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
老一輩教師吃盡了時代紅利?
老一輩教師確實在多個方面享受到了時代紅利,這些紅利不僅提升了他們的生活水平,也對整個社會產生了積極影響。具體如下:
1、經濟改革與市場開放
經濟紅利:中國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2017年,經歷了快速的經濟增長,這為老一輩教師提供了更多的職業機會和更高的收入水平。
工作包分配:在計劃經濟時期,教師由國家包分配工作,這一政策為當時的教師提供了穩定的職業保障。
2、社會福利與保障政策
福利分房:在福利分房政策下,教師在工齡達到一定年限后,可以分到住房,這一福利極大地改善了教師的生活條件。
低房價:房地產市場化初期的低房價,使得教師能夠以較低的價格購買住房,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3、教育政策與教師待遇提升
教齡津貼:近年來,多地提高了教師的教齡津貼,退休教師也能享受到這一政策紅利,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
退休金政策:退休教師有機會領取高額退休金,這一政策體現了國家對教師職業的尊重與肯定。
4、政策支持與職業尊榮感
政策支持: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提升教師的薪資待遇,特別是退休教師的福利,以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教育事業。
職業尊榮:隨著社會對教育問題越來越重視,教師行業的職業尊榮感不斷提升,老教師在退休后的生活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老一輩教師享受的時代紅利是多方面且相互關聯的,這些紅利不僅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也促進了教育和社會的發展。
為什么現在有人認為
大學教師的時代黑利正在到來?
1、經濟因素與預算限制
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增長放緩導致政府減少對高等教育的公共支出。這直接導致了高校經費的緊縮,許多高校不得不削減預算,包括減少教師崗位的數量。在美國,根據報道,多所高校已采取裁員措施,而在英國,一些大學也面臨類似的財政壓力,不得不縮減部門規模甚至關閉部分學科。
2、科技進步與教學模式的轉變
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如在線教育、人工智能輔導工具等,正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這些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教師的傳統角色,使得教師的知識傳遞任務部分被自動化取代,從而降低了對高校教師的需求。
3、人口結構變化與生源減少
全球范圍內,尤其是發達國家,15-24歲適齡大學生人口正在減少。這直接導致高校生源的大幅減少,進而影響到高校的招生規模和收入。招生規模的縮小進一步導致了教師崗位需求的減少,使得高校教師的失業風險增加。
4、高校擴招與教師供需失衡
自1999年以來,全球高校擴招使得學生數量激增,但高校教師的數量增長并未與之匹配。高校對教師的招聘標準也在提高,博士學歷、海外經歷等成為招聘的“標配”。然而,部分青年教師可能因缺乏實際教學經驗或科研成果而難以獲得穩定的教職。
5、合同制與去編制化
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采取合同制管理教師,教師的收入和崗位穩定性與教學、科研績效直接掛鉤。這種管理方式雖然提高了高校的用人效率,但也增加了教師的不確定性。
當前高校教職不再被視為“香餑餑”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上幾點:
綜上所述,高校教職不再那么吸引人的原因涉及經濟、技術、人口結構變化以及高校內部管理的多個方面。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高校教師的就業環境變得日益嚴峻。
現在進高校當老師
有什么建議嗎?
1、盡快適應高校生活新常態
對于新入職的青年教師來說,將面臨幾個重要轉變:成為教師,意味著從單純做科研到
教學+科研+X工作模式的轉變,不僅要承擔正常的教學、科研任務,還要擔任班主任、參加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等諸多工作;成為研究生導師,意味著從一個人做科研到帶領一群小伙伴做科研,不僅要對研究方向有高瞻遠矚的敏銳,還需要為課題組成員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成立家庭,購買房子,成為爸爸或媽媽,意味著開始擔負起養育孩子、還房貸的重擔。收入羞澀,開支巨大,工作繁雜,做科研的時間瞬間被壓縮,這就是我們大多數青年教師面臨的處境。這個狀態可能會持續1年、2年或3年,甚至更多。青年教師需要盡快適應這個狀態,讓所有工作走入正規、齊頭并進,這個適應期建議縮短到1年。
2、科研工作重在持之以恒,積小勝為大勝
承擔教學任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是我們的本色,工作基礎,務必認真對待。而對于教學科研型教師來說,科研是我們青年教師事業發展的加速度,做不好科研,你的事業必然會如一潭死水,走入沒有成果、申請不到項目、沒有經費、沒有研究生、評不了職稱、做不了科研、沒有成果的惡性循環,甚至面臨非升即走的命運。科研工作如此重要,那怎么做好科研呢?這里提幾點小建議:
(1)科研工作不能斷線,再苦再忙都要保持狀態,不管是學術論文、發明專利、創新創業,沒有大成果,那就保證小成果不斷檔。科研項目申請的核心在于積累,無論你有什么奇思妙想,工作基礎是否厚實是項目申請成功的關鍵。
(2)科研方向初步以延續博士課題方向為妥,這樣有助于借助博士工作基礎快速獲批項目。拿到經費后需要聚焦所在區域優勢特色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育新的科研方向。
(3)加強學術交流,廣結善緣,特別是要注重與小同行的學術交流,為科研項目的申請提供助力。就最近幾年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的經驗來看,項目申請書送到小同行概率最大。盡可能地讓國內小同行領域專家學者了解你的工作。
3、正確處理好與研究生的關系
導師和研究生到底應該是一種什么關系?師傅與學徒,老板和員工,亦師亦友,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導師不導,學生不學;導師對研究生漠不關心,研究生對導師心存芥蒂;導師對學生一味壓榨,研究生對導師陽奉陰違。這些都是不健康的研究生導師關系。實際上,導師和研究生還有一層重要的關系:合作共贏。那就意味著雙方都要付出,同甘共苦,“雙向奔赴”。如何做到守初心,不逾矩,求共贏,是研究生和導師共同面臨的重要問題。
高校青年教師
有哪些大小坑要避免?
1、不用評職稱,開開心心就行了
如果遇到有人這樣勸你,先這樣想想:
★會不會我躺平了,他在默默努力,將來差距越來越大?
★大家一起躺平,有個同伴是不是自己就不顯得那么突兀?
★如果我躺平了,講師退休,我真的開心嗎?
任何人都想開開心心,奮斗和躺平我覺得都很正常,各有各的好,但是,一定是要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不要問別人意見,也不要給別人意見。
我曾經說千萬不要只搞科研,但是我沒有說不做科研,事實上,能比行政人員多出一些科研成果,評職稱相對容易,這可能是專職教師唯一的優勢了。
2、勸你不要追求進步的
“只要你不想當領導,誰都不是你領導”,這句話大家都聽過吧?沒有職位多好呀,沒有壓力不用操心,什么事也不用管,有課就上,上完課就走。
遇到這樣勸你的,
★先看看他遇到機會爭不爭?
★再想想現實,不當領導就不干活了嗎?有幾個老師就只備課上課?大多數人不都是被一堆雜事纏繞。
當領導是派別人干活,不當領導是被領導派活。
當然,領導也有活,
總之,當不當領導都得干活,
所以,看你想干哪種活?
現實就是這么無奈。
3、不要被安家費沖昏頭腦
最好先把安家費平分10年算一算(事實上很多學校都會分期發安家費,姑且看能全額到手的理想狀況,)。
比如A學校安家費60萬,年薪才8萬,相當于前十年每年到手14萬。B學校年薪15萬,安家費一分沒有,其實還是B學校劃算,而且后面二十年都是15萬一年,而A學校則是8萬一年到退休。
4、高校教師是一種工作,不是身份
不是古代的舉人士子,要以收益為考慮,別中毒太深以為博士就是什么,我們的教育是有問題的,為了延緩就業讓你成了博士,你只是別人策略的一步棋子就別自我感覺良好了。
5、收起好奇心,過自己的日子
別過分關心別人的課題的進展,別太在意別人發了幾篇論文,別惦記別人又拉了幾個項目,打聽多了,會滋長心中嫉妒的種子。腳踏實地,比什么都重要;
機會來臨,別讓它溜走。在非學術方面,在各種會議籌劃,演講比賽,重要人物接待時表現出彩,讓高層領導看到你;在學術方面,有重要人才或項目申請時,別退縮,機會不是天天都有。
文章來源:中州期刊聯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