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們聊一下協和醫學院,這是醫學領域的天花板級存在。醫學界有“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的說法,堪稱“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般的存在。國內頂尖醫學院眾多,如天津醫科大學的白求恩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等,但協和醫學院的頂尖地位無人質疑,堪稱碾壓級的絕對第一。
協和醫學院有多牛?它曾用名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后自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沒有參與985、211評選,卻憑實力成為醫學界“掃地僧”。民間有說法:“閻王讓你三更死,協和留你到五更”,足見其醫學實力之強。
追溯歷史,1906年在清末慈禧支持下,法英教會創辦協和醫學堂,初具規模。1914年,病毒學專家伍連德意識到中國需頂尖醫學教育,聯系美國洛克菲勒家族(全球頂級富豪家族,六代延續,富過三代),一拍即合決定建一所比肩美國霍普金斯的醫學院。洛克菲勒家族斥資20萬大洋(僅買地費用,對比陳嘉庚賣房款30萬辦廈門大學)買下清末豫親王府,引進西方頂尖師資、教材、設備(連馬桶都從美國采購),實行“高精尖”培養:前三年基礎學科逐年淘汰,通過率不足50%,最終進入醫學本科者僅10%左右,第一屆僅3人畢業。20多年間畢業兩三百人,均成國內外醫學大家。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學校停辦,部分西遷至華西醫科大學借址辦學,1946年遷回北京。解放后由國家接管,周總理題寫“中國醫科大學”校名,50年代和70年代因特殊原因停辦,1978年恢復高考后快速發展,1985年更名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協和與北大、清華曾有淵源。早年協和本科基礎教學放在北大,后北大合并北京醫科大學,協和尷尬之際與清華合作(非合并,行政獨立),掛“清華醫學部”牌子,臨床醫學招生用清華指標,分數超690分甚至700分,實行8年直博培養:前兩年半在清華學化學、物理、生物等基礎學科,一年多醫學基礎在協和,三年多臨床專業學習在協和,最后8個月博士科研訓練,畢業即獲博士學位。協和臨床博士全國頂級醫院搶著要,地方醫院見其學歷亦望塵莫及。
協和有三寶:
? 圖書館:抗戰時已有7.5萬冊頂尖醫學專著,至今保留全球400多種醫學雜志創刊號,堪稱醫學“兵器庫”;
? 病案:1921年至今所有病案完整保留,孫中山、張學良等名人病案可查,連70歲患者1950年病史都能追溯,奇病怪病診治經驗無人能及;
? 教授團隊:張孝騫、林巧稚等頂尖醫學泰斗輩出,師資實力冠絕全國。
協和本科專業極少,僅臨床(與清華合作)、藥學、護理,其臨床醫學博士是醫學界“通行證”,資源、培養模式、行業認可度均為天花板級別,未來很長時間內難有院校超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