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隨著首輛機動車平穩駛入東六環隧道,北京東六環改造路段正式建成通車。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改造工程將原東六環9.2公里改為地下,將有效緩解東六環地面道路交通壓力。
據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東六環改造工程全長約16.3公里,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由現狀雙向四車道加寬至六車道,分為地面加寬段和入地改造段,其中路基加寬段長約7.1公里,隧道段長約9.2公里。在隧道段中,盾構段長約7.3公里,是目前國內最長的盾構高速公路隧道。
據了解,原東六環路是以高架橋為主的高速公路,雙向四車道,高峰期間較為擁堵。在改造工程中將東六環“藏到”地下,可實現城市副中心各組團之間的十余條東西向城市道路貫通,緩解地面道路交通壓力。同時,將原雙向四車道增加為雙向六車道,車流承載能力明顯提升,如果按照設計時速80公里計算,駕車通過這條特長隧道僅需7分鐘,有效提升了通行效率。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為確保東六環隧道安全開通,運營企業高效運用東六環隧道智慧化綜合管控平臺,對行車數據進行精細化查詢管理,結合隧道全覆蓋視頻,實現隧道內車輛全線動態跟蹤,提高隧道事件的檢測水平。同時,隧道內定向廣播、可變情報板、車道指示燈等設施可根據聯動控制預案實現按車道管控,并配備可根據自然光照環境智能調節的照明系統,可有效保障車輛安全行駛。
為加強隧道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運營企業建立了完善的突發事件防范應對指揮處置體系,細化了5級應急響應機制。同時,在隧道洞口、疏散通道口設置4個24小時應急值守站,配置由退役消防隊員、退伍軍人組成的專業救援隊伍,配備80噸折臂吊車、滅火機器人、雙向疏散車、50噸大型隧道清障車等車輛設備50余輛(套),隧道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得到有力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為保障東六環地下隧道通行安全,自開通之日起,全天禁止重型載貨汽車和運載危險化學品車輛進入東六環小龐各莊至施園橋路段通行。
文/本報記者劉洋
攝影/本報記者付丁
·亮點·
東六環改造首設疏散救援通道層
東六環路相當于城市副中心的中軸線,東西兩側分布著辦公區、商務區、副中心站等重要功能區域。而原有東六環路高路基的物理條件,將城市副中心東西兩側一分為二,使得城市空間被割裂,兩側功能分區連通性弱,呈現碎片化發展。
經過多輪論證,綜合考慮功能區交通出行需求、施工風險及施工期間對周邊環境、出行影響,工程采用盾構法施工,在不破壞地面上河流、草木、建筑的同時,還通過地面還綠,“縫合”一度被六環路割裂的城市空間。據悉,該方案可節約占地約600畝,減少樹木伐移約4.7萬棵。
據運營企業介紹,東六環隧道采用縱橫結合的疏散方式。隧道分為三層,上層是排煙通道,中間層是行車通道,下層則是疏散救援通道,這也是國內首次設立疏散救援專用通道層。此外隧道段每80米設置一處疏散樓梯,每公里設置一處人行橫通道,總共設置人行橫通道14處、車行橫通道4處、上下疏散樓梯166處。當一條隧道出現突發情況時,司機及乘客可以利用人行橫通道和疏散樓梯進行逃生,救援車輛可以通過盾構隧道兩端設置專用匝道進入盾構下層救援通道,走“捷徑”抵達發生風險事件的點位,利用疏散樓梯到達事故地點指揮并處置。
文/本報記者劉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