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陽光明媚,帶娃出門卻成了家長們的“必修課”。不少人疑惑:太陽曬多了真的會出事?防曬霜涂了就能高枕無憂?孩子又該怎么選防曬產品?
一、紫外線的“雙面性”:天使與魔鬼并存
紫外線根據波長分為UVA、UVB和UVC三類,其中UVC幾乎被臭氧層吸收,真正影響我們的是UVA和UVB。
? UVA(長波紫外線):穿透力極強,能直達皮膚真皮層,是導致皮膚衰老、皺紋、色斑,甚至誘發皮膚癌的“頭號殺手”。它還能穿透玻璃,即使坐在車內、室內也可能被傷害。
? UVB(中波紫外線):主要作用于皮膚表層,是造成皮膚曬傷、紅斑、脫皮的元兇,也是引發日光性皮炎的主要原因。此外,適量的UVB照射能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但一旦過量,危害遠大于益處。
? 長期暴露危害:除了肉眼可見的曬黑、曬傷,紫外線還會破壞皮膚膠原蛋白和彈性纖維,加速皮膚松弛;損傷免疫系統,降低皮膚抵御能力;對眼睛造成傷害,增加白內障、翼狀胬肉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二、防曬霜:不是智商稅,關鍵看怎么用!
有人質疑“涂了防曬霜還是被曬黑,是不是白花錢?”其實,防曬霜的防護效果受多種因素影響:
1. 防曬原理:防曬霜分為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物理防曬劑(如氧化鋅、二氧化鈦)像“盾牌”一樣,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直接反射、散射紫外線;化學防曬劑則像“海綿”,吸收紫外線并轉化為熱能釋放。市面上多數產品是兩者結合,實現更全面的防護。
2. 選購關鍵:認準SPF(防UVB)和PA(防UVA)標識。SPF值代表防曬傷能力,如SPF30可延長皮膚被曬傷時間約30倍;PA+~++++表示防UVA能力,“+”越多防護越強。日常通勤選SPF30、PA+++的產品即可;長時間戶外活動需SPF50+、PA++++。
3. 使用誤區:很多人涂得太薄,或只涂臉部忽略耳朵、脖子、手背等部位,導致防護失效。正確做法是取一元硬幣大小的量,均勻涂抹全臉及暴露部位,每2 - 3小時補涂一次,出汗、游泳后更要及時補涂。
三、孩子多大能用防曬霜?如何選才安全?
1. 年齡限制:美國兒科學會建議,6個月以下嬰兒應避免陽光直射,優先選擇物理防曬(如穿防曬衣、戴寬邊帽、使用遮陽傘);6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防曬霜,但要選擇成分溫和、無香料、無酒精、無刺激性防腐劑的產品。
2. 成分紅黑榜:
? 推薦成分:優先選擇以氧化鋅、二氧化鈦為主要防曬劑的物理防曬霜,這類成分溫和不刺激,適合孩子嬌嫩的皮膚。
? 避雷成分:避免含有二苯酮 - 3、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等化學防曬劑的產品,可能引發過敏;警惕含有香精、酒精、尼泊金酯類防腐劑的防曬霜,容易刺激孩子皮膚。
3. 選購技巧:
? 查看標識:選擇標注“兒童專用”“無淚配方”“低敏”的產品,盡量選擇正規品牌,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備案。
? 試用觀察:購買前先在孩子耳后或手腕內側小面積涂抹,觀察24小時無紅腫、瘙癢等過敏反應后再使用。
? 用量與頻率:每次取適量防曬霜均勻涂抹孩子臉部、頸部、手臂等暴露部位,每2 - 3小時補涂一次,游泳或大量出汗后立即補涂。
四、全家防曬小貼士
? 嬰兒:除了涂抹防曬霜,外出時穿長袖長褲、戴寬邊遮陽帽,盡量選擇早晨10點前、下午4點后的時間段外出。
? 兒童:選擇趣味性強的防曬產品,如卡通圖案包裝,讓孩子主動配合;回家后及時用溫和的沐浴產品清洗干凈。
? 成人:除了防曬霜,搭配防曬衣、太陽鏡、遮陽傘等物理防曬措施;注意唇部防曬,使用帶防曬指數的潤唇膏。
紫外線的危害悄無聲息,科學防曬刻不容緩!別再讓“防曬無用論”耽誤健康,選對產品、用對方法,才能讓全家安心享受陽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