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已注明參考資料,請放心閱讀,文章僅供參考。
中國影視圈里,元朝的歷史劇總是稀罕貨。
為啥呢?
不是沒人想拍,而是真有拍不下的理由。
元朝在歷史上是個特別的存在,輝煌過,也爭議過,可到了拍戲這塊兒,咋就成了“燙手山芋”?
看看究竟是啥讓元朝在熒幕上成了“隱形人”。元朝是個啥樣的存在?
歷史底色不好抹
元朝這朝代,擱在我國歷史上真是個異類。
13世紀初,成吉思汗帶著蒙古鐵騎橫掃天下,從草原殺到中原,再往西打到歐洲邊兒上,硬是建了個疆域空前的大帝國。
到了1271年,他的孫子忽必烈正式立下元朝,把都城定在北京,八年后的崖山一戰滅了南宋,成了第一個少數民族統一全國的王朝。
這版圖,東到朝鮮半島,西到中亞,北邊挨著西伯利亞,南邊到南海,夠氣派吧?
可這氣派底下,問題也不少。
元朝搞了個四等人制度,把人分成蒙古人、色目人、北漢人、南人,地位一級比一級低。
蒙古人自然是老大,啥特權都占著;色目人跟著沾點光;北漢人還湊合;南人,也就是南宋那邊的漢人,最慘,干活最多,權力最少。
殺個人還有“價目表”呢,蒙古人殺漢人賠點牲口就行,漢人要是敢動蒙古人,立馬掉腦袋。
這政策擺明了壓人,漢族老百姓能不恨得牙癢癢?
再說統治方式,元朝的蒙古貴族壓根兒沒把自己當“本地人”。
他們管著中原,卻老想著草原那套,科舉都給廢了,漢族文人想出頭比登天還難。
雖說忽必烈學了點漢法,可底子還是游牧味兒濃,朝廷里蒙古話都比漢話常見。
這種“外來戶”做派,讓元朝在老百姓心里始終隔著層啥。
文化上,元朝倒也不是沒亮點。
元雜劇那可是響當當的遺產,關漢卿的戲寫得揭弊又深刻,趙孟頫的字畫也牛氣沖天。
可惜,這些好東西老被元朝的負面名聲蓋過去。
提起元朝,大家先想到的是壓迫和殺戮,文化那點光輝反倒沒人搭理。
拍元朝咋就這么難?
攔路虎太多
元朝這堆歷史,要搬上屏幕,可不是想拍就能拍的事兒。
先說民族這茬兒,現在國家講究團結,誰也不想拿歷史上的民族對立做文章。
元朝那套壓迫政策,實打實有,可要照實拍,漢人苦哈哈、蒙古人橫行霸道,容易讓人覺得是在挑舊賬。
可要拍得“和諧”點,把蒙古統治者弄得和藹可親,又不真實,觀眾還不買賬,說你胡編亂造。
這敏感地帶,誰敢隨便踩?
再者,元朝的史料也不給力。
拍歷史劇得有料可挖吧?
唐朝有詩詞歌賦,清朝有宮廷秘檔,元朝呢?
《元史》是有,可寫得粗糙,細節少得可憐。
蒙古人重武輕文,文人地位低,留下的記錄多半干巴巴,皇帝家那點事兒都沒啥可寫的。
比起清朝連康熙吃啥都記著,元朝這信息量差太遠。
編劇沒素材,咋往下編?
人物名字還凈是“伯顏”“脫脫”之類,觀眾看半天分不清誰是誰,頭都大了。
市場這關也不好過。
觀眾愛看啥,片方就拍啥。
唐朝有李白,宋朝有蘇軾,明朝有朱元璋,這些人物隨便一聊就勾人。
元朝呢?
忽必烈算個大咖,可其他人名氣差遠了,拍出來誰認識?
觀眾更愛看明朝那種“趕跑外敵,重振山河”的戲碼,元朝那段當“被壓迫者”的日子,誰樂意多看兩眼?
片方一算賬,投錢拍元朝,收視率沒準撲街,還不如拍個穩賺的題材。
還有個事兒,元朝才90多年,短得跟曇花似的。
唐朝300年,清朝近300年,故事多得拍不完,元朝這點時間,翻來覆去就那幾件事兒,觀眾看兩集就膩了。
加上它那“外來征服者”的標簽,天然就缺了點親近感,拍出來怕是叫好不叫座。
元朝倒臺咋回事?明朝咋起來的?
元朝這大廈,說倒就倒,也不是沒原因。
到14世紀中葉,朝廷里貪官橫行,錢都進了私兜,老百姓卻窮得揭不開鍋。
紙幣印太多,東西貴得買不起,天災還老來湊熱鬧。
1344年黃河發大水,好多地方成澤國,朝廷救災跟烏龜爬似的,百姓氣炸了肺。
皇帝還一個接一個換,90多年十幾個皇帝,內斗沒停過,底下人早就看不下去了。
1351年,紅巾軍揭竿而起,全國跟著亂套。
元朝軍隊雖說能打,可人心散了,仗打得稀爛。
這時候,朱元璋蹦了出來。
這家伙出身苦得沒法說,家里窮得沒飯吃,爹娘兄弟還死于瘟疫,他只好去當和尚討飯。
后來和尚也當不下去,1352年投了紅巾軍,靠著腦子和膽子,幾年就混出名堂。
1355年他帶兵過了長江,占了南京,站穩了腳跟。
軍隊管得嚴,老百姓挺他,勢力越滾越大。
接下來幾仗打得漂亮。
1363年,他在鄱陽湖干掉了陳友諒,這水戰規模在古代少見,奠定了他的地位。
1366年又收拾了張士誠,拿下蘇州。
到1368年,朱元璋的兵打進北京,元順帝跑路,元朝算是徹底玩完。
他在南京登基,建了明朝,號洪武,意思是武功蓋世。
當了皇帝,朱元璋沒閑著。
他把農業搞起來,稅減了點,官也治得服帖,還弄了個衛所制,攢了百萬大軍。
老百姓總算喘口氣,明朝后來穩了276年,出了不少好東西,比如青花瓷、《永樂大典》,都是響當當的成就。
朱元璋這輩子,從要飯的到皇帝,硬是把元朝掀翻,成了“恢復中華”的招牌人物。
元朝這歷史,拍起來真是個硬骨頭。
90多年的統治,滿是疙瘩,民族問題敏感,史料又少得可憐,觀眾還不咋待見。
反過來,朱元璋的發家史多帶勁,從底層爬上來,趕跑外敵,勵志又解氣,拍成戲誰不愛看?
元朝再牛,也逃不過短命的命,留下的故事多半是教訓,少有讓人拍手叫好的段子。
影視圈里,片方得算成本,元朝這題材,風險大回報小,誰樂意碰?
可話說回來,元朝畢竟是咱歷史的一塊,拋開成見看,它也有值得琢磨的地方。
咋拍、拍啥,還得看以后有沒有人敢趟這渾水。
參考資料
《元朝簡史》 - 中國歷史學會
《中國影視劇題材選擇與歷史背景分析》 -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明朝開國史》 - 國家圖書館藏書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