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一大早,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道犀地社區的“多元調處工作室”內,退休法官李霞以志愿者身份出現在這里,等待居民的法律咨詢和解紛訴求。
“今年以來,居民主動反映的問題越來越少,主要集中在遺產繼承和鄰里糾紛。”李霞說,“最棘手的一起案子要數一次廚房下水道漏水事件,雙方因賠償金額談不攏,找上了門,經過撮合協商,最終達成了一致。”
地處天津市中心城區核心區域的犀地社區,曾經民事糾紛頻發,最高每年物業糾紛成訟量達400余件,最高累計超1200件。“當時,每天社區都有一大批業主,投訴電梯故障、路面坑洼等問題;而物業公司收不上來物業費,也很苦惱。”犀地社區司法社工張栩說。
無奈之下,犀地社區向和平區法院設立的“社區法苑”求助,負責接待處理的正是時任和平區法院立案庭法官李霞。
“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后,我們一邊處理糾紛,一邊深入走訪調研,發現解決物業問題是當務之急。”李霞說,針對物業公司因管理不善造成電梯事故等問題,和平區法院向有關部門反映;經過評級,該公司作為C級不合格企業,被責令退出天津市場。
更換物業公司只是第一步,解決居民反映的問題才是目的。和平區法院以“社區法苑”法官聯系點為平臺,基于“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機制,組織召開街道、住建部門、業委會代表、法律專家等多方參與的聯席會議,針對居民反映強烈的問題,一一給出了整改方案。
很快,“摔倒小路”被修繕一新,垃圾亂丟亂放現象明顯改善……最令居民揪心的電梯故障問題逐步解決,17部問題嚴重的電梯得到更換,14部經常損壞的電梯列入更換計劃,其余電梯也在維修后順利通過檢驗,業主們紛紛補繳了物業費,并以95%的通過率與新物業公司完成續簽。
經過整改,2024年以來,犀地社區物業糾紛年成訟量已降至個位數。“如今真正稱得上是和諧家園!”社區居民王穎感嘆道。
“居民生活的和諧穩定、社區的長治久安,不能只靠一個部門。”天津市和平區新興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田春軍說,法院是解決矛盾糾紛的最后一步,將矛盾“化早化小”才是基層治理的關鍵。
和平區委政法委將犀地社區“社區法苑”法官聯系點升級為“多元調處工作室”,依托該平臺,街道、法院、矛調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城管委等單位聯合打造了解紛“共治朋友圈”。
志愿力量的加入也為基層治理注入了強勁動力。作為全國社區志愿者組織發祥地,新興街道因地制宜,組建了“銀發”志愿調解庫,一批志愿者被特邀為志愿調解員。2023年退休的李霞,便以志愿者身份再上崗,每周四固定駐扎犀地社區,其余時間通過電話、線上等方式隨時隨地為百姓答疑解惑。
鑒于犀地社區的成功經驗,自2023年5月起,和平區法院聯合新興街道創建“無訟社區”示范點,并以點帶面輻射了全區6個街道64個社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和平區“無訟社區”示范點已服務2000余人次。截至2024年底,新興街道萬人成訟率同比下降22%,和平區物業糾紛案件同比下降77%、相鄰關系糾紛同比下降47%。
“未來,和平區還將以街道黨工委為軸心,統籌‘社區法苑’‘社區檢察崗’、街道司法所、法學會法律服務站、社區警務室等各類資源,構建完善協同共治工作體系,不斷提升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天津市和平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陳寧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