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杰
今年全國兩會,“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之一,也引發了人們對如何上好思政課的思考。
思政課并非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關乎“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作為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從“各管一段”到“協同育人”,一體化建設有助于打破學段壁壘,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今年3月,浙江50名高校黨委書記、校長走進中小學,開講“新時代變革實踐”,共同打造浙江教育系統“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課品牌,讓思政教育在火熱實踐中煥發新光彩。
當前,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仍面臨一些困境挑戰。比如,各學段思政課內容重復與斷層現象并存,教學方法趨向單一,各學段思政課教師缺乏有效溝通機制,評價體系某種程度上忽視學生價值觀培養和實踐能力提升等。
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需著力在各個學段、各門課程間的“接棒區”上做文章。
強化科學的內容供給。思政教育具有階段性與接續性辯證統一的鮮明特征。既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成長特點授課,又要實現各學段教學內容有效銜接、有序進階。不少地區和學校為此進行了有益探索。比如在杭州師范大學,專家學者通過長期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編寫了貫通各學段的思政課教學指南,明確了每個學段的教學重點和銜接要求,并運用到當地中小學的教學實踐中。這種系統化的設計,有效解決了內容重復和斷層問題。
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要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如今,“行走的思政課”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鋪開,越來越多的學校將思政課堂搬到博物館、科技館、企業車間、田間地頭等不同場景。在杭州市余杭區,當地充分利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增強課程的互動效果,讓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不同學段思政課教師既要深刻把握學段教學任務,又要學會“瞻前”“顧后”,主動增強銜接意識。要建立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制度,定期開展教學研討和經驗交流。同時,選派中小學教師到高校進修,邀請大學教授到中小學指導,有力促進教師隊伍水平的整體提升。
構建有效的評價體系。過去一些思政課往往關注教學目標計劃的完成度。要制定貫穿大中小學的思政課核心素養評價標準,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和行為表現,將課堂參與、社會實踐、主題活動等納入評價體系,全面反映學生思政素養,并將評價結果作為改進教學、優化課程、提升師資的重要依據。
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持續發力。從實踐中看,只要堅持守正創新,注重統籌協調,就能構建起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思政教育新格局。讓每一顆“拔節孕穗期”的種子都能在思政教育的陽光雨露中茁壯成長,這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
(作者為杭州師范大學機關黨委副書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