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日晚,在北京醫院的一個病房內,一個人慢慢地低下頭,對著躺在病床上的鄧穎超輕輕說了些什么。
鄧穎超的眼中閃出了久違的光芒,艱難地看向門口。此時的病房門口,站著的正是國務院總理李鵬,和自己的夫人朱琳。
看到二人,鄧穎超微弱而沙啞地說出了兩個字:“李鵬……”。誰也沒想到,這是鄧穎超臨終前,說出的最后兩個字。
鄧穎超是周恩來總理的夫人,兩人攜手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始終在共同的信仰指引下互幫互助。他們的愛情生活,有著那個時代的鮮明特色,也是一段真正的傳奇。
鄧穎超出生于廣西南寧,父親鄧廷忠是晚清的官吏,曾任南寧鎮臺。鄧穎超的母親楊振德,對于中醫很有研究。
她在嫁給鄧廷忠之后的第三年,便生下了女兒鄧穎超。
在鄧穎超8歲時,父親因遭到陷害,被流放新疆客死異鄉。楊振德只能竭盡全力,獨自撫養女兒。母女二人先后顛沛輾轉于廣州、上海等地,最后在天津落腳。
楊振德的謀生手段,不過是行醫與當家庭教師,收入不多,日子過得很清貧。但是,他卻沒有放松過女兒的教育問題。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鄧穎超耳濡目染,性格與母親越來越像,同樣是堅韌不拔。
在“五四運動”中,鄧穎超積極地參加學生運動,并且在自己學校的話劇團中反串男性角色。
在此期間,她與出身自南開中學、并且反串女性角色的周恩來相遇,彼此在對方的心里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不久之后,周恩來赴法國勤工儉學,但是仍然與鄧穎超保持書信往來。
1923年的某天,鄧穎超收到一張明信片,是周恩來從法國寄來的。
在這張明信片上,周恩來深情地寫道:“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也像他們兩個人一樣,一同上斷頭臺……”這句非常別致的告白,確認了兩人間的關系。
兩年后,周恩來回到國內,與鄧穎超在廣州舉辦了一個十分簡樸的婚禮。
對于自己和丈夫的關系,鄧穎超曾經給予這樣的評價:首先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其次才是一個屋檐下的伴侶。
所以,兩個人雖然傾心相愛,但是每次談論的話題,卻總是國家和民族的大義,少有小兒女的談情說愛。在周恩來投身于革命斗爭工作的時候,鄧穎超則是開始領導中國的婦女運動。
她曾不止一次地說過:“我對婦女工作的關心和責任,一直承擔到生命的終止。”為了中國的婦女解放,她幾乎耗盡了自己所有的心血。
此外,鄧穎超還為黨的統一戰線工作作出了很多貢獻。
她曾參與過國民黨中央婦女部的工作,領導各界婦女投身國民革命;抗日戰爭期間,她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身份,擔任過國民黨參政會的參政員,為團結一切力量堅持抗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除了婦女工作之外,鄧穎超對于兒童,也有一種特別的關照。
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都十分喜歡小孩,也曾經想過能有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卻沒有自己的后代。
結婚初期,鄧穎超很快便首次懷孕,為了不耽誤工作,她偷偷將孩子打掉了;后來,她再次懷孕,也產下了孩子,但是這個小生命僅僅存活了三天,就不幸夭折了。
更不幸的是,鄧穎超還沒來得及坐月子,就趕上了國共合作破裂。鄧穎超不得不拖著剛剛生產不久的身體,輾轉各地逃難。
由于得不到休息,鄧穎超的身體受到了巨大的損害,從此便很難再生育了。
既然以后無法擁有自己的兒女了,鄧穎超和周總理就將自己的愛給了那些烈士的子女。他們收養、照護了很多烈士子女,對他們視如己出。
而其中最為出類拔萃的,就是烈士李碩勛的兒子李鵬。
李碩勛是我黨領導軍事斗爭的先驅之一,曾經參加了北伐戰爭,也在蘇北地區領導過農民起義。
1931年8月,他在海口被捕,不久之后便獻出了生命。他的妻子趙君陶,帶著剛剛出生不久的兒子李鵬,輾轉去了延安。
李鵬作為烈士的遺孤,從小便受到黨中央的各位領導人照顧。
而鄧穎超,對他尤其照顧。雖然他們并未辦理收養手續,但是鄧穎超對于李鵬,并不比他的親生母親趙君陶來的差,甚至更加慈祥。
而李鵬也沒有辜負領導人們的殷切期望,在自然科學和文史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后來,他留學蘇聯學習水力發電技術,回國后在多個發電廠任職。
時間很快來到了1976年1月8日。這一天,為革命和人民操勞一生的周總理,因病與世長辭。
消息傳出后,舉國悲痛,每個中國人都自發地為周總理哀悼。而作為總理夫人的鄧穎超,也在這時病倒了。
其實,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鄧穎超也是在超負荷工作。她的身體本來就不好,而周總里的去世,又給了她重重一擊。
但是,鄧穎超的性格堅強,知道還有大量的工作等著自己去做。于是她咬緊牙關,最終挺了過來。
從1976年到1980年,新中國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國家的樣貌逐漸煥然一新。而鄧穎超,則始終拖著沉重的身體,奮斗在國家的第一線。
幾年之間,她被診斷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還曾做過膽囊、膽管方面的手術。
到了1982年,已經78歲的鄧穎超,又出現了巴金森氏病的癥狀。雖然她的病情被控制住了,但是歲月的車輪顯然已經無法阻擋。
1983年,無可阻擋的衰老,開始在鄧穎超的身上顯現。當時,她正在擔任全國政協第六屆委員會主席。
她的腿腳已經開始蹣跚起來,走路時一個不注意就會摔倒。她的秘書趙煒,對她照顧得無微不至,走到哪里她都會小心翼翼地攙扶著,生怕出事。
但即使如此小心,仍然擋不住意外情況。
在新中國成立三十五周年的慶祝大會前夕,鄧穎超來到了人民大會堂的北京廳就座。此時,已經和她很久沒見面的普椿同志正好前來。鄧穎超一時激動,便上前擁抱了對方。
一位攝影記者走了過來,準備把這個鏡頭留下。按照規矩,趙煒向旁邊讓開了兩步,以免影響拍照效果。可誰知她剛一走開,鄧穎超就一個踉蹌,摔倒在了地上。
趙煒嚇壞了,立刻扔掉了手里的東西,把鄧穎超扶了起來。此時,醫生和護士都趕過來,為鄧穎超做檢查。而在場的中央領導,也關心地詢問鄧穎超有沒有事。
此時,距離大會正式開始只剩下了十分鐘,而按照原計劃,鄧穎超還要講話。
看著這么多人關心自己,鄧穎超感覺有些過意不去,趕緊說自己沒事,不會影響到講話,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
不過,趙煒可不敢再離開了。甚至就連鄧穎超講話時,她都站在其身后,以便可以隨時去攙扶。
事后,趙煒對鄧穎超說:“您要真摔個好歹,我也不活了。”鄧穎超則是回報以和煦的微笑,表示情況沒有那么嚴重。
1988年3月,鄧穎超在84歲高齡下離休了。一下子閑了下來,她的身體就更顯得虛弱了。就在這一年,她因為感冒和肺炎先后住了五次醫院,情況一次比一次嚴重。
到了1991年,鄧穎超住院的頻次更高了,往往上個星期剛從醫院出來,這個星期又會因為同樣的原因住院。
這一年的7月份,鄧穎超再次因為高燒住進醫院。而且,不管醫生用了什么辦法,她始終沒有退燒。趙煒已經感覺到不好,詢問大夫,鄧穎超是不是會熬不過去。醫生說道:
“有可能,做好準備吧。”
趙煒聽了這句話,感覺心頭一涼。回去之后,她告訴鄧穎超身邊的工作人員,要做好面對最壞結局的準備。
五天之后,鄧穎超接受了手術,健康情況有所恢復。但是在8月17日,她又出現了腎衰竭的情況,陷入了昏迷。好在經過搶救,她又恢復了過來。
此后,鄧穎超的病情逐漸穩定了下來,可以見一些人了。于是,就在自己的病房里,她見到了許多前來探望的領導人,還有西哈努克親王和他的夫人——莫尼克公主。
此外,她還惦記著孩子們,想起幾天之后,就是北京第一實驗小學的八十周年校慶了。雖然她知道自己去不了,但仍然給師生們寫了一封賀信。
1992年1月23日,鄧穎超在醫院里,度過了自己88歲的生日。那一天,病房非常熱鬧,來了很多人,就連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也到場了,現場也被布置得喜氣洋洋。
當趙煒用輪椅推著鄧穎超走進來的時候,鄧穎超說道:“你們就愛搞這個,我最不愛過生日了。”
趙煒則有些頑皮地說道:“您不過也得過,這是我們大家的心意。您今年88歲了……您身體會好起來的。”
這一天,鄧穎超在大家的祝福聲中度過,顯得非常愉快。但是誰也沒想到,這竟然是她的最后一個生日。
時間進入春季之后,鄧穎超的情況一度比較穩定。但是在6月下旬,隨著天氣日漸炎熱,鄧穎超的身體情況也越來越不穩定。
她的心率很快,胸口也時常感覺到憋悶,全身的很多器官都出現了衰竭的征兆。醫生盡了全力為她救治,但是收效甚微。
7月9日中午,可能是感覺到,自己即將停止呼吸,鄧穎超拜托護士,將趙煒叫了過來。
當趙煒過來后,鄧穎超突然拉住她的手說道:“趙煒,我同你見最后一面。”這句話,讓趙煒險些當場落淚。
趙煒以為,這是鄧穎超的一句玩笑話。但是沒想到,這一面,還真是她們二人的最后一次正式見面。
第二天早上,鄧穎超的脈搏開始加快,但呼吸卻緩慢了下來,這是一個很不好的征兆。
醫生查看情況后,認為病情已經十分危急了,要趕緊報告黨中央。 趙煒和警衛秘書高振普、保健醫生季建華一起,開始懷著沉痛的心情,為鄧穎超安排后事。
7月10日晚8點,國務院前總理李鵬和夫人朱琳來到病房,探望如同自己親生母親一樣的鄧穎超。
此時,鄧穎超已經處于半昏半醒狀態,對外界的任何事情已經沒有了反應。趙煒俯下身,趴在鄧穎超的耳邊,向她報告李鵬夫婦的到來。
而鄧穎超則是聲音微弱地吐出兩個字:“李鵬……”。說完,她就再度陷入了昏迷。而這兩個字,也成了鄧穎超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聲音。
當天夜里,趙煒等幾人沒有絲毫睡意,經常來鄧穎超的病床前看情況。在11日的凌晨5點多,趙煒突然發現,鄧穎超已經很久沒有任何反應了。
她意識到不對,趕緊趴在鄧穎超床前呼喚,但是鄧穎超卻始終沒有回答。她趕緊叫來醫生,但是一切已經無法挽回。鄧穎超的血壓和脈搏都越來越弱,直到最后徹底消失。
1992年7月11日6時55分,鄧穎超十分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走得很安詳,似乎感覺到了身邊人的愛,也欣慰于自己的事業有人傳承。
在之后的訪談中,趙煒表示,鄧穎超對生死的態度是超然的。她經常說,一個人的生老病死,是平常而必然的,誰也避免不了。
所以,她反對在自己身后大辦喪事,認為這樣做只是勞民傷財。她還對趙煒說,千萬別讓太多人來吊唁,喪事要一切從簡。
但是,在遺體告別的那天,趕來吊唁的人還是多得超乎想象。八寶山革命公墓的禮堂中,人頭攢動。
人們擠在一起,甚至連鞠躬這個簡單的動作都無法完成。趙煒感嘆,人民對鄧穎超的感情,真的是太深了。
鄧穎超和周總理,是在革命歷史中最讓人驚嘆的情侶。
他們以共同的信仰為基礎,互相扶持,互相鼓勵,不斷前進,卻又始終如一,不離不棄。這樣的感情,比癡男怨女的海誓山盟更加讓人感動。
新中國的人民,會永遠懷念周總理和鄧穎超,感謝他們為革命和人民所作出的一切。
參考資料:
中央文獻出版社 趙煒 《西花廳歲月》2009年6月1日
人民網 紀念鄧穎超逝世21年 臨終前最后說的兩個字是啥?2013年07月11日
百度百科:鄧穎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