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的生物標識」,在這十幾年來一直是幫助我們理解衰老過程、指導抗衰實踐的一個“核心地圖”。從2013年最初的9大標識,再到2023年“升級擴充”為12大標識,它不僅一路指引著衰老研究的進步,更是大大提升了我們對衰老的認識和抗衰的熱情。
而今天,衰老標識再次迎來了重要突破——
今日,由最初提出衰老標識的核心研究者Guido Kroemer、Carlos López-Otín、Vadim Gladyshev等人的頂尖學者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向我們展示了最新的衰老理論[1],不僅將衰老標志從12個擴充至14個,還提出了許多衰老相關的新概念,為我們講述了未來“精準抗衰”的新可能!
接下來回到正題,那么,兩大新增標識究竟是什么?又為何提出了這些新的觀點?接下來就請跟派派一起嘗嘗鮮~
從12到14,衰老標志擴軍
目前,原有的這十二個標志雖然十分重要,但還是不足以完全描繪出衰老的復雜全貌。于是,全新的兩大衰老標識就應運而生,將原有的擴充為了「衰老十四大標識」。那么,這兩大新標識具體是什么?又為何被列入其中呢?
圖注:新的衰老14大標識,及其在衰老過程中的作用示意圖
新標識1:細胞外基質變化
首先,第一個被加入的是「細胞外基質變化」(Extracellular matrix changes)。
細胞外基質(ECM)是細胞賴以生存的環境,主要由膠原蛋白、彈性蛋白、透明質酸等多種大分子構成,就像細胞依附的“骨架”,但它不僅提供結構上支持,還影響了細胞的功能和組織的健康狀態。
圖注:細胞外基質的大致組成圖示
年輕時,細胞外基質是充滿活力與彈性的,但隨著衰老,ECM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比如里面重要的支撐結構膠原蛋白可能會發生過多的粘連,導致組織變硬、失去彈性;此外,ECM成分的新陳代謝也會隨著衰老而失去平衡,導致組織僵硬、狀態紊亂。
聽起來好像是衰老才導致了這些變化,但研究者卻發現:ECM其實能與其他衰老標識相互作用,甚至可能是衰老的驅動者!
例如,“僵硬”的ECM會阻礙細胞正常的代謝和發揮功能,可能加劇干細胞耗竭、基因組不穩定、端粒縮短、蛋白質穩態喪失等。此外,ECM的改變還影響了細胞之間的信號“通訊”,容易導致慢性y癥和細胞衰老,從而又進一步推動了衰老。
一項關于長壽動物裸鼴鼠的研究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2]——裸鼴鼠擁有合成高質量透明質酸(關鍵ECM成分)的基因,而當研究者將這個基因轉移到小鼠體內后,小鼠的健康壽命和總壽命都大大延長!同時,這些小鼠患癌率降低、y癥減輕,連腸道屏障都得到了“加固”。
圖注:ECM的改善大大延長了小鼠的健康壽命和總壽命
正是這種對多種組織衰老普遍、系統、獨立的影響,再加上它與各大衰老標識的密切作用,讓學者們將「細胞外基質變化」作為一項獨立的標志,加入了衰老標識之中。
而另一項新增的標識則與上述標識截然不同,是將目光從微觀層面,轉移到了非常宏觀的社會方面——心理-社會隔離。
新標志2:心理-社會隔離
心理-社會隔離(Psychosocial isolation)指的是個體缺乏社會聯系、感到孤獨、與社會活動脫節的狀態??赡苡腥藭苫螅豪夏耆诵那椴缓?、感覺孤單,這也能算衰老標志?學者們給出的答案是:不僅算,而且證據確鑿!
隨著子女離開父母獨立生活、退休后脫離工作環境和社交圈、行動不便娛樂活動變少等等,老年人經常會缺乏親人、朋友的陪伴,從而感到難過、孤單、與社會脫節。但這種長期的心理-社會隔離并非僅是“不開心”這么簡單,而是會實實在在地損害我們的健康:
焦慮、抑郁、孤獨感和睡眠的障礙,都會持續激活身體的“應激系統”,激活神經內分泌系統,讓身體一直處于本能中的的警戒、應激狀態,久而久之,就會在生理上繼續加速衰老。這些心理-社會隔離因素已被證明會損害免疫功能、增加y癥水平、影響心血管健康。
相關研究中,不僅缺乏社交互動的小鼠壽命更短,這種影響也在人類身上有所展現。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度低是健康不佳和S亡風險增加的預示因子,而積極的互動、良好的社會支持,甚至幾代同堂的家庭模式,都被發現與更長的健康壽命相關[3]。
因此,學者們將「心理-社會隔離」這個看似屬于心理學和社會學范疇的宏觀概念納入了衰老標志中,還體現了我們對衰老認識的深層進步:除了要關注細胞、分子層面的變化,也不要忽視心理因素對衰老的影響,還要更加關注老年人的“心”與社會的聯結~
超越標志本身:
衰老基因“新概念”與精準抗衰未來!
除了更新衰老標志,這篇綜述還引入了幾個新概念,其中最新、最有啟發性的,當屬衰老驅動基因(Gerogenes)與抑衰基因(Gero suppressors)概念。
是不是聽著有點耳熟?沒錯!這很像A癥研究中的癌基因(Oncogenes)和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s)。
衰老與A癥之間一直存在許多的“共性”,派派之前也曾多次將衰老細胞與癌細胞的特征聯系在一起。而在本文中,研究者們正式地將衰老相關基因類比了A癥研究中的癌基因與抑癌基因,分為了衰老驅動基因與抑衰基因:
衰老驅動基因(Gerogenes)
衰老驅動基因,顧名思義就是可能會加速衰老的基因。比如,一些本來“正?!钡幕蛉绻磉_過多,就會增加衰老相關J病的風險,例如IGF-1。
其次,一些基因出現表達錯誤的變異也會加速衰老,一種編碼核纖層蛋白的LMNA基因,在發生突變后就會產生異常的蛋白質,直接導致早衰癥發生。
此外還有種情況:一些基因存在功能類似的不同“版本”,但有些版本的基因會攜帶更高的衰老風險。例如APOEε4基因,攜帶它就會顯著增加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和心血管J病的風險。
抑衰基因(Gerosuppressors)
而抑衰基因則是能夠延緩衰老的基因,它們有助于維持身體的年輕態、延緩衰老。然而,一旦這些基因發生功能缺失性突變、表達下調或功能受損,就會加快衰老。
例如,與APOEε4作用相反的APOEε2基因是與長壽人群顯著相關的特定基因,還被稱作“長壽保護基因”;此外還有負責修復DNA損傷、維持基因組穩定的基因,如BRCA1/2和ERCC6/8等。
看完以上概念,有的人可能會疑惑:促衰基因和抑衰基因表達的改變都會引起衰老加速,那二者如何區分?其實,衰老驅動基因與抑衰基因的關鍵區別就在于:基因表達變化帶來的影響是“增強了壞作用”(促衰基因)還是“削弱了好作用”(抑衰基因)。
而這兩種基因的提出,對比起那些難以精準測量的衰老“癥狀”(例如自噬),會更容易通過基因測序、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等技術進行精準的檢測和量化,從而更好地幫助我們直觀理解、檢測衰老。還為未來抗衰方向——精準老年醫學“鋪好了路”。
精準老年醫學(Precision Geromedicine)的未來
研究者提到,類比“精準腫瘤學”根據A癥基因特征來定制治療方案,未來我們或許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的“衰老基因圖譜”,再結合蛋白質、代謝、生活方式等,找到精準到每個人自身的最佳抗衰方案。
例如,研究者們可以針對特定的衰老驅動基因開發靶向藥物;而對于“抑衰基因”功能不足的人,則可以開發增強基因功能,或對基因下游通路進行“改善”。
此外,研究者提出,今后的精準老年醫學不再是傳統的“生病才看醫生”模式,而是“防患于未然”模式,包含了主動健康(在身體還健康時就積極抗衰)、精準預防(根據基因等其他因素精準規避衰老風險)、早期攔截(在J病“萌芽期”或出現癥狀前就捕捉信號并干預)。
圖注:精準老年醫學原理
除了以上重點,研究者還提出,未來對衰老相關J病的認識可能還需要更加細化,精準區分全身衰老、局部衰老和老年病。
圖注:與衰老相關的J病
我們常將衰老與各種老年病聯系起來,但一些衰老相關的J?。ˋRDs)可能僅僅代表了特定器官或系統的衰老,而不是全身性的衰老,例如關節炎等。因此,精準的區分這些不同“層次”的衰老,才能明確問題的根源,才更有利于我們精準、個性化地對抗衰老~
聲明 - 本文內容僅用于科普知識分享與抗衰資訊傳遞,不構成對任何產品、技術或觀點的推薦、背書或功效證明。文內提及效果僅指成分特性,非J病治療功能。涉及健康、醫療、科技應用等相關內容僅供參考,醫療相關請尋求專業醫療機構并遵醫囑,本文不做任何醫療建議。如欲轉載本文,請與本公眾號聯系授權與轉載規范。
—— TIMEPIE ——
號外!時光派第六屆衰老干預論壇火熱籌備中!集結哈佛、劍橋、北大、巴克研究所等40+學者與行業領袖,于9月20日-21日空降上海,衰老干預特別課程:洞悉長壽行業,搭建合作平臺丨生物極客閉門會議:聚焦抗衰實踐可復制性丨抗衰科技博覽會:五大方案,產學深度交融(感興趣的讀者可V:timepie08)。千人”長壽盛會“,期待有你同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