大字體的適老界面,成為長者指尖的貼心管家。養老金到賬的溫馨提醒、"銀發課堂"里的數字知識講解、精準定位的養老地圖,每一項功能都似為長輩量身定制的生活助手。新上線的96067"銀齡通"服務熱線,則以親切的方言溝通,架起一座溫暖的溝通橋梁。
在政務服務的銜接中,蘇州銀行將敬老愛老融入生活細節:積極推進省社保卡與尊老卡的發放工作,讓證件成為連接民生保障的紐帶;優化社銀、稅銀、醫銀等政務平臺系統,使養老金、尊老金的發放順暢抵達。同時作為蘇州市養老產業聯合會的重要成員,蘇州銀行又化身長者的生活伙伴,兩年間舉辦250余場康養活動——反詐課堂守護晚年財富,手工DIY點亮生活趣味,健康講座傳遞養生智慧,超2萬人次在這些活動中收獲知識與歡笑,編織起溫暖的社群網絡。
線下服務網點更是處處流淌著適老的匠心:"愛心窗口"前,工作人員以一對一的專屬引導,讓每次業務辦理都成為溫馨的交流;智能機具上的適老界面,讓操作清晰易懂;熱線客服的方言服務,用熟悉的鄉音傳遞關懷,打造出沒有距離感的金融服務體驗。這一系列貼心設計,讓蘇州銀行的網點成為長者心中的"溫暖驛站",每一次相遇都充滿尊重與理解。
結尾
當夕陽為東方之門鍍上金邊,在這幅新時代的《姑蘇繁華圖》里,蘇州銀行如一位深諳吳門畫派精髓的匠人,以創新為墨、以責任為硯,在服務實體經濟的宣紙上用心繪制。這家生長于吳地的城商行正用科創、數字、綠色、普惠、養老這五支如椽巨筆,描摹著“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宏偉藍圖,更勾勒出中國式現代化銀行的"蘇式樣本"。
丨每財網&每日財報聲明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表達的信息或者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侵刪。
內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電話:010-64607577
手機(微信):15650787695
投資者交流群:公號內留言微信號,由群主添加入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