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心里話,每到春末夏初,我就有點“咽炎警報”拉滿的感覺。尤其最近降溫升溫隨機切換,家里小孩剛剛咳嗽好,大人又開始鼻塞頭暈……哎,大變天一感冒,醫院門診就跟菜市場一樣熱鬧。嘮嗑群里的老媽們都快聊成“中藥小百科”了。這些年我也懶得靠吃藥了,還是認準老祖宗那句:“藥補不如食補”,仗著饞嘴就琢磨著怎么從家常飯桌上給全家人“提免疫、趕感冒”。
話說回來,最近逛超市的時候突然發現,某些青綠色蔬菜——比如蒜苗、細香蔥、韭菜、洋蔥啥的,價格悄悄漲了一點點,但攤主們卻都笑嘻嘻說“吃它不感冒,天然青霉素”!我還真被這句話給笑到了。啥青霉素?結果回家查一查資料,才發現原來這些常見的蔬菜,不僅能給家常菜提鮮打底,關鍵時刻還真的是養生小能手。像大蒜、洋蔥、韭菜這種,不僅富含維生素C、蒜素和其它活性物質,被譽為“天然青霉素”,對提升人體免疫、預防感冒很有一手,難怪老一輩人都愛把它們當成家里的“防病小衛士”。
這些蔬菜的神奇可不是隨便吹吹的。舉個栗子:大蒜里含有豐富的蒜氨酸,在剁碎或者搗爛后會轉化成蒜素,這玩意可有點厲害,殺菌消炎不在話下。說到洋蔥,人家自古就是“平民靈芝”,想當年歐洲大流感時期,洋蔥一度被搶斷貨。再說韭菜吧,這玩意兒春天一過最嫩,炒個雞蛋、包個餃子,“鮮氣”撲鼻而且據說還能“補陽生發、提精神”。
價格上,其實這些“青霉素蔬菜”一直挺親民的——就是季節差,浮動會比較大。拿韭菜說,春末夏初一大把三四塊錢,最嫩最好吃,但如果趕上反季節,就容易買到質量不太好的老韭菜,價格貴不說,吃起來還“柴得很”。洋蔥和蒜苗基本是全年的菜,個大飽滿的洋蔥一般三塊錢一斤浮動不大;大蒜是有點價格“性格不好”,新蒜剛上市的時候便宜,但存貨多了、變成大蒜瓣以后,動不動一漲就讓人覺得肉疼。
不得不吐槽一句,蒜薹算是這些里頭“價格最任性”的老大哥。每年清明一過,蒜薹那股青澀香氣,能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蒜薹炒肉的味道。但是!這貨有時候價格起飛到十幾塊一斤,感覺比吃一頓燒烤還貴。有次我跟母上大人說不如不吃吧,她白了我一眼:“不吃蒜薹哪還算過春天?”行吧,是我多慮啦~
說說選購心得。青菜類的蔬菜,還是早上趕早市“新鮮感”最高。尤其大蒜、韭菜、蒜薹,買的時候聞聞有沒有一股“生辣味”,葉子脆嫩、沒有水漬的就算過關啦。洋蔥不要只貪大,顏色自然、表皮完整、手感結實的最靠譜。蒜頭嘛,越干燥越好保存,最好用買回家自己晾個幾天,再分裝起來。蒜薹要選那種筆直、彈性好、頂端沒打蔫的,多掐幾下才靠得住。
其實咱作為普通老百姓,太貴的“高端青菜”吃著也沒必要。我試過網購有機認證的洋蔥和普通散裝洋蔥,其實除了心理安慰和“洋氣”包裝,味道區別沒那么明顯。但不得不說,自己小區門口菜販子的洋蔥,居然比大型超市的新鮮多了。也有那種“洋蔥王國”號稱什么水果洋蔥、超甜洋蔥,一斤能賣到九塊多,買了回來一炒,真的是甜但沒有那股子“爆炒香氣”,有點像給自己添堵。
說到做法我就來勁了,因為這些菜能當主角也能當配角,不管廚藝啥水平都能做得挺香。下面給大家嘮一嘮我家最喜歡的三種“暖心抗感冒”做法吧:(別擔心,都是簡單到閉著眼都能搞定的)
【涼拌蒜泥黃瓜】
春末夏初我家黃瓜剛上市就離不開這一口。黃瓜切條,調點淡鹽,靜置幾分鐘;剁點新鮮大蒜泥,放點醋、香油、辣椒油一拌,一口下去清脆帶辣,堪稱夏天的開胃神器。大蒜泥可多可少,反正孩子喜歡我就使勁攪拌。“蒜味上頭”那股清新勁讓我覺得鼻子通氣,人也精神了好多。
【韭菜炒雞蛋】
這道菜經典到不用多說吧?韭菜選嫩一點的,洗凈切段,雞蛋多打幾個,鍋里下油滑蛋,再加韭菜快炒一大鍋,香氣撲鼻、色澤金綠。新鮮韭菜的辣勁還能提神,老人小孩都愛吃。據我家孩子說,他爸感冒初期但凡吃幾頓韭菜炒雞蛋,嗓子真的會舒服不少!
【糖醋洋蔥炒肉片】
這是我跟菜場老板學來的。洋蔥去皮切厚片,瘦肉片用醬油淀粉腌一腌。熱鍋下肉翻炒變色,再加洋蔥條,最后撒點糖、米醋翻炒出鍋——超級下飯,甜甜脆脆的,關鍵是洋蔥入口軟糯、還帶微辣。我家老人以前嗜口重,夏天不愛吃菜,自打用過糖醋洋蔥法子,就說“這個菜讓我感冒都不想來”哈哈哈~
當然了,如果你真的和我一樣家里有個“蒜味狂魔”,一定要試試蒜薹炒臘肉或者炒里脊肉這種快手菜。蒜薹切寸段,下油鍋翻炒,臘肉燉出來的那股香,和蒜薹奇妙搭配,炒出來“下飯神器”,而且感覺炒完屋里空氣都變“消毒”了似的。
說起來我還挺感慨的。小時候覺得家里餐桌“那一把青綠,幾根大蒜”,特別普通。可工作后才明白,每年換季感冒嚴打,最管用的,其實就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天然“青霉素”——他們比什么保健品、補劑靠譜太多了。簡單,安全,關鍵還美味!而且現在外賣、超市都能輕松買到,只要選新鮮、不買貴價花哨包裝,就能輕松搞定家人的免疫力加油站。
當然,有些品牌會踩點噱頭,炒作“超零農藥、進口無公害”之類,價格蹭蹭往上漲。如果是自家口味敏感、對品質有要求,那可以偶爾試試,但我覺得普通大眾真的沒必要天天買“價格翻番”的版本。選購的時候,“眼力加鼻力”最重要:別買發蔫、爛皮、長芽的就好;新鮮的嫩葉和有彈性的莖才最高分。
還記得有一年三四月,我忽然“嘴巴發炎、嗓子干”,外加歪打正著趕上菜場打折,二話不說買一大袋洋蔥和蒜苗。那一周天天做“蒜泥拌菜、洋蔥湯”,居然真比吃藥管用——關鍵是吃得美滋滋心情都好了!
說到這兒,我特別想對每個關心身體健康、老老實實做飯的朋友說:春末夏初別只盯著補品和藥柜,多多關注餐桌上的那把“青霉素蔬菜”——它們是最接地氣的健康小衛士!不用昂貴,“一鍋一盤”,每天新鮮,既能提高免疫,又能防感冒,還把家里的溫度越吃越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