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輛汽車的油箱因制造缺陷滲出汽油,人們首先想到的或許是刺鼻的燃油味或潛在的自起火風險等。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因為涉及到燃油滲出風險,北京現代在國內車市召回了部分第十一代索納塔(參數丨圖片)車型以及部分全新途勝L車型。
現代
因燃油滲出風險,或造成安全隱患等,北京現代召回部分車型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信息,北京現代此次召回的矛頭直指燃油系統核心部件——高壓燃油管端口制造缺陷。
在2024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生產的特定批次車輛中,因該部件密封性不足,導致高壓燃油泵、輸送管與燃油管連接處可能滲漏汽油。
這一缺陷的“雙刃劍”效應在于:既存在燃油接觸高溫部件引發火災的安全隱患,又因汽油揮發導致碳氫化合物排放超標,直接觸發《機動車排放召回管理規定》中“設計缺陷導致排放超標”的強制召回條款。
召回公告
不過,本次涉及的車型并不多,僅為352臺車輛,包括121臺第11代索納塔車型以及231臺全新途勝L車型。
其一、召回2024年11月27日至2024年12月12日期間生產的部分2024款第十一代索納塔汽車,共計121輛;
其二、召回2024年11月22日至2024年12月12日期間生產的部分2025款全新途勝L汽車,共計231輛。
召回之后,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將為召回范圍內車輛免費更換高壓燃油泵,高壓燃油管,燃油輸送管及相關緊固件,以消除安全隱患和排放危害風險。
現代
此次召回的特殊性,在于其將《機動車排放召回管理規定》從紙面條款轉化為實操案例。該規定自2021年實施以來,雖被業界視為“中國版排放門應對機制”,但此前召回多集中于軟件系統或尾氣處理裝置。
京現代事件則證明:即便是一個傳統認知中的“硬件制造瑕疵”,只要可能造成排放物超標,便需啟動召回程序。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機動車尾氣排放對PM2.5的貢獻率高達45%以上。隨著“國六”標準全面落地,監管部門對排放問題的容忍度已逼近“零閾值”。
現代
此次召回中,汽油滲漏雖未直接產生氮氧化物等典型尾氣污染物,但其揮發的碳氫化合物同樣被納入VOCs(揮發性有機物)管控體系。
這是否提示車企:排放風險的定義正在泛化,任何可能影響大氣質量的環節都將被納入監管射程,值得思考。
現代
法規完善、監管力度加強,召回將會成為車市常態,車企更應重視品控
深入分析本次車型召回的原因,兩大層面的問題,或許值得行業注意。在技術層面,高壓燃油管作為燃油噴射系統的“咽喉要道”,其制造精度本應以微米級計算。
但涉事車輛集中在約兩周的生產周期內,這是否暴露出供應商來料檢驗或總裝環節工藝控制的階段性失守,或許值得相關廠商注意。
在戰略層面,此次事件或許折射出車企對排放法規的認知滯后。不同于大眾“柴油門”中刻意規避監管的惡性行為,北京現代的失誤或許屬于典型的技術管控疏漏。
現代
但在環保法規從“結果監測”轉向“過程控制”的背景下,這種疏漏足以引發系統性風險。 或許,對于車企而言,隨著國內監管力度的加強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車企必須建立覆蓋研發、采購、制造全流程的排放合規防火墻。”
當然,具體到北京現代這次召回,我認為,其“主動召回”的行為,值得肯定。對車主而言,此次召回猶如一劑“苦口良藥”,主動召回展現了企業對問題的擔責態度。
要知道,燃油系統作為車輛“心臟”的關鍵地位,可能比較容易動搖消費者對品牌技術可靠性的信任基礎。
現代
本文結語:
北京現代此次召回,恰似一記刺向汽車行業的清醒劑:當環保法規與安全標準形成合圍之勢,任何技術細節的疏忽,或許都可能演變為品牌危機。
對于車企,這既是一場關于供應鏈管控的“顯微鏡級較量”,也是一場圍繞排放合規的“馬拉松式備戰”。
未來,能否將監管壓力轉化為技術升級動力,或將決定企業的生存閾值。在此,我們希望更多的廠商能夠針對旗下存在隱患的車型,在必要的情況,主動進行召回。
最后,本文信息源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告,僅供參考,具體以官方信息為準。
本文聲明:
本文為車宇世界運營部原創文章,總第11639期,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標注來源的數據及相關資料均為引用。車宇世界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