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有云:“貧窮患難,親戚相救。”
親戚間,肝膽相照,彼此扶持,是應有之意。
但近年來,年輕人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斷親潮”。
這并非情感冷漠,而是親戚相處中,血緣并不意味著一切。
新型親戚關系的真相,其實就4句話:始于血緣,合于走動,久于利益,終于人品。
1、始于血緣
《漢書》有言:“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親戚之間,相伴相依,聚族而居,是常人基本的情感訴求。
因為血緣,雖看不見也摸不著,卻天然存在信任感和依賴感。
哪怕時間流逝、空間阻隔,那份對同根同源的牽掛始終不變。
歸根結底,親戚就是以血緣傳承為紐帶的重要社會關系。
現實生活中,有遠親近親之說,依據血緣親疏來確定情分深淺。
通常而言,血緣越近,情分越濃,血緣越遠,情分越淡。
如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父系血緣一脈的堂親,母系血緣一脈的表親等。
血緣極為緊密,平日除了有情感上的陪伴支持,也有經濟生活上的互幫互助。
此外,還有姻親外戚,如連襟、妯娌等,雖較為疏遠,但同樣會關聯來往。
《三國演義》中說:“內結骨肉之恩?!?/p>
人生在世,親戚之間血濃于水,打斷骨頭還連著筋。
有親戚在,無論外界風雨飄搖,心中總有一份安寧與底氣,定要且行且珍惜。
2、合于走動
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任何關系都需要經營維系,親戚間也不外如是。
若是長時間不來往走動,必然漸行漸遠,甚至見面不相識。
就像:逢年過節不登門走禮,紅事不發出請柬,白事不主動幫襯……
雖說如今的親戚,因距離相隔,工作繁忙,早已不似古代般來往密切。
但若想讓情分細水長流,也少不了要有一定的物質往來和情感交流。
遇到大事難事時,主動關懷問候;碰到喜事好事時,不忘分享邀約。
哪怕隔著千山萬水,亦能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保持聯系,安排見面機會。
重大節日時,盡量與親戚相聚,探尋共同話題,拉近心理距離,增進情誼。
更何況,唯有走動磨合一段時間,才能看清對方的三觀性情。
有的親戚沒有邊界感,三觀不合,相處不愉,難免會斷了往來。
而有的親戚卻能相談甚歡,與之一拍即合,關系自然可以長長久久。
俗話說:“鞋要合腳,人要合拍。”
那些相處不舒服的親戚,該斷則斷,該遠就遠。
和聊得來、合得來的親戚走動深交,方能使情誼細水長流,讓生活歲月靜好。
3、久于利益
《增廣賢文》中說:“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p>
富貴人家的門口,總是迎來送往,親戚故舊絡繹不絕。
境遇窘迫的人家,大多門口羅雀,連親戚都避之不及。
這是因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親戚關系,何嘗不是情分中慘雜著利益,此乃人之常情。
如果利益相悖,或是認為你無所助益,疏遠反目的情形比比皆是。
哪怕談不上嫌貧愛富,也怕窮親戚開口求助,加重自己的負擔。
反之,若是利益一致,有光可沾,無需頻來頻往,關系都十分親近。
有道是:“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
落魄時,親戚幫忙是情分,不幫是本分,自己默默努力就好。
當你自立自強、站穩腳跟后,有守望相助的價值,才會被親戚尊敬親近。
4、終于人品
《孟子》有言:“寡助之至,親戚畔之?!?/p>
品德敗壞的失道之人,就連親戚也會背叛他。
即使有血緣與情分,可沒有誰愿與人品卑劣的人往來。
因為這種親戚,往往自私自利、不講誠信、喜歡算計、忘恩負義。
比如:借了錢不還,那么信任就會逐漸崩塌,關系變得岌岌可危。
當你面臨重大挫折時,他們很可能會選擇視而不見,落井下石。
與之往來,不僅要遭受金錢上的損失,還會帶來心理上的傷害。
彼此間的親戚情分也必然會被消磨殆盡,甚至走向反目成仇。
親戚走到最后,拼的是人品。
人品好的親戚,內心善良而正直,為人坦蕩而真誠,行事公平而通達。
如果你伸出援手,他們會知恩感恩,銘記于心,且時時惦記著報答。
如果你請求幫助,他們會毫不猶豫陪你渡過難關,做你最堅實的后盾。
真心對真心,一來一回間,親情方能愈發溫暖深厚,代代相傳,輩輩相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