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即日起,本報連載西北大學(xué)文學(xué)院教授、西北大學(xué)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唐代文學(xué)學(xué)會會長李浩教授的《流聲》?!读髀暋肥顷兾魅嗣癯霭嫔绯霭娴牧肀纠詈茖W(xué)術(shù)文集中研究漢語姓名學(xué)的札記。
作者從漢語姓名的起源、姓名的構(gòu)成、命名的方式、姓名文化的內(nèi)容、人工智能時代姓名文化的新功能以及姓名文化的價值等幾個側(cè)面,移形換步,透視漢語姓名中所積淀的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作者敏銳地關(guān)注到姓名符號在當(dāng)下信息時代的重要作用與微妙變化,將人們習(xí)焉不察的各種稱謂和識別方式與姓名文化聯(lián)系起來進行學(xué)理性考察,遂使得本書與坊間已有的姓名讀物有了明顯的區(qū)別。
為方便閱讀,原書的引文出處和頁下注釋均刪掉,如引用,請核對原書。
清代大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燮號板橋,《紅樓夢》的作者曹霑號雪芹,都在別號中寄寓了他們的理想和情趣,淡雅雋永,以致后來竟以號行,他們的名字反而很少被后人所提及了。筆者以為,自號是了解古代詩文作家審美情趣的一個窗口,通過自號可以管窺古人的志趣和情懷。從古人多以遁叟、志圃、居士、野夫、布衣、散仙、道人、漁者、野樵、遺老等詞題寫自號,就可以看出他們的價值取向和人生理想,當(dāng)然,也有不少貴族豪門,東施效顰,附庸風(fēng)雅,取些恬淡古拙的別號,以掩蓋他們的名利貪欲之心,這應(yīng)該另當(dāng)別論。文不如其人,號也不盡如其人,這都是常有的事。
自號可以是三個字,例如晉代的葛洪自號抱樸子,唐初詩人王績號東皋子,晚唐詩人李商隱號玉溪生,元代詞人仇遠(yuǎn)號山村民,元代畫家倪瓚號云林子、幻霞子、荊蠻民,清代畫家石濤別號大滌子。也可以是四個字,其中以“某某先生”“某某居士”“某某山人”“某某道人”最多。以先生為號者有:五柳先生陶淵明、笑笑先生文同、東萊先生呂祖謙、明道先生程顥、伊川先生程頤、陽明先生王守仁等。以居士為號者有:青蓮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東坡居士蘇軾,易安居士李清照,幽棲居士朱淑真,秦觀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等。以山人或野人為號者有:華陽山人顧況、三外野人鄭思肖、九龍山人王紱、四溟山人謝榛、射陽山人吳承恩、八大山人朱耷。以道人自號者有:白石道人姜夔、龍洲道人劉過、松雷道人趙孟頫、清遠(yuǎn)道人湯顯祖等。也可以是五個字,如明代戲曲作家高濂號瑞南道人,又號湖上桃花漁,明代小說家、“三言”的作者馮夢龍?zhí)柲S主人,“二拍”的作者凌濛初別號即空觀主人,連意大利教士利瑪竇來華傳教時,也給自己取號大西域山人。有六個字的,如清代畫家金農(nóng)號二百硯田富翁,現(xiàn)代著名畫家潘天壽自號雷婆頭峰壽者。甚至有七個字者,如清代畫家鄭板橋仰慕徐渭(號青藤道士),故自稱為“青藤門下牛馬走”“青藤門下一走狗”。
但最常見的自號多為兩個字,其中又多以山、陵、湖、川、谷、村、翁、齋、庵、堂等字構(gòu)成。如晏幾道號小山,王安石號半山,文天祥號文山,元好問號遺山;杜甫號少陵,梅堯臣號宛陵;范成大號石湖;陳亮號龍川,歸有光號震川;黃庭堅號山谷,方回號虛谷;劉克莊號后村,陶宗儀號南村;陸游號放翁,岳珂號倦翁;楊萬里號誠齋,薩都剌號直齋,著《酸甜樂府》一書的維吾爾族文學(xué)家貫云石號酸齋,徐再思號甜齋;張翥號蛻庵,劉效祖號念庵,張岱號陶庵。著名古文字學(xué)家唐蘭談到殷墟卜辭研究時說:“自雪堂導(dǎo)夫先路,觀堂繼以考史,彥堂區(qū)其時代,鼎堂發(fā)其辭例,固已極一時之盛。”這就是所謂的“甲骨四堂”,分別指羅振玉(雪堂)、王國維(觀堂)、董作賓(彥堂)、郭沫若(鼎堂)。
古人有時還以年歲自號,其中有些是以生年自命的。例如五代的楊凝式、明代的周星詒都自稱癸巳人,明代的徐洪星自稱甲子老人,清代周寅號甲寅人,吳衡照號辛卯生,黃丕烈自稱癸未人,汪適孫號甲子生,查士標(biāo)號后乙卯生。研究古代人物,如果傳記資料缺乏,這些別號對考證古人的生卒年歲有很大的幫助。還有些是以某年壽辰為號的,我們經(jīng)常在書畫題款上見到的花甲子、八十老翁、百歲老叟等皆是。
有些人甚至以號行天下,而名和字竟失傳了。如章回小說《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耐庵可能就是他的號,而名和字以及生平事跡舊籍記載絕少,已不可考。寫《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評《紅樓夢》的脂硯齋,都已無法考知他們的姓、名、字了。
有些人的號非常奇異古怪,如果參以生平事跡,仔細(xì)研究,可以見出命號者的思想信仰、學(xué)識才情、經(jīng)歷遭遇。如元代姜思周號花酒頭陀、丁祐號有發(fā)僧,明代徐樹丕號活埋庵道人,表現(xiàn)出作號者內(nèi)有隱衷,情多憤激。明代唐寅號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又號普救寺婚姻案主者,表現(xiàn)出命號者放蕩不羈、自由解放的異端思想。清代僧人成果號“萬里行腳僧,小浮山長,統(tǒng)理天下名山風(fēng)月事,兼理仙鶴糧餉,不醒鄉(xiāng)侯”,則是通過模擬別號的方式,宣泄玩世不恭的情緒,堪稱是一篇人物思想錄。蕭遙天曾經(jīng)說:“一個人往往擁有百數(shù)十個的,這也是中華知識分子特有的名字藝術(shù)。把一個喜立別號的人的此類藝術(shù)靜心欣賞,是一篇精簡的自敘傳,凡志趣、寄托、才調(diào)、業(yè)績、癖好、居室、收藏、形貌,多可窺其大概,甚至心坎深處的隱衷,也自此處流露?!?/strong>
(未完待續(xù))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guān)注我們
責(zé) 編 | 高思佳
審 核 | 張建全
終 審 | 張嘉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