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德安縣義門陳遺址建筑被“沒收”事件引發廣泛關注。這一承載著深厚家族文化與歷史記憶的遺址,在各方爭議中陷入困境,而德安縣民政局的做法,實在令人難以茍同,真可謂是“不要總想著收獲果實而不耕種!”
20多年來,義門陳的后人們懷著對先祖的敬仰與對家族文化傳承的責任感,群策群力,投資2000多萬元打造了如今的義門陳遺址建筑群。旺公墓陵園、五祖祠、莊亭、大公堂……這些古風建筑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綠地與廣場間,與周邊田園、丘陵融為一體,不僅成為義門陳后人心中的精神寄托,也已成為江西德安縣代表性的旅游文化名片之一,為當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隨著遺址影響力的擴大,在管理運營問題上,中華義門陳宗親聯誼總會、當地政府和招商引資企業三方產生分歧。本是可以通過協商、溝通解決的矛盾,德安縣民政局卻以一紙《取締決定書》簡單粗暴地介入。其以中華義門陳宗親聯誼總會未登記為由,認定義門陳遺址主要建筑為“非法財產”并予以沒收,這一行為實在荒謬至極。
義門陳遺址的建筑是眾多陳氏后人捐資所建,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與情感,是他們對祖業的守護與傳承 ,怎能被輕易定義為“非法財產”?德安縣民政局在做出這一決定前,是否充分考量了這一行為對義門陳后人情感的傷害?是否評估了對當地文化傳承和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負面影響?
從文化遺產保護角度看,義門陳遺址承載著獨特的家族文化和歷史記憶,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地方政府本應積極支持和引導對這類文化遺址的保護與傳承,而不是以這種強硬的方式去破壞。文化遺產是一個地方的靈魂所在,是歷史的見證者,隨意處置不僅會造成文化傳承的斷裂,也會損害地方的文化形象。
從地方發展角度而言,德安縣民政局的做法更是短視。義門陳遺址已然成為當地文旅產業的一張亮麗名片,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游覽,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良好的文化旅游項目需要穩定的運營和管理環境,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而民政局此舉無疑是在破壞這一良好的發展態勢,讓投資者和文化傳承者們寒心,也讓外界對德安縣的投資環境和文化管理能力產生質疑。
如果當地政府想要打造地方文旅名片,就應該積極與義門陳宗親會溝通協商,尋找共同發展的路徑;如果投資商想接手管理運營,也應該在合法合規、尊重歷史和文化傳承的前提下進行。而不是通過行政手段強行沒收,妄圖不勞而獲摘取別人辛苦耕耘的果實。
在社會治理中,相關部門應當依法行政,更要有長遠的眼光和人文關懷。希望德安縣民政局能重新審視這一問題,撤銷不合理的決定,以更加合理、妥善的方式解決義門陳遺址的管理運營爭議,讓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能夠在傳承中煥發生機,為地方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