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自信陽光、積極向上。可有時候,孩子內心的小情緒會悄悄藏在話語里,如果不仔細留意,很容易錯過他們發出的 “求救信號”。尤其是兒子,如果經常把這三句話掛在嘴邊,說明他骨子里可能藏著深深的自卑,家長一定要多上心!
“我肯定做不好”
當孩子遇到一件稍微有點難度的事情,比如參加比賽、嘗試新的興趣班,還沒開始就說 “我肯定做不好”,這可不是簡單的謙虛或謹慎,而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朋友家的兒子小宇就是這樣。學校組織演講比賽,老師覺得小宇表達能力不錯,鼓勵他報名參加。可小宇卻直搖頭,小聲說:“我肯定做不好,到時候在臺上忘詞,肯定會被同學笑話。” 無論父母和老師怎么鼓勵,他都不敢嘗試。原來,之前小宇在班級活動中因為緊張出了點小差錯,從那以后,他就覺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這種自我否定的話語,反映出他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失敗,不敢挑戰。長期這樣下去,會讓他錯過很多成長的機會,變得越來越退縮。
“他們都比我厲害”
如果孩子總是拿自己和別人比較,還經常說 “他們都比我厲害”,說明他在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這也是自卑的表現。
鄰居家的男孩浩浩,成績在班里屬于中等水平。每次考試后,他都會對媽媽說:“我們班好多同學都比我考得好,小明數學總是滿分,小剛作文寫得特別棒,我哪比得上他們。” 其實,浩浩也有自己的優點,他畫畫很好,體育也不錯,但他卻總是盯著別人的長處,忽略自己的閃光點。這種過度比較,會讓孩子陷入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慢慢地,自信心就被一點點磨滅了。
“別問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當家長詢問孩子學校發生的事情,或者和他討論一些問題時,孩子總是不耐煩地說 “別問我,我什么都不知道”,這背后可能不只是不想交流那么簡單,而是他擔心自己說錯話、回答不好,暴露自己的不足,所以干脆選擇逃避。
同事家的兒子小軍,每次父母問他在學校過得怎么樣,和同學相處得好不好,他都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有一次,爸爸想和他聊聊未來的理想,他直接說:“別問我,我什么都不知道,想這些有什么用。” 其實,小軍是因為對自己的未來很迷茫,又害怕被父母批評,所以用這種冷漠的態度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和不自信。
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可能和成長環境、家長的教育方式等都有關系。當發現兒子經常說這些話時,家長千萬不要指責和批評,而是要多給予關心和鼓勵,幫他找到自己的優點,樹立自信心。比如小宇,家長可以陪著他從簡單的演講練習開始,一步步克服恐懼;浩浩,家長可以多肯定他的特長,讓他知道自己也很優秀;小軍,家長要耐心和他溝通,傾聽他的想法,讓他感受到支持和理解。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走出自卑的陰影,成長為自信勇敢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