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我真是聽得耳朵都要起老繭了。前幾天聚會,隔壁桌大哥的手機鈴聲就是這句神曲,超魔性,一晚上我這腦瓜嗡嗡的全是這調調。關鍵是,飯桌上的勸酒總是離不開這句老詞,不喝一杯都要被說“不給面子”——這到底是啥神邏輯?搞得我突然特別想扒一扒,咱們平時喝的酒,真的是越喝越聰明、越喝越精神嗎?又或者,掏了大價錢買那一瓶瓶,值不值得?
我平常算是個美食愛好者,對吃的喝的都格外上心。但說實話,喝酒真的談不上“專業”。說來慚愧,我小時候在老家,過年圍桌大碗喝大塊吃,第一次偷喝白酒,直接咳到眼淚直流,被大舅笑得差點從板凳上掉下來。后來慢慢長大,身邊的朋友喝酒多了:有追求“入口綿,回味甘”的;也有喝最烈的,非要比拼誰量大;還有幾個走文藝路線,糾結于威士忌的泥煤味、葡萄酒的果香和年份……
不過隨著年紀漸長,我最大的發現,其實是——好酒也好、便宜酒也罷,能不能喝得舒服、得勁,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那個“越喝越年輕”,別逗了!你看哪個常年喝酒的,臉色真的跟初中生似的紅潤透亮?倒是新聞里喝陣亡、喝出事兒的頻頻上熱搜,我自己有點怕怕……
聊聊酒,那點兒趣事和門道
小時候只在電視里見到有人喝酒總被吹得神乎其神,后來家里過年,桌上永遠有瓶白酒,還都是“老字號”。聽老一輩嘮叨,他們說中國酒的歷史那可有點講頭,數千年歷史,詩里歌里全是酒。什么“對酒當歌”“把酒話桑麻”,文化范兒拉滿。還有人說“酒是糧食精”,其實很有道理——不管是高粱、玉米、大米、小麥,不都是得經過發酵、蒸餾這幾個環節,糧食給你磕得干干凈凈變成一口“烈的”。
但我也發現哈,真正的好酒,工藝、原料講究,成本高得多。比如那種傳統手作、純糧食發酵的,不是隨便能便宜下來的。前幾天朋友怒氪了一瓶茅臺,他說“酒越陳越香越貴”,但你讓我品,我就喝個模糊,說不出三個層次。反倒是二十幾塊買過一瓶塑料壺裝的,喝下去嗓子直冒火,酒勁沖到腦門,渾身難受。對比下來,確實…價格差的酒,還是有天壤之別的哈!
不過話又說回來啦,這些價差你一直能喝出差距嗎?我有個做餐飲的朋友說,太高端的酒他堅決不買,覺得雞肋。請客用便宜的,怕被看不起;買太貴的,大家味覺又沒那么靈敏,肉眼分不出。回頭錢都進了品牌和包裝里。
選酒這事兒也沒啥終極秘籍,但我個人有點兒小心得:
真別迷信廣告語。什么“純糧”“原漿”一排排,水分大著呢!真想知道糧食比例,抓重點:看配料表。越簡單越放心,別什么亂七八糟釀造酒精一大堆。
聞聞味道再說。好酒聞起來軟綿綿、不嗆人、帶點糧食的香氣。要是開瓶就炸鼻,差不多省省吧,明天頭都會疼。
貴的不一定真的更好喝。試試身邊幾十塊、百來塊的小眾白酒,有時勝過大牌。進口酒也一堆故事,但進口稅、運費那賬單大家知道就好,哈哈。
說點選購的糗事……我有一回撐面子,逞能在超市特價架上抓了一瓶山寨“瑪瑙白”,還想炫耀下撿了大便宜。誰知酒席上開了,舅父一口認出是“調味酒”,當場點名批評我“坑人”!我這臉,真是有點掛不住。那以后,我就學乖了。什么山寨、土品牌離遠點,偶爾額外投入點銀子,圖個踏實。
“酒桌文化”那些糟粕事兒,你真的別信
不得不聊聊酒桌上那些“令人窒息”的時刻。啥“感情深,一口悶”,什么“喝了這杯,全是兄弟”……說真的,這種氣氛炒作,說白了就是“以人為樂”。要么想看你出丑,要么就是為了找借口多喝幾杯。
去年的單位團建,領導就舉杯非讓我“再走一個”。我哪里敢不從?結果那天回家,胃都疼到翻來覆去。第二天群里就有個同事因為“陪酒”太猛,直接進了醫院,差點掛了急診。酒品拼的是底子和運氣,不是面子。最近網上還總見“勸酒出事”頻上熱搜,有的喝出腦梗,有的甚至……唉,喝命關天,千萬別把自己灌糊涂了!
特別有意思的是,近幾年流行起了“反勸酒”的小妙招。我每次參加飯局都帶上——學會’裝醉’、假裝喝酒、以茶代酒、悄悄把酒杯遞給旁邊的朋友……最拿手的一招,是往酒里加點可樂、雪碧,看著一杯“烏七八糟”,其實度數都被沖淡了。還有人打趣說,帶點保健藥片假裝“藥酒不能喝”,其實就是給自己找個理由哈哈哈!
還有一個避酒金句直接送大家哈哈:“醫生囑咐最近不能喝。”“開車來的,安全第一。”“我臉皮薄,訂了減肥計劃,這次真忍了!”雖然有時候還會遭遇點捶桌、起哄,但咱不卑不亢,來個一口白水或是‘干杯空氣’……有時候,真得敢說個“不”!
其實,咱中國的酒文化本身有好多溫情故事。家宴里,長輩敬杯酒,是吉祥如意;朋友見面,對杯小酌,說的是情分。最初是美好、真誠的感情傳遞。糟粕那一部分,是后來喝酒成了“測忠誠”“攀比身份”,變了味。飯局一定要喝到誰醉、誰倒?那就太low了。
聊聊我的喝酒體驗:貴的、便宜的、有意思的
我算不上酒量王——屬于喝點紅臉,喝多就困,超級耿直的體質。曾經跟朋友“品酒”,一個瓶子三五百的,喝半天除了味道淡點、沒那么沖,我真喝不出駭人的“層次感”。相反,跟老爸小酌,他用二鍋頭加花生米,家常得很,反倒溫馨自在。
有次小聚會,喝的是東北老雪花啤酒,我直接“連干六瓶”,爽到不行,第二天頭也不痛。反倒是不小心分不清楚的劣質散白,看著像水,喝半兩就開暈。記得特別清楚——去縣城親戚聚會,大家拼酒,喝著喝著有個表哥倒地打呼,我還跟著鼓掌起哄……但他第二天居然真的頭疼到打120,把大家都嚇壞了。這下我可不敢再充英雄了,鬧著玩要有個度!
我的體會就是,喝點自己喜歡的,心情舒服最重要。真沒必要為了湊熱鬧挑戰人體極限,更不必啥時候都“拼感情”當勇士。不管啥酒,貴的便宜的,適度才最帶勁。況且,現在生活越來越好,慢慢喝、慢慢聊,才有滋味。
我理想中的喝酒場景?圍爐夜話,或者下雨天小酌,三兩好友、清茶白酒,邊聊邊笑,這才是人間真味。勸酒的、起哄的、搶干的,全都敬而遠之。
說到底,酒是“糧食精”,但不是“青春永駐水”!真要我給句建議:買得開心、適合自己最重要。日子該省省,沒必要硬撐面子逞強;聚會圖個熱鬧,不必非要誰醉誰倒。愛喝的小酌怡情,沒興趣的純當助興。有酒的時候,莫忘健康第一,有情的時候,別拿酒挾感情,這才是生活的煙火氣吧~
最后一句,再有人拿“越喝越年輕”勸你酒,咱直接當空氣拉黑不見,保住身體才是真的!大家要是還有什么奇葩避酒招數,歡迎下方踢館留言,咱們一起交流,守護自己的下酒權利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