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洞山三斤
洞山和尚,因僧問:“如何是佛?”
山云:“麻三斤。”
無門曰:洞山老人參得些蚌蛤禪,才開兩片,露出肝腸。然雖如是,且道,向甚處見洞山。
頌曰:突出麻三斤,言親意更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一
譯文
洞山和尚因僧人問:"什么是佛?"他直接回答:"麻三斤。"
無門禪師對此評論道:洞山老和尚參悟的是像蚌蛤般的禪法,剛張開兩片殼(開口說法),就毫無保留地顯露出真心本性。雖然如此直截了當,但要問:該從何處才能真正見到洞山的禪法真諦?
頌曰:他脫口而出的"麻三斤",看似平常話語實則飽含深意,言語親切更顯心境澄明。那些執著于評斷對錯是非的人,本身就已陷入是非漩渦之中 。
二
洞山
這里的洞山是洞山守初禪師。禪師身上所穿的衣服,鞋子等,所用的麻,差不多也就三斤的樣子。麻三斤,看起來沒有實指,又若有若無地指向我們軀殼外包裹的衣服。那衣服所包裹的這個人,內在的本來面目是什么?
菩提自性,本來清凈,
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洞山的回答,麻三斤,是自性直呈。順指見月,不執于指。
三
梳理
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
洞山守初回答“麻三斤”時,一說其正于庫房稱量麻線,這多是后學之臆測,但不錯糾結這指月之“指”。
此答非理性思辨,而是以“當下現成”截斷學人向外求佛的妄念 。云門宗強調“函蓋乾坤,截斷眾流”,此答正合“截斷”之旨——以尋常物象破除對佛法的概念化理解 。
云門宗禪法主張“無情說法”,認為山河大地皆是法身顯現。麻三斤雖為無情物,卻與佛性無二 。此答呼應《圓覺經》“有情非情,同時成道”,打破學人對佛相的執著 。
僧問“佛”,禪師答“麻”,表面答非所問,實為破除二元分別。云門宗常用“一字關”(如“干屎橛”)打破學人的思辨,妄想,迫使學人返照自性 。
無門曰:“洞山老人參得些蚌蛤禪,才開兩片,露出肝腸。然雖如是,且道,向甚處見洞山。”
“蚌蛤禪”喻指禪師直截顯露本心。蚌蛤開殼即顯內臟,洞山以“麻三斤”赤裸呈現佛性,毫無遮掩 。此是禪門“直指人心”的風格。
“向甚處見洞山”是二次截斷:若學人執著于“麻三斤”的物象或語言,仍未離分別心。無門以此逼問學人:佛性不在外境,而在當下覺照中 。
頌曰:“突出麻三斤,言親意更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言親意更親”,語言雖親切(指向佛性),但需超越文字(意更親)。此矛盾正是看話禪參究的核心——通過“麻三斤”話頭截斷思維流,直入“言語道斷”之境 。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批判用邏輯分析公案者。看話禪強調“疑情”而非思辨:參話頭時若糾纏是非對錯,即墮入二元對立,背離“無念”宗旨 。此句呼應云門宗“擬議即差”的教法。
無門慧開推崇的“無”字公案(如趙州“狗子無佛性”)與“麻三斤”異曲同工:兩者皆以悖論截斷妄念,迫使學人于“無門處”頓悟 。參“麻三斤”時,需如參“無”字般“窮心路絕”,方見真性 。
四
殺活同時
垂示云:殺人刀、活人劍,乃上古之風規,亦今時之樞要。若要論殺也,不傷一毫;若論活也,喪身失命。所以道:“向上一路,千圣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且道,既是不傳,為什么卻有許多葛藤公案?具眼者,試說看!——《碧巖錄》
“殺人刀,活人劍”的峻烈機鋒(如云門斥洞山“飯袋子!”)與看話禪“參究話頭”均以截斷思維為手段 。兩者皆強調“不落思維窠臼”,“若論殺也,不傷一毫;若論活也,喪身失命” 。
“殺人刀”并非肉體傷害,而是以機鋒截斷學人對概念、邏輯的執著。如洞山以“麻三斤”截斷僧人追問“佛”的形相思維 。此刀斬斷的是“情塵意想”,不傷一毫者,清凈本性本自無染,殺的是虛妄葛藤。
“活人劍”則指通過悖論、反詰等手法,逼迫學人返照自性,如云門文偃以“干屎橛”答“如何是佛”,以污穢之物破清凈相執,直指佛性非二元的絕對性 。
二者看似對立,實則“殺妄即活真”——滅盡妄想時,本覺自然顯現。正如圓悟克勤所言:“若論活也,喪身失命”并非死亡,而是“舊我”的消亡與“真我”的覺醒 。這一過程猶如“鳳凰涅槃”,需經歷對固有認知的徹底顛覆。
五
指月之教
洞山“麻三斤”被無門納入《無門關》,成為看話禪的經典話頭。其參究方法要求學人“如吞栗棘蓬,吐不出、咽不下”,直至妄念脫落、桶底脫卻 。
此公案的核心并非解釋“麻三斤與佛的關系”,而是通過語言悖論打破學人對佛性的概念化認知,乃指月之指,因指見月。云門宗的“截斷眾流”與看話禪的“參話頭”在此殊途同歸:佛性不在外求,亦非思辨對象,唯有離言絕慮,方見“舉足下足,皆是道場”的現成境界 。正如無門慧開所言:“參禪須透祖師關,妙悟要窮心路絕” 。
向上一路,千圣不傳。此文僅作文字解會、游戲。好,到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