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春天,感覺身邊花粉過敏的人多了起來,這是怎么回事?有什么辦法解決?
——人民網網友13****7
借著這位網友的問題,和大家聊聊花粉過敏吧。
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已經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在人們享受身邊綠化成果的同時,每當春暖花開,過敏也會成為熱門話題。
不僅是花粉,楊柳樹的種子、懸鈴木的果毛等形成的飛絮,可能攜帶過敏原,也給人們帶來困擾。以北京為例,以前種的樹有不少進入成熟期,在繁殖期花粉傳播力增加,過敏原也隨之增多,這是城市綠化率提高帶給我們“成長的煩惱”。
應對過敏,人們想了不少辦法,比如噴水、修枝,加大科技攻關等。一些地方的園林部門會給楊柳樹雌株注射抑制劑來減少飛絮,雖然耗費人力物力,但地方政府仍在不斷加大力度,多方施策治理。
“花粉飛絮真煩人,不能把這些樹砍了嗎?”
這還真不能一砍了之。
早些年,受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制約,一些城市能選擇的綠化樹種并不多。在北京,松柏楊柳生態適應性強,是增加城市綠量、改善生態環境的“功臣”。在上海,懸鈴木生長速度快、凈化空氣效果好,對于城市生態也是“功大于過”。不能因為花粉和飛絮多,就否定它們的功勞。
再來看可行性。一方水土養一方樹。松柏楊柳之于北京,懸鈴木之于上海,是幾代人因地制宜的選擇,為城市綠化、百姓生活帶來的好處,并沒有那么容易割舍。
這是城市綠化的辯證法。如今,松柏楊柳已成為北京重要的綠化樹種,懸鈴木也是上海栽種最多的行道樹之一,要將這些樹都砍掉、換樹重種,再等著它們長大,不太現實。為從源頭上減少過敏原,北京、上海等地在規劃種新樹時,對致敏樹種盡可能控制。當然,最終見成效,還得有個過程,慢不得也急不得。
可見,花粉過敏,是城市綠化進程中“成長的煩惱”。
世界上很難找出第二個大國,像中國一樣重視植樹造林。有兩個25%,能展現中國綠化成就: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超過25%,貢獻了約25%的全球新增綠化面積。樹多了,花粉飛絮會隨之增加,在人口集中的城市,過敏的概率也就越大,“成長的煩惱”就越凸顯。
“既然已經種了這么多樹,又有這么多人過敏,能不能少種點?”
目前來說,還不能。
一方面,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人民群眾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今日中國,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多年努力換來的城鄉居民生態幸福感,當倍加珍惜。
另一方面,目前我國林草資源總量仍然不足,質量效益仍不夠高,地區分布也不均衡。美麗中國建設,還需久久為功,爭取一年干得比一年好。
“成長的煩惱”,不只出現在城市綠化領域,也體現在大到發展理念轉變、小到個人綠色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時代以來,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許多都是在不斷出現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漸形成共識、向前推進的。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貫穿人類文明的永恒課題。每一代人都會遇到屬于自己的煩惱,也會在實踐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在生態效益與公共健康中尋找動態平衡,是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成長的煩惱”在時代進步中一定能有“優解”方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1日 01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