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棘,
春秋晉地,
以出美玉著稱。
垂棘之璧,
比喻無價之寶。
山西,
表里山河,
人文璀璨,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
涌現出無數的山西先賢,
他們的故事、思想及對后世的影響,
如垂棘之璧,光耀千秋。
4月18日,
晉國垂棘——中華古籍里的山西先賢
將在山西青銅博物館二層臨展廳展出。
本次展覽,
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導,
山西博物院主辦,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太原市博物館協辦。
該展覽遴選50余部、
近500冊院藏古籍善本進行展示,
通過四個單元:
晉風淳遠
盛世繁星
千年流韻
山右新風
講述不同歷史時期古籍里的山西先賢
與山西先賢的傳世著作。
典籍里的中國有多厚重
典籍里的山西就有多精彩
▲爾雅三卷
(晉)郭璞注 明刻本
郭璞(276-324),字景純,山西聞喜人。郭璞曾注釋《周易》《山海經》《穆天子傳》《方言》和《楚辭》等古籍,尤以奇門方術名重兩晉。其存世《游仙詩》十四首極具文學史價值,堪稱中國游仙詩體之宗源。
▲史記一百三十卷
(南朝宋)裴骃集解
明影抄宋紹興淮南路轉運司刻本
裴骃,一說字龍駒,山西聞喜人。與父親裴松之、孫子裴子野,并稱“史學三裴”。著有《史記集解》,成為現存最早的《史記》注本。
▲溫飛卿詩集九卷
(唐)溫庭筠撰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秀野草堂刻本
溫庭筠(812-866),本名岐,字飛卿。山西太原人。溫詩多是五七言律絕,律詩尤多。但在文學史上,溫庭筠的詞更突出,地位更重。
▲中州集十卷首一卷樂府一卷
(金)元好問輯
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
元好問(1257-1190),字裕之,號遺山。山西太原秀榮(今忻州)人。他擅作詩、文、詞、曲,著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遺山樂府》。輯有《中州集》,保存了大量金代文學作品。
▲傅征君霜紅龕詩鈔不分卷
(清)傅山撰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劉贄刻本
傅山(1607-1684),字青竹,改字青主。山西陽曲(今太原)人。他“博極群書、時稱學海” ,對儒學佛學、經史子集、文學詩詞、書法繪畫、金石考據、醫學醫術無所不通。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傳世之作,在當時有“醫圣”之名。
▲瀛環志略十卷
(清)徐繼畬撰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本
徐繼畬(1795-1873),字健男,號牧田、松龕。山西五臺(今忻州)人。他突破華夷觀念,編著《瀛環志略》一書,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被譽為“東方的伽利略”。
(圖文來源于“山西博物院、文博山西”,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