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構建圈內同城發展、濟青‘雙圈’聯動發展、濟青鄭都市圈協同發展的整體格局?!?月18日,省委、省政府召開濟南青島都市圈聯動發展協同開放會議,部署濟南、青島兩個都市圈協同發展工作?!皬娛薄皬婟堫^”牽手,意味著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進入新階段,也必將為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都市圈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在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去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要深度對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努力成為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從全國來看,當前都市圈抱團發展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無論是跨省域的長三角、成渝,還是同省的廣深、杭甬、長株潭,無一不是通過抱團實現功能互補、協同聯動。作為擁有“雙國家級都市圈”的省份,山東要成為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濟南青島都市圈就不能“各美其美”,必須突破圈層,實現更緊密高效的聯動,形成一體發展的強大合力。
要加快推進圈內同城化發展。“城”強則“圈”強,中心城市的高度決定了都市圈的高度。青島都市圈自獲批以來,通過創新協同打破原有的城市邊界,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同城化”腳步愈發堅實——濰煙高鐵開通運營、16區(市)簽署政務服務“跨域通辦”合作協議、毗鄰縣市區之間搭建30余個協作機制……青島都市圈加快邁向交通同網、產業同鏈、科技同興、服務同城、生態同治的現代化都市圈。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青島必須繼續深入實施“強龍頭”戰略,發揮經濟大市挑大梁作用,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全球資源配置、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等功能,不斷提升環膠州灣都市區的經濟高度、人口密度、創新濃度和輻射強度,加快構建核心引領、軸線展開、多點支撐的網絡化、多層次發展格局。
要加強“雙圈”協同聯動發展。區域協同、“雙圈”聯動,絕不是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應該是經濟地理的重構,是制度與創新的深層融合,是系統性革新的升維探索。近年來,濟青“雙圈”頻繁“互動”,聯系越來越緊密。濟青中線全線貫通,濟青都市圈擁有3條直聯直通的公路大通道;“濟青快線”列車平均約15分鐘一趟,實現“公交化”高頻次運營;濟青科創智造廊帶加快建設;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獲批建設;國家中歐班列(濟青)集結中心成功獲批……面向未來,濟南青島都市圈要在協同聯動上持續發力,大力實施好基礎設施共聯、產業體系共建、創新能力共育、開放高地共創、文旅品牌共塑、公共服務共享工程,結成更緊密的發展共同體,形成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協同共進的發展格局。
要更好輻射周邊開拓發展空間。濟青“雙圈”聯動發展協同開放,不僅關乎濟南、青島兩座城市,更重要的是發揮“雙圈”輻射引領作用,通過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協作、協同創新和產業鏈的構建,帶動市域、縣域經濟協同發展,帶動促進陸海統籌發展。對青島而言,我們要圍繞實施方案確定的重點任務,加快推進基礎設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開放合作等領域重大事項和項目建設,探索推出“雙圈”規則互認、要素自由流動等制度創新成果,打造一批標志性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濟南青島都市圈都要深入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將自身發展放到全國大局中謀劃,深度對接京津冀和長三角,加強與黃河流域省份戰略協同,與中部地區、東北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協作,在對接和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
從“物理聚合”到“價值共生”,濟青“雙圈”聯動發展孕育無限希望。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雙圈”帶動、全域共進,在山東這片高質量發展的熱土上,當區域協同的“物理反應”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化學反應”,濟南青島都市圈一定會持續迸發“1+1>2”的協同效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