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雁濱 中國水墨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安徽省黃山市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訪問學者,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早年畢業于安徽省教育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退休前歷任安徽省涇川書畫院副院長、文化舘舘長、博物館館長等職,現居上海。89年應邀于北京首都博物館舉辦畫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為畫展剪彩。2002年中國畫作品《雨》獲安徽省第六屆藝術節美術作品大展銅獎, 2003年中國畫《蒼山鐵鑄成》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03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2004年作品《皖南秋色》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中青年中國畫提名展 。2004年作品《醉寫皖南一夜雨》獲安徽省首屆藝術大展銅獎 。2005年《佳境》等三幅作品應邀參加“徽墨百家”作品大展。2006年中國畫《草亭結友圖》應邀參加“新徽派山水畫名家作品特展”, 2008年10月由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安徽省書畫院主辦《峻極天庭——程雁濱山水畫作品展》在皖南紅星美術館展出;2010年四幅作品應邀參加"融入世博一一上海、臺州中國畫名家作品聯展"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2011年10月在上海舉辦"程雁濱山水畫作品觀展"; 2011年11月應邀參加浙江《美術報》在東莞藝展中心舉辦的 "畫我心深處一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2年2月"程雁濱新作展"在上海藝術會所海上風″展出, 2012年6月 在合肥市亞明藝術館參加 《2012中國畫名家精品邀展》; 2012年10月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名人名家書畫精品展、2014年應邀參加美術報藝術節"中國水墨一一中國畫名家作品展"。2016年應邀參加“中國美術報藝術節中國畫名家作品展在南通美術館展出;2017年由上海嘉微拍賣主辦在上海右行藝術空間舉辦″程雁濱、吳晨榮、沈保良″三人作品聯展,"2019年″風裁瘦葉雁驚秋″程雁濱焦墨作品展在上海 《右行藝術空間》舉辦;2021年程雁濱扇面焦墨山水小品在上海中福藝術中心展出。2024年應邀二幅作品參加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主辦的[墨,CHlNA當代水墨藝術展]先后在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美術館、北京老甲藝術館展出。八幅作品先后被北京首都博物館、安徽省賴少其藝術館、湖南省齊白石紀念館等藝術機構與團體收藏。
在″墨,CHlNA"當代水墨藝術作品展研討會上的發言:我的焦墨山水創作受新安畫派影響很大,早期的水墨作品、玩潑墨玩肌理的抽象形式也搞過很長一段時間,轉來轉去轉回到現在的這種小眾審美路上畫起了焦墨山水…。我說不清自己的焦墨作品是否與這個展覽相合拍?但有一點我的觀點很明確,那就是凡以"墨"命名的創作主題都應該在材質與繪畫的表現形式上離不開中國元素。″水墨 "不能簡單理解為其字面的意思,″水墨"應該是一種意境,一個空間,材質的運用是為表現形式而服務,但必須應該強調中國元素。在中國畫的審美中空間感十分重要,能給人聯想很多 ,畫面上最黑的地方可能就是最亮的,最虛的空白處也可能就是最豐富的…。焦墨山水的創作不知不覺二十年,在自己的繪畫語境中我始終堅守著寫心造境的路子,在不丟棄傳統材質及工具的原則基礎上,在一個純黑色的色調中尋找適合于自己描繪山山水水的一種突出于"寫"的表現形式,雖還不成熟,還有待于實踐與完善,但心向往之…。
畫家在繪畫時歷來都是境由心生,作品的意境和風格都是來自 于心境, 走“師造化”的藝術道路, 形成其清新自 然的藝術風格。 多年來我熱衷于焦黑山水的寫生與創作,強調畫畫要:“一畫明,則障不在目而畫可從心”(石濤語)。用焦墨筆法,追求和崇尚陽剛、雄強、蒼勁、厚重、生澀、老辣、古拙、天然的審美取向,重傳統但不泥古,從生活中攝取創作素材,我始終堅持行走著"師造化,大道自然、因心造境"的山水畫遣興之路。
(文 程雁濱)
北京墨真書畫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專注于學術研究,組織開展大型書畫展覽、全國采風、公益事業以及國際交流活動的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