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學期,國內首個月球科研基地“數實混合泛在教學平臺”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投用。
近日,平臺負責人、北航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崔勇副教授介紹,團隊正在平臺中開展星球車設計實驗,下學期,平臺將面向高校及中小學共享開放。
3月28日,《新聞聯播》報道2025中國科幻大會開幕時,該平臺驚艷亮相。你是否好奇,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平臺呢?
跟著小編,我們一探究竟↓↓↓
北航“Lunar-X”教學平臺
“Lunar-X:基于月球科研站的數實混合沉浸式泛在教學平臺”由北航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崔勇、胡慶雷、鄭建英、高曉輝等)和新媒體藝術與設計學院(苗建軍、沈旭昆、莊維嘉、孫振西等)聯合研發。
沉浸式泛在教學平臺
北航團隊以提升學習者學習能力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依托,有機融合數字孿生、增強現實與智能交互技術,建成了國內首個面向月球科研基地的數實混合泛在教學平臺。
教學平臺構成及主要特點
1
2
教學平臺設計圖
這一教學平臺覆蓋了“星球車虛擬設計-仿真測試-星球車實體設計-星球實景”全鏈條學習過程,構建了全尺度數實融合教學空間,創新了虛實協同數字教材新模式,實現了“虛擬現實VR平臺、混合現實MR平臺、虛擬仿真平臺、實體平臺”四類平臺的有機融合,推進了數字化全鏈條融入教學平臺,解決了真實場景不可達的痛點問題。教學平臺已申請發明專利4項,軟件著作權5項。
沉浸式月球平臺、數實混合平臺實景
“我們打造這個數實混合的教學平臺,線上有虛擬教學系統,學生可運用編程等知識,開展星球車虛擬設計和仿真測試等;線下有實驗室中搭建的實體月球環境,協助師生驗證實驗,開展沉浸式教學。”平臺負責人、北航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崔勇介紹,團隊還配套建設了《星球車混合虛擬仿真技術》數字教材,探索集數字教材學習、線上虛擬仿真、線下實體實驗于一體的教學新模式。
數字化泛在學習新路徑
線上泛在學習與線下混合現實沉浸
線下制作與學習
經過約4年的建設,平臺已面向校內開放教學使用,為校級通識課《星球車技術導論》等打造沉浸式課堂。
校級通識課《星球車技術導論》上課現場
平臺負責人、北航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崔勇表示,他還帶領團隊在平臺開展星球車設計實驗,目前星球車模型已歷經兩次迭代,實現了在月球表面環境的自如穿梭,“結構設計、零件加工成型組裝、軌跡預測算法等工作,均由學生自主完成。”
星球車自主導航實驗
北航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研一學生宋一恒負責星球車模型的結構設計工作。“我們調研了國內外現有的星球車,發現搖臂式懸架結構具備較強的車體穩定和越障爬坡能力,適合在月球表面環境行駛。”宋一恒說,在此基礎上,大家經過反復實驗,選擇了獨立驅動的六輪模式。團隊還正在利用深度相機、激光雷達等感知技術,訓練星球車的越障、抓取、導航等功能。
沉浸式月球平臺實景照片
未來,平臺將迎來更多學生。崔勇說,線上教學系統和數字教材已在線發布,北航月球科研實驗室將面向高校及中小學開放,開展教學、科研、科普等活動。
來源:首都教育、北京日報 記者:何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官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