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漂流瓶的暖心故事在全球社交媒體引發熱議。一只塵封近半個世紀的漂流瓶在巴哈馬群島重見天日,更令人驚嘆的是,投放者與發現者竟通過社交媒體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這個故事不僅展現了海洋的神秘魅力,更見證了科技時代下人與人之間奇妙的緣分。
來自美國猶他州的巴芬頓兄弟是資深的"海灘尋寶客"。哥哥克林特·巴芬頓(Clint Buffington)是一位職業音樂人,同時也是一位狂熱的漂流瓶收藏愛好者。據他介紹,自己已經在北美和加勒比地區收集了超過100個漂流瓶。
幾周前,這對兄弟來到巴哈馬群島一個偏僻的無人島進行尋寶活動。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他們像往常一樣沿著海岸線仔細搜尋。突然,弟弟發現沙灘上露出一截玻璃瓶口,經過小心挖掘,一個布滿歲月痕跡的百事可樂玻璃瓶重見天日。
"當時我們興奮極了,"巴芬頓回憶道,"因為這個瓶子看起來至少有幾十年的歷史了。"更讓他們驚喜的是,瓶內竟藏著一張泛黃的紙條。經過專業處理后,他們辨認出這是一張寫于1976年的手寫紙條,作者是當時年僅14歲的美國馬薩諸塞州中學生彼得·湯普森(Peter R. Thompson)。
紙條上的信息顯示,這是湯普森參加中學海洋學課程時制作的漂流瓶。當年,美國海岸警衛隊協助將這批教學用的漂流瓶投放入海,目的是讓學生們了解洋流的運動規律。
巴芬頓兄弟立即在Instagram上發布了尋人視頻,詳細展示了漂流瓶的發現過程和紙條內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網友的幫助下,他們竟然成功聯系上了如今已經63歲的湯普森。
"這簡直是個奇跡,"湯普森在接受WCVB電視臺采訪時表示,"雖然我已經記不清具體寫了什么內容,但那堂海洋學課程確實是我學生時代最愛的課程之一。"據他回憶,1976年時他正在西紐伯里(West Newbury)就讀9年級,對海洋充滿了好奇和向往。
巴芬頓兄弟表示,他們計劃將這封穿越49年的"時空信箋"物歸原主。"這不僅僅是一個漂流瓶,更是一段珍貴的歷史記憶,"巴芬頓說,"我們希望能親手把它交還給湯普森先生。"
作為職業音樂人的巴芬頓向記者講述了他與漂流瓶的不解之緣。2007年,剛從大學畢業的他與父親在加勒比海的一個小島上度假時,偶然發現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漂流瓶。那個瓶子里除了一張紙條外,還裝著兩張1美元的鈔票。
"那個瞬間讓我想起了童年時'尋寶'的記憶,"巴芬頓回憶道,"從此我就迷上了收集漂流瓶。"十幾年來,他的足跡遍布加勒比海和北美海岸,收集了超過100個漂流瓶,每一個背后都有一個獨特的故事。
巴芬頓說,小時候他曾夢想與地球上的每個人見面,還計算過在有生之年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后來我明白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收集瓶中信的嗜好重新喚起了我類似的感受。"他動情地說,"現在,我與這些我從未見過的人建立聯系,關注那些我從未關注過的地方。"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漂流瓶這種傳統的海洋學研究方式正在逐漸被衛星追蹤浮標等現代技術所取代。海洋保護專家提醒,隨意投放漂流瓶可能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影響。
海洋保護組織的專家表示,"我們建議公眾不要隨意投放漂流瓶,如果確實有科研或教育需求,應該使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環保漂流瓶,并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投放。"
不過,專家也承認,漂流瓶文化確實承載著人類對海洋的浪漫想象。"這些漂流瓶就像是時光膠囊,"巴芬頓說,"它們不僅記錄了海洋的故事,更承載著人類的情感和記憶。"
這個故事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有網友留言說:"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還能有這樣充滿詩意的相遇,真是太美好了。"還有網友感嘆:"49年的等待,成就了一段跨越時空的緣分。"
心理學專家指出,漂流瓶之所以能引發如此強烈的共鳴,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對未知和緣分的好奇。"在算法推送充斥生活的今天,這種完全隨機的、不可預測的相遇,反而顯得格外珍貴。"
目前,巴芬頓兄弟正在籌劃將這個故事制作成紀錄片。"我們想通過這個溫暖的故事,喚起更多人對海洋的熱愛和保護意識,"巴芬頓說,"同時也想告訴大家,生活中永遠充滿著意想不到的美好。"
當天匯率
1 美元=7.30人民幣
美國同城分類信息網免費發布平臺!
點擊下方原文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