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4月17日,烏克蘭第一副總理兼經濟部長斯維里堅科發文,證實烏美簽署礦產協議意向備忘錄,澤連斯基態度大變。 此前,美烏圍繞礦產協議多有摩擦。今年2月28日,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在白宮會面,二人就協議內容激烈爭吵,致使協議簽署擱置。自那之后,雙方代表多次在沙特阿拉伯等地談判,過程波折不斷。
直到4月17日深夜,烏克蘭第一副總理、經濟部長斯維里堅科在社交媒體宣布,烏克蘭與美國已簽署礦產協議意向備忘錄,這標志著美烏在該問題上邁出重要一步。美國對烏提出諸多苛刻要求,比如烏克蘭需將礦產、能源及港口收入與美國共享,美國在相關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甚至覬覦烏克蘭的俄羅斯天然氣過境管道控制權。美國在協議草案中還曾要求烏克蘭償還高達3000億美元的沖突援助,經過兩國技術團隊艱苦磋商,這一金額降至1000億美元。美國的意圖很明顯,是想借援助之名,行掌控烏克蘭資源之實 。
簽訂協議(資料圖)
澤連斯基政府的態度出現180度轉彎。原本在礦產協議上堅決不松口,還與特朗普爭吵,如今卻簽署了意向備忘錄。不僅如此,澤連斯基對于俄烏停火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轉變。他公開宣布將全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這場沖突。此前,澤連斯基明確劃出兩條停火“紅線”:一是在任何情況下烏克蘭都不會承認俄羅斯占領的領土主權;二是烏克蘭絕對不會削減軍隊規模。可現在,這些紅線似乎都被他拋在腦后。
他態度轉變,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美國施壓起到了關鍵作用。特朗普上臺后積極“調解”俄烏沖突,多次向澤連斯基政府施壓,甚至炮轟澤連斯基是“未經選舉的獨裁者”,指責烏克蘭挑起沖突。同時,美國一度暫停對烏軍事援助和情報支持,讓本就在俄烏戰場處于劣勢的烏軍更加艱難。另一方面,烏克蘭自身實力的局限性也讓澤連斯基認清現實。他意識到俄羅斯無法實現對整個烏克蘭的占領,而烏克蘭自身也缺乏完全解除俄方占領的實力,外交途徑成了解決沖突的必然選擇 。
礦產資源(資料圖)
與此同時,歐洲各國在俄烏沖突中的角色也出現了變化,俄羅斯對歐洲國家的稱呼都變了。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指出,當下關于俄烏和談問題,俄羅斯和美國都在商談和平,只有歐洲各國政府變成了“斗鷹”,依舊堅持讓烏克蘭繼續戰斗下去。 歐洲國家這么做,有兩方面考慮。其一,部分歐洲國家對俄羅斯一直心存擔憂,害怕俄羅斯強大后會對自身安全構成威脅,所以希望借烏克蘭消耗俄羅斯。
其二,美俄在俄烏沖突相關問題的談判中,常常將歐洲國家晾在一邊,這讓歐盟很是郁悶。俄烏戰場就在歐洲,可和談卻沒歐洲國家什么事。歐洲堅持讓烏克蘭打下去,是想以這種方式逼迫美俄妥協,好讓自己參與到和談中來,提升自身在這場沖突中的話語權。 如今,澤連斯基態度轉變,美烏簽署礦產協議意向備忘錄,歐洲國家又被俄羅斯稱為“斗鷹”,這些新情況都給俄烏沖突的走向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澤連斯基(資料圖)
未來,俄烏沖突究竟會如何發展,美烏關系、歐洲與俄羅斯的關系又將走向何方,國際社會都在拭目以待。畢竟,俄烏沖突的走向,不僅關系到俄烏兩國的利益,也深刻影響著歐洲乃至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和經濟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