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風拂過海淀校園,一場跨越齊魯與京華的教育對話在育鴻學校悄然展開。4月18日,濟南市吳伯簫學校與首都師大附中育鴻學校友好校簽約儀式在育鴻學校如期舉行。吳伯簫學校50余名師生代表滿懷期待奔赴這場跨越京魯的教育之約,育鴻學校領導及師生熱情迎接,雙方共同見證兩校攜手邁向教育合作新征程。
簽約新篇:理念交融 文化互鑒
此次簽約以“傳承與創新”為主題,旨在通過資源共享、師生互訪、課程共建等形式,探索跨區域教育合作新模式。吳伯簫學校以“伯簫精神”為引領,弘揚“崇文尚德、卓立競進”的校風;育鴻學校依托首都師大附中教育集團優勢,秉持“成達教育”理念,以“文明、樂學、健美、創新”為校訓,兩校在教育理念上形成互補,為深化合作奠定基礎。
簽約儀式上,育鴻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任海霞飽含深情地介紹了學校歷史與發展理念,她表示,友好學校簽約既對學校發展意義非凡,也為京魯兩地協同發展注入了新的教育動力,期待通過友好合作,碰撞出更多教育火花。
吳伯簫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李迎也表達了對此次合作的殷切期望:“教育是一場向美而行的雙向奔赴,期待雙方相互分享經驗,優勢互補,共同探索教育新路徑,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
雙方圍繞學生交流、入校體驗、師資培訓、課程項目合作等方面展開熱烈且深入的探討,思想的交流與碰撞,讓現場氣氛熱烈非凡。在兩校師生的共同見證下,雙方正式簽署友好學校協議,兩校合作正式開啟新旅程。
校園初探:紅色基因 成達育人
簽約儀式后,吳伯簫學校師生代表參觀育鴻校園,感受其獨特的“軍中辦學”特色與紅色文化基因,感受集團化辦學以來“成達”教育理念帶給學校的新變化。
代表團走進"成達思維課堂",觀摩翻轉課堂、項目式學習等創新教學模式,感受到育鴻學校自集團化辦學以來,通過共享首都師大附中優質資源,讓課堂互動更加高效,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教育如鴻:培根鑄魂 資源互通
教育如鴻,其行致遠。在莊嚴的簽約儀式上,雙方校長執筆落墨的剎那,凝聚著對教育本質的思考:當吳伯簫學校的"耕讀文化"遇見育鴻的"鴻雁精神",當齊魯大地的厚重歷史對話京華學府的現代創新,教育合作迸發出的不僅是資源互通,更是對教育"培根鑄魂"的使命共擔。此次簽約不僅是一次校際交流,更是教育生態的創新實踐。
教育無界,合作無疆。在"雙減"背景下,兩地學校的合作模式給出了創新啟示:文化傳承不是復制粘貼,而是讓傳統在創新中重生;教育交流不是走馬觀花,而是讓課堂成為思維碰撞的磁場。當教育回歸"人"的本質,每一次校際合作都在書寫著"立德樹人"的時代答卷。兩校將以此次簽約為起點,在傳承中創新,在融合中突破,共同書寫“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