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影人看電影,和影迷不同的地方在于:影迷注重感受故事情節(jié)、主創(chuàng)幕后故事,或是評價演員演技;職業(yè)創(chuàng)作者要把電影里的情節(jié)和電影專業(yè)知識關聯(lián)起來思考——
作品運用了哪些電影理論?使用了哪些巧思?導演拍攝前如何設計的?最終如何被創(chuàng)作出來?
這是電影創(chuàng)作者的職業(yè)素養(yǎng):把握劇本分析,設計視聽語言。而打磨積累這種素養(yǎng)其實有一個公平的、人人可用的途徑,就是——
選那些真正可被稱為是電影藝術的作品,去庖丁解牛,細致入微觀摩,細嚼慢咽。直到從無意識看電影,到對電影敘事、美術、表演、攝影、燈光、錄音、剪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意識思考。
以影史經典,也是電影學院影像課程里的重要案例,《沉默的羔羊》為例。1991年上映,次年在奧斯卡金像獎上,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
先看故事整體。
改編自托馬斯·哈里斯同名小說。講述了年輕的FBI見習探員克拉麗斯·史達琳(朱迪·福斯特飾)被指派采訪連環(huán)殺手漢尼拔·萊克特(安東尼·霍普金斯飾),通過與其周旋獲取線索,最終破獲"水牛比爾"連環(huán)殺人案并成名的故事。
影片采用"愚者成功型"敘事結構,即弱勢主人公反抗偉業(yè),完成巨大挑戰(zhàn),最終目標使命達成。也是經典的好萊塢三段式劇作結構。先用一張圖解釋"三段式"的故事鋪陳框架邏輯:
接下來開始找影片中對應的理論應用:
(1)弱起階段:克拉麗斯以實習生身份出場,身處男性主導的FBI訓練環(huán)境中,展現(xiàn)其弱勢處境。
(2)激勵事件與上升階段:克拉麗斯接受任務接觸漢尼拔,逐步獲得線索,同時面臨內外壓力,如心理層面的童年陰影、反派威脅等。
(3)低谷與升華:主人公跌入谷底奮起反抗,最終完成破案,并完成自我成長。
影像創(chuàng)作第一步是理清劇本整體框架,搞清故事基本情境。進而在合理定調的邏輯之上,根據(jù)劇本詳細設計每場戲的鏡頭語言。
從最重要的、奠定影片基調的開場戲開始。先看劇本寫了什么:
接下來找開場戲對應的鏡頭里,視聽語言設計細節(jié)。
首先是開場畫面。清晨,弗吉尼亞州康弗提克市,場景選擇偏遠山林,美術上用冷色調晨霧制造朦朧感和壓抑氛圍,暗示克拉麗斯所處環(huán)境的艱難。
緊接著人物出場。身穿藍色運動服的克拉麗斯在森林中奔跑、攀爬繩索。這里用體力消耗和動作設計,強化其"努力"形象。
鏡頭運鏡的設計,主要用長鏡頭表現(xiàn)環(huán)境壓迫感,跟拍與特寫鏡頭結合,強調人與動作的艱難與節(jié)奏變化。
爬過攀援網(wǎng)之后繼續(xù)奔跑。這里畫外音響起,進入對話場景。教官從后面叫住克拉麗斯名字,通知她去克勞福德辦公室。
克拉麗斯接受教官指令后,改變奔跑方向。朝教官指示的方向跑去。
此時,鏡頭捕捉到教官站在原地,目光追隨克拉麗斯逐漸遠去的身影。頭頂棒球帽“FBI”符號標志揭示主角身份。
到這里,可以看到,開頭兩分鐘影像敘事,所有視聽語言——鏡頭、美術、服裝、道具、對白等每個元素,都圍繞劇本展開,且沒有“為美為美”的無效設計。
人物塑造也能總結出一些巧思——服裝上,選用冷色調,同樣寓意克制與困境;通過奔跑、攀爬等動作設計,對比差異沖突等,逐步塑造人物弧光,讓角色立體。
比如接下來,克拉麗斯來到學院大樓。進入電梯。與一群身著紅衣的高大男性形成鮮明對比。
這里也運用了對比和反差手法,強調克拉麗斯在這一以男性為主導的逼仄空間里的弱小,也突出性別與權力差異,為后續(xù)"弱者逆襲"做鋪墊。
情節(jié)鋪墊的細節(jié)同樣巧妙。克拉麗斯來到克勞福德主任辦公室,看到墻上貼滿赤身裸體女尸的血腥照片。
然后是照片墻上的報紙,一個醒目大標題特寫鏡頭:“比爾剝了第五個人的皮”。
這一場景為后續(xù)劇情埋下伏筆,烘托懸疑氛圍。也暗示克拉麗斯即將直面黑暗。一場關于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即將拉開序幕。
到這里,還只是電影前五分鐘的影像分析。正如安德烈·巴贊所說:"電影是名副其實的愛的藝術 ,對于電影來說,熱愛人是至關重要的。"
好的電影藝術作品,之所以對人的情感的把控力之大,就是憑借一個一個鏡頭、燈光、聲音等等視聽元素的細膩設計,讓觀眾情緒不自覺地產生微妙的變化。
《沉默的羔羊》之所以能成為影史經典,成為爆款,也因為在視聽語言設計上下了大功夫琢磨。作為影像創(chuàng)作者,尤其導演,更需要對劇作、美術、攝影、燈光、錄音、剪輯、表演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專業(yè)知識有全面的認知、心中有數(shù),通過一部部作品呈現(xiàn)去融會貫通。
關于這部電影更多視聽語言分析,上周五晚,我們邀請導演、編劇孫帥進行了一場時長70分鐘的線上主題分享,想看完整回放可以“閱讀原文”。或者直接了解他接下來開的課程,直接學更多導演的視聽語言設計技巧,綜合分析更多經典影片案例。
先直接看課程安排↓
5月19日-6月13日期間,每周一、周五晚七點半開始時長兩小時的線上學習,從劇本的構思、結構;到美術的場景設計原則、色彩理論、構思與視覺效果;到導演如何指導演員、幫助演員分析角色;再到攝影、燈光的光影運用、燈光布局;錄音、剪輯的技術處理與敘事技巧等。
總結來說,這是一套完整的適合新手導演、初入行影視從業(yè)者、沒有電影專業(yè)知識基礎但想入行的普通影迷,幫助你建立系統(tǒng)、全面認知的,強實戰(zhàn)應用入行指南。
以及更為關鍵的,學思維。先學基本常識,“知其然”;再搞懂背后的表達意圖、創(chuàng)作本質,"知其所以然"。
除了“夠全面”,“夠細微”也是這門課一個主要設計原則。
你可能也發(fā)現(xiàn)了,文中的影片分析,是從片頭字幕開始的。電影學者戴錦華也曾反復強調這種研究方法,如她所言:“很多電影的敘述,電影意義的確立,電影藝術的挑戰(zhàn),電影視聽結構的確立,是從片頭字幕襯底的那個時刻就開始的。”
因此,在他的課上,你可能聽到關于一部電影之所以成功的所有細節(jié)分析,一個導演創(chuàng)作需要具備的方方面面思維。
能聽到從技術創(chuàng)作角度,導演處理一場戲時,如何把握影像敘事節(jié)奏。比如他會告訴你“分鏡設計原則是劇本里一句話一個鏡頭”,這類基本原則方法。
也能聽到從藝術處理角度,導演如何通過鏡頭調度和光影運用,展現(xiàn)角色在艱難環(huán)境中的努力與矛盾沖突。比如同樣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荒野獵人》,運鏡里有哪些智慧,與之類似的還有哪些影片,藝術表達又是如何實現(xiàn)的。
而文中關于《沉默的羔羊》前五分鐘視聽語言分析,信息量可能只是這門課程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這樣成體系的傳授,也是孫帥老師作為導演、編劇,和多年教學積累的一次集中精煉分享。
因此,如果你是新手導演、影視編導、初入行影視從業(yè)者,或是藝考生、跨專業(yè)考研學生,又或者是沒有電影專業(yè)知識基礎,但想入行的普通影迷,這門課提供你一份相對完備的入行思考指南。
同時,完成作業(yè)考核,可以拿到一張“全國職業(yè)信用評價網(wǎng)”認證,用于影視人才聘用、考核評價的「導演初級職業(yè)認證證書」。下面是包含導師簡介、學習日程安排、職業(yè)認證認證等全部課程信息說明。
完成全部學習內容,通過作業(yè)考評,就可以拿到證書。上期訓練營通過考試畢業(yè)的學員,已經順利拿到證書。
課程售價人1600元/人。文末有一份調查問卷,認真填寫問卷,還可以獲得100元減免券,可用于購買課程。
報名課程,掃二維碼
(小助手二維碼)
作者 | 輕舟
排版丨Amethyst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wǎng)絡,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lián)系我們。」
益起映創(chuàng)的新老朋友們:
我們專注影視教育12年,提供300+門課程覆蓋電影全產業(yè)鏈,助力超100萬愛好者與從業(yè)者成長。現(xiàn)在發(fā)起"學電影"用戶調研,填寫問卷即贈100元課程券。您的意見將幫助我們更好陪伴電影人"一起硬闖"!
掃碼填寫問卷(1分鐘),領取福利>>
益 起 推 薦
關 注【 益 起 映 創(chuàng) 學 堂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