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按照計劃分為左右兩路軍北上。張國燾企圖分裂紅軍,9月9日,黨中央緊急帶領紅一、三軍團北上。
朱德總司令、劉伯承總參謀長沒能北上,紅5軍團、共9軍團也沒能北上,還有一批派到紅四方面軍的干部也沒能北上。
1935年9月17日,張國燾命令紅四方面軍調頭,南下攻打成都。10月5日,紅軍南下途中,張國燾又公然成立“臨時中央”,他擔任最高領導人。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周恩來將紅軍總政委職務讓給張國燾,朱德是紅軍總司令,劉伯承是紅軍參謀長。張國燾和朱老總都是政治局委員,黨內職務一樣高。
10月5日,張國燾在卓木碉會議上批判黨中央北上,并另立臨時中央。朱德態度強硬地反對張國燾另立“中央”,張國燾心里老是打鼓,他成立“臨時中央”底氣不硬,因而一直不敢對外公開宣布。
劉伯承也拒絕張國燾拉攏,不當他成立的臨時中央的軍委委員。劉伯承作為紅軍參謀長,保存著聯系共產國際的密碼本,密碼本是一本英文版的《魯賓遜漂流記》。張國燾此時還不知道密碼本,劉伯承當機立斷,馬上將密碼本燒掉。
卓木碉會議后,朱德和劉伯承的處境更加艱難。他們二人住在一起,受到監視。劉伯承私下對朱德說:“現在情況很嚴重了,看樣子,他們有可能要逮捕人。”
張國燾懾于朱德和劉伯承在紅軍中的威望,最終沒有對他們采取極端手段。不久,他把朱德派到前線部隊去,把劉伯承調到紅軍大學去工作。
第五、第九軍團被留在紅四方面軍,為避免紅軍內部沖突,朱德利用各種場合做隊的團結工作。
原紅一方面軍第五、九團的同志提出要單獨北上找黨中央去時,朱德叮囑說:“同志們一定要顧全大局,講革命,講團結,無論如何不擴大矛盾,紅軍和紅軍沖突起來,那意味著對革命犯罪!只要我們堅持原則,勝利就是我們的。”
在朱德的引導下,原紅一方面軍指戰員的情緒逐漸穩定。他們相信只要堅持團結,掌握正確的斗爭方法,與張國燾的斗爭一定能夠取得勝利。
朱德對堅持原則敢于與張國燾進行斗爭的紅五軍團參謀長曹里懷、紅三十軍參謀長彭紹輝、紅四方面軍政治部秘書長廖承志、總衛生部部長賀誠、紅軍大學教育科長郭天民以及一些普通戰士,采取一切辦法進行保護,使他們免遭迫害。
1935年11月,紅軍在百丈戰役中付出慘重代價,張國燾不得不停止南下行動。
1935年底,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張浩從莫斯科回到陜北,他帶來共產國際的指示。他電告張國燾,“共產國際完全同意中國黨中央的政治路線”,張國燾的臨時中央沒有得到支持。
朱德抓住這一轉機,1936年2月初與徐向前一同要求張國燾放棄建立川康邊根據地的計劃。
2月中旬,黨中央來電提出南下紅軍北上陜甘、就地發展和南下轉戰三個戰略方案,并指出北上陜甘方案是上策。朱德與劉伯承、徐向前、陳昌浩等極力贊成北上陜甘方案。張國燾南下失敗后有點騎虎難下,只好同意了這一方案。
5月下旬,紅二、六軍團分左、右兩路進入康南。6月6日,張國燾不得不宣布取消其另立的“中央”,成立西北局。
1936年7月1日,紅二、六軍團齊集甘孜,與紅四方面軍主力會師。兩軍會師不久,成立了紅二方面軍,獨立于張國燾控制的紅四方面軍。
朱德先后與蕭克、王震和賀龍、任弼時、關向應會面,介紹了張國燾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劉伯承向紅二方面軍介紹了有關情況,并叮囑與張國燾的斗爭方法要靈活。紅二方面軍得知事情真相后,堅決站在黨中央的一邊。
賀龍在回憶中說:“朱老總、伯承向我們講了張國燾搞分裂的事,我們以前并不知道。”“張國燾搞分裂,我們搞團結,可是對搞分裂的人不得不防嘛!”
朱德在甘孜主持召開了紅二、四方面軍領導人參加的會議。他在會上宣布紅軍總部作出的部隊分左、中、右三路北上的具體部署。會議決定任弼時隨紅軍總部行動,劉伯承隨紅二方面軍行動。
任弼時和張國燾一樣是政治局委員,留在總部,方便與張國燾進行斗爭。任弼時隨總部行動可以加強同張國燾斗爭的力量,劉伯承隨紅二方面軍行動可以擺脫張國燾的控制,從外對張國燾起制約作用。
朱老總進行不懈努力,紅二方面軍也堅決執行中央命令,陳昌浩和徐向前認識到南下路線不可行,留下紅一方面軍干部戰士堅決要求。
最終,張國燾不得不聽從大多數人意見,同意紅四方面軍北上長征,與紅一方面軍再次會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