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體型最小的隼——美洲紅隼(學名: Falco sparverius),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整個北美大陸的數量一直在下降,但背后的原因尚不清楚。最近的一項研究提供了新的見解,揭示了美國東北部紅隼數量下降最嚴重的地區,其幼鳥的存活率實際上相對較高。
在弗吉尼亞州皮埃蒙特研究區,一只雄性美洲紅隼正抱著它剛剛裝上的甚高頻背負式發射器。除了天線外,其他部分都被羽毛覆蓋。圖片來源:Joseph Kolowski
這項研究發表在《猛禽研究雜志》上,首次考察了北緯地區紅隼的冬季生存情況,追蹤了兩性幼鳥離巢后的生存情況,并跟蹤了遷徙種群和留鳥種群中單個紅隼在多個季節的生存情況。這些發現或有助于指導未來研究新的、此前被忽視的領域。
鷹山保護區內,三只美洲紅隼幼鳥佩戴著甚高頻發射機和字母數字彩色腕帶。圖片來源:Mercy Melo
美洲紅隼是一種體型較小、色彩鮮艷的隼,遍布西半球,從阿拉斯加東南部到阿根廷。迄今為止,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筑巢季節。繁殖期的成年紅隼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尤其是由于養育雛鳥需要大量的能量。但并非種群中所有紅隼都具有繁殖能力。未繁殖的幼年紅隼在離巢后不久通常會經歷高死亡率,所有年齡段的紅隼在遷徙和越冬期間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威脅。這些研究較少的生命階段對于全面了解該物種的整體衰退至關重要。
為了探索這些被忽視的階段,主要作者梅西·梅洛博士和來自鷹山保護區、史密森尼學會和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科學家團隊為202只美洲紅隼安裝了輕型無線電發射器,追蹤它們的活動長達六個月。2021年至2023年間,他們標記了146只來自美國東北部的幼鳥和56只來自賓夕法尼亞州和佛羅里達州的成年鳥。
在弗吉尼亞州皮埃蒙特研究區,一只雌性美洲紅隼正抱著它剛剛裝上的甚高頻背負式發射器。除了天線外,其他部分都被羽毛覆蓋。圖片來源:Joseph Kolowski
在帶標記的鳥類中,越冬成年個體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存活率低于佛羅里達州,且各地點大多數已確認的成年個體死亡都是人為造成的。這些死亡原因包括車輛碰撞和被困在建筑物中。
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在離開巢穴的最初幾周內,各地點幼鳥的存活率遠高于預期。對于任何鳥類來說,由于缺乏覓食和規避風險的經驗,幼鳥的存活率通常較低。
“我們的研究記錄了東部各州幼鳥的存活率非常高,有些地方甚至達到了百分之百的存活率,”梅洛說道。雖然這些幼鳥離開筑巢區后就無法追蹤,因此它們在遷徙和越冬后的命運也不得而知,但它們在最初獨立階段的成功確認,填補了一項重要的知識空白。
當野生動物物種數量減少時,其原因可能極其復雜。類似這樣的研究將研究重點放在可能發現的領域,并推動了必要的排除過程——如果在這些研究地點,幼鳥的存活率很高,那么下一步就是對成年鳥提出新的問題。
“了解影響美洲紅隼種群下降的因素不僅有助于紅隼的研究,還能加深我們對其他數量下降物種的了解,”梅洛說道。她指出草原鳴禽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希望這篇文章能促使研究人員跨地理區域開展合作。” 紅隼體型雖小,但卻是頂級捕食者,因此對生態環境影響巨大。它們的消失將影響整個美洲,尤其是在那些棲息在開闊棲息地的物種越來越少的地方。
編譯自/scitechdai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