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是西醫常用的“外治”手段,適時用、用準了、用好了可快速解除病痛、去除病因。但各種手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受術者尤其是高齡老年患者,必須實施全面系統的做好圍手術期醫療護理,保障生命安全。
常見手術風險
一,麻醉風險,如呼吸抑制、過敏反應、心律失常等,嚴重者可導致術中意外;
二,組織損傷風險,包括手術切口對皮膚、肌肉、血管、神經等的直接切割傷,以及鄰近正常組織器官的間接損傷;
三,出血風險,輕者引發貧血、低血壓,重者可危及生命;
四,術后并發癥風險,如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腸梗阻、腎功能不全等。
風險主要原因
臨床觀察顯示,高齡患者術后風險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
一、機體代償能力衰退
高齡老人即使看似健康,重要器官功能也多處于臨界狀態,手術創傷易引發連鎖應激反應。72歲的羅某在德國某知名骨科醫院接受腿部舊傷手術,雖操作順利,卻于術后次日因高齡體弱、創傷應激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去世。此類案例表明,手術對老年機體的潛在打擊可能超出預期,需警惕“雪上加霜”效應。
二、多病共存與慢病急性化
高齡患者普遍合并多種基礎疾病,術后應激狀態易導致慢病急性發作或輕癥轉重。91歲的張先生患高血壓多年、腦梗死兩年,前列腺增生致尿頻十余年。一天,跌倒后髖骨骨折,雖手術成功,但術后出現頑固性嘔吐,最終因進食障礙全身衰竭去世。這提示老年患者術后管理的特殊性——基礎疾病可能在應激下惡化,形成"慢病急性化"危象。
三、器官退行性變與免疫低下
高齡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改變,心肺功能儲備不足,康復能力下降,免疫防御機能衰退,感染風險顯著升高。例如,術后臥床易引發肺炎、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在器官代償能力低下的老年群體中,這些并發癥更易演變為致命威脅。
李姓老人60歲膀胱結石開放手術7天康復,70歲膽囊結石微創手術4天出院,而80歲做前列腺增生及膀胱結石激光手術后,因多器官退化出現3次感染,調養3個月仍未完全恢復,凸顯高齡患者術后康復的艱巨性。
風險防控策略
一、嚴格術前評估
堅持“非手術優先”原則,即使無明確手術禁忌證,也需謹慎評估手術必要性。若藥物治療或其他保守療法可控制病情,應優先選擇非手術方案。確需手術者,需建立“術前-術中-術后”全流程管理體系,尤其強化術后風險防控。
二、個體化術后管理
醫護團隊需針對老年機體特點,制定個性化防風險方案:
1. 基礎狀態維護:術前指導患者清潔身體、修剪鼻毛、戒煙戒酒、控制血糖;術后加強營養支持,促進傷口愈合。
2. 多學科協同監測:密切關注心、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早期識別感染、血栓、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征兆。
3. 早期康復介入:在病情允許下,指導患者早期床上活動或離床鍛煉,降低肺部感染、靜脈血栓風險。
三、患者協同配合
患者及家屬需嚴格落實醫療方案,做好術前和術后防護,發現異常,與醫護人員及時溝通處理。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蔣志成 鄭贊樸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