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1年和1942年德國軍隊都遇到了防線難以支撐,被敵人包圍的情況,但是不同的是,在1941年德軍選擇了撤退,而1942年德軍選擇原地固守。其中1941年做出這個決策的是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博克和古德里安等將領,而1942年由保盧斯率領的德軍第六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也遇到了與1941年相同的困境,但這次保盧斯沒有選擇后撤,反而是原地固守,保盧斯為什么不敢撤退?他難道不知道在原地就是等死嗎?
?1941年博克和古德里安膽大包天
在1941年10月1日,已經解決了南線和北線進度緩慢問題的德軍重新將目光聚焦于中線,此時德軍總參謀部已經制定了一份進攻莫斯科的臺風計劃,中央集團軍群的兵力得到了史詩級加強,共計三個集團軍,三個裝甲集群,進攻兵力超過120萬人。而此時蘇軍的防守兵力只有125萬人左右。
在莫斯科戰役的第一階段,即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會戰期間,德軍用極其微小的損失(大約傷亡五萬人)消滅了蘇軍超過70萬人,其中光是俘虜就高達65萬人。面對這種天胡開局德軍內部都是想著這怎么可能輸?但是惡劣的天氣和糟糕的后勤條件卻讓這支常勝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其中尤其是嚴寒與后勤,對德軍的傷害實在是太大了。
到1941年11月底的時候,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已經徹底失去了進攻能力,前線部隊因為嚴寒造成的非戰斗減員高達10萬人,后勤不足讓前線士兵穿著單衣打仗。而此時朱可夫抓準時機,在1941年12月5日發動反擊,蘇軍穿著厚棉襖坐著坦克穿插德軍脆弱的防線,面對這種情況,第二裝甲集群司令古德里安和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博克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撤退。
中央集團軍群開始大踏步后撤,一口氣撤退了200–300公里。希特勒聽聞消息氣得發抖,強行命令前線部隊一步也不準后退,就地組織環形防御圈,就算是被包圍也不能繼續撤退。就這樣中央集團軍群在1942年初勉強把防線給穩定了下來。
?保盧斯為什么不敢?
同樣是被包圍,在1942年11月份,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被蘇軍發動的天王星行動一舉包圍,為什么保盧斯不學古德里安、博克等人的做法直接撤退呢?要知道在初期蘇軍的包圍圈并不嚴密,很多地方壓根就沒人看守。憑借第六集團軍殘存的二十多萬人是一定可以沖出去的。但是保盧斯依然不敢,因為他看到了古德里安和博克的下場。
自從臺風行動失敗之后,希特勒嚴查帶頭逃跑的將領,集團軍群司令博克直接被擼掉了,古德里安更慘,直接轉進了預備役,這對于一向要面子的古德里安來說比殺了他還難受。之所以希特勒選擇讓保盧斯來帶第六集團軍,主要是保盧斯夠聽話,否則他干嘛不讓打法更靈活,更擅長逆風戰的曼施坦因來擔任第六集團軍司令呢?
保盧斯平民出身,在軍隊內部沒有什么人脈關系,他的所有依靠只有希特勒,因此在第六集團軍被包圍之后保盧斯詢問希特勒該怎么辦時,希特勒要求他就地防御,保盧斯只能乖乖照做。說白了還是立場問題,保盧斯不可能反對元首,可能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這種老容克軍官團成員敢,但他不敢。這些貴族們在軍隊里樹大根深,有的是人保,但他保盧斯可沒人在乎,也沒人死保。
?事實上無論是1941年蘇軍反攻希特勒嚴禁后退還是1942年希特勒要求保盧斯就地防御都是有有理有據的,不是希特勒一拍腦門的決定。1941年如果中央集團軍群真逃跑了,很有可能帶動整條防線崩潰,那德國人估計1942年就要戰敗了。而保盧斯第六集團軍面臨相同的問題,第六集團軍不撤退還能吸引大量的蘇軍,一旦撤退,那蘇軍要吃掉的課就不僅僅是一個第六集團軍了,很有可能在高加索的整個A集團軍群都要完蛋,所以就算代價再大也不能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